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13 被引量:35H指数:4
相关机构:湖南工业大学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子电信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电子电信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压电
  • 3篇压电陶瓷
  • 3篇合金
  • 2篇烧结温度
  • 2篇镍基
  • 2篇铌酸
  • 2篇铌酸钾钠
  • 2篇力学性能
  • 2篇激光
  • 2篇高温合金
  • 2篇力学性
  • 1篇单晶高温合金
  • 1篇低温共烧
  • 1篇电池
  • 1篇电催化
  • 1篇电解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压电复合
  • 1篇压电复合材料
  • 1篇氧还原

机构

  • 13篇中南大学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2篇中电科技集团...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西北有色金属...
  • 1篇攀钢集团研究...
  • 1篇中国航发南方...

作者

  • 2篇袁晰
  • 1篇谢志勇
  • 1篇穆天柱
  • 1篇麻西群
  • 1篇牛金龙
  • 1篇张亚峰
  • 1篇周书助
  • 1篇余森
  • 1篇阮建明
  • 1篇李昆
  • 1篇邓斌
  • 1篇黄启忠
  • 1篇程军
  • 1篇杜赵新
  • 1篇尹绍峰

传媒

  • 4篇压电与声光
  • 1篇中国激光
  • 1篇热加工工艺
  • 1篇稀有金属
  • 1篇钢铁钒钛
  • 1篇高科技纤维与...
  • 1篇长沙铁道学院...
  • 1篇包装学报
  • 1篇中国化学会2...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BODIPY的表面粗糙度可调控的多孔有机聚合物
有机多孔材料POPs(Porous Organic Polymers)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它们具有优异的孔性质、较大的比表面积、稳定性好、重量轻以及易于功能化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存储分离、传感、有机光电和多...
宋凡旷桂超
关键词:BODIPY细胞成像
文献传递
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工科特色人才的模式探索
2012年
主要论述了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教学与高层次科学研究相结合,充分利用科研和产业平台,为培养高素质特色人才提供新的方法与途径。
阮建明李昆
关键词:产学研相结合
激光选区熔化GH3536镍基高温合金组织与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23年
研究了激光选区熔化(SLM)GH3536合金扫描面与建造面的组织与性能。采用光学显微镜(OM)、 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对激光选区熔化GH3536合金金相、物相、微观组织和晶粒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成形参数可以减少合金中孔隙与微裂纹,但是无法消除。半椭圆形熔池广泛分布于建造面,其宽深比约为1.5。激光选区熔化GH3536合金由单一的面心立方γ奥氏体组成。扫描面与建造面都分布着大量胞状与柱状亚晶,建造面熔池交界处存在沿建造方向的微裂纹。建造面的平均晶粒尺寸(145.1μm)约为扫描面晶粒尺寸的4.5倍,织构强度约为扫描面的2倍。横向与纵向试样的拉伸性能存在明显差异,横向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645 MPa和781 MPa,分别比纵向试样高4.1%和7.0%。激光选区熔化GH3536合金断口呈明显韧性断裂,存在大量韧窝。本研究有望为激光选区熔化GH3536合金扫描面与建造面组织与性能差异提供有效的参考。
陈楠李瑞迪袁铁锤张毅马鑫黄敏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锆钛酸铅压电陶瓷低温烧结及其性能研究
2024年
为降低锆钛酸铅(PZT)压电陶瓷的烧结温度,以Li_(2)CO_(3)-Bi_(2)O_(3)作为复合烧结助剂,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PZT基压电陶瓷粉,系统地研究了烧结助剂Li_(2)CO_(3)-Bi_(2)O_(3)的掺杂量及烧结温度对PZT压电陶瓷相结构、微观形貌及电学性能的影响。在Li_(2)CO_(3)-Bi_(2)O_(3)掺杂量(质量分数)为1.3%时,PZT压电陶瓷的烧结温度可由1250℃降低至900~950℃,具有较宽的烧结温度范围,同时陶瓷表现出优异的电学性能。烧结温度为900℃时,陶瓷的压电应变常数d_(33)达到最大值538 pC/N;烧结温度为950℃时,陶瓷的压电电压常数g_(33)达到最大值43.27 mVm/N。同时实现了陶瓷-电极低温共烧,共烧后的陶瓷片d_(33)可达530 pC/N。
钟超赵连仲李江袁晰张斗
关键词:压电陶瓷低温共烧烧结助剂烧结温度
预时效热处理对新型近β医用Ti-10Mo-6Zr-4Sn-3Nb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研究了预时效对一种近β型Ti-10Mo-6Zr-4Sn-3Nb(Ti-B12)医用钛合金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5、425℃分别预时效0.5~8.0 h后,在β母相中均匀析出了大量的椭球状等温ω相。随着预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ω相的尺寸逐渐增大,而密度则逐渐减小。基于等温ω过渡相辅助α相形核与细化作用,在较低的预时效温度和较短的时间下可获得密度更高、尺寸更细小且弥散分布的次生α相。此外,经预时效后,通过显著细化次生α相的尺寸和提高α相的析出密度,强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并获得了较好的塑性。然而,当将预时效时间增加至一定值时,强化效应变得不再明显。
