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学教研室

作品数:96 被引量:305H指数:8
相关作者:刘云志徐吕子刘剑波唐仁宽黄海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川北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9篇医药卫生
  • 27篇政治法律
  • 9篇生物学
  • 3篇理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0篇法医
  • 18篇法医学
  • 15篇病理
  • 12篇法医病理
  • 12篇法医病理学
  • 10篇细胞
  • 9篇基因
  • 8篇多态
  • 7篇蛋白
  • 6篇心肌
  • 6篇死亡时间
  • 5篇炎症
  • 5篇遗传多态
  • 5篇遗传多态性
  • 5篇神经元
  • 5篇小鼠
  • 5篇基因座
  • 4篇动脉
  • 4篇死亡时间推断
  • 4篇通事

机构

  • 96篇重庆医科大学
  • 20篇重庆市公安局
  • 6篇重庆医药高等...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遵义医药高等...
  • 3篇铁岭市公安局...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公安部物证鉴...
  • 2篇中国人民公安...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 1篇广州市刑事科...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重庆警察学院

作者

  • 25篇万立华
  • 24篇李剑波
  • 22篇邓世雄
  • 14篇蒋朴
  • 12篇李永国
  • 11篇朱英
  • 10篇唐任宽
  • 9篇刘云志
  • 8篇李红卫
  • 8篇朱士胜
  • 6篇徐颖
  • 6篇赵鹏
  • 5篇吕宙
  • 5篇郝建文
  • 4篇幸宇
  • 4篇刘杨
  • 4篇刘明博
  • 4篇封宇
  • 4篇李虹
  • 3篇徐吕子

传媒

  • 48篇重庆医科大学...
  • 7篇中国法医学杂...
  • 4篇法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全国第七次法...
  • 2篇生物学杂志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刑事技术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0篇2012
  • 7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4D-Label-free技术慢性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海马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2024年
目的筛选慢性