王鸿川程军盖晋阳杜赵新余森张亚峰麻西群宋宏杰牛金龙
熔盐电解钛粉的粉末冶金性能研究
2024年
以电解钛粉为原料,采用模压-烧结的方法制备多孔钛,对电解钛粉的成型和烧结特性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制备的多孔钛的力学性能、孔结构、孔径分布及透气率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压制压力的增加,具有二次颗粒特征的电解钛粉颗粒间搭桥空间逐渐消失,可通过成型压力和烧结温度的调节获得不同孔隙率和力学强度的多孔钛。电解钛粉与氢化脱氢钛粉相比具有成型性能良好、更易发生烧结致密化、制件孔隙率高、透气率高、杨氏模量高等特点。使用粒径74~104μm的电解钛粉在70~110 MPa成型、1110℃烧结后的多孔钛,杨氏模量与人体松质骨接近,透气率和最大孔径满足烧结金属过滤元件(GBT6887-2019)TG035、TG020要求,在人体松质骨植入件以及过滤材料领域有应用前景。
邓斌邓斌穆天柱袁铁锤
关键词:模压成型力学性能
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机电响应特性和温度稳定性被引量:4
2022年
1-3型压电复合材料具备优异的机电耦合性能,这对于高性能压电换能器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低成本的切割填充法制备了不同结构参数的1-3型PZT/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结合有限元模拟法对其压电性能、机电响应特性和温度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1-3阵列结构对平面方向应变产生了很大的衰减,使能量更集中于厚度共振模式。复合材料的高径比是影响机电耦合性能的主要因素,更精细的阵列结构有利于高性能压电换能器的制造。在-20~60℃内,1-3型压电复合材料的厚度机电耦合系数约为0.61,变化率小于1%,表现出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刘盛文王露翟迪袁晰周科朝张斗
关键词:1-3型压电复合材料有限元仿真温度稳定性
铌酸钾钠基无铅压电陶瓷烧结及极化工艺优化被引量:4
2022年
采用传统固相法在烧结温度1110~1150℃内成功制备了(K_(0.5)Na_(0.5))_(0.98)Li_(0.02)Nb_(0.77)Ta_(0.18)Sb_(0.05)O_(3)(LTS-KNN)无铅压电陶瓷,所有样品结晶性良好,无第二相产生。在1130℃下烧结的压电陶瓷致密度良好,陶瓷表现出较好的压电性能。通过调节极化电场与极化温度可改善陶瓷的极化程度,进而优化陶瓷的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为1130℃,极化电场为3 kV/mm,极化温度为60℃时,陶瓷的压电性能达到最佳,即压电常数d_(33)=310 pC/N,机电耦合系数k_(p)=48%。
迟文潮周学凡邹金住戴致远张斗
关键词:压电陶瓷铌酸钾钠烧结温度极化
铌酸钾钠基1-3型压电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22年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在1130℃下烧结而成的(K_(0.45)Na_(0.55))_(0.9)Li_(0.02)(Nb_(0.77)Ta_(0.18)Sb_(0.05))O_(3)(KNLNTS)无铅压电陶瓷。陶瓷致密度和电学性能较好,致密度达到98%,室温压电常数为308.7 pC/N,厚度振动机电耦合系数可达0.5,1 kHz时介电损耗为0.043。以上述KNLNTS基粉体为原料,利用切割填充法制备1-3型压电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厚度对复合材料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压电常数、厚度振动机电耦合系数均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介电损耗随厚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相对介电常数基本保持不变。
王琦钧曾祥豹周学凡迟文潮邹金住张斗
关键词:压电陶瓷铌酸钾钠厚度
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材料的制备及其氧还原催化性能研究
2020年
采用脲、硼酸、硝酸铁、硝酸钴分别作为N、B、Fe、Co源,与GO(氧化石墨烯)通过快速冷冻干燥与热解法,制得了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催化材料,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研究其氧还原的活性物质与活性点。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结果显示,所制得掺杂石墨烯表面褶皱呈三维孔洞结构,掺杂原子N、B、Fe、Co均匀掺杂于石墨烯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等手段对三维石墨烯基B-N-Fe/Co-G催化材料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B-N-Fe/Co-G在0.1 mol/L的 KOH碱性电解质中有较高的氧还原(ORR)催化活性,起始电位在1.0 V左右,为4电子转移,相比质量分数20%的商用Pt/C催化剂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伍小波姜利民谢志勇梁美辰吴金波左祺黄佳帝彭海波
关键词:电催化氧还原反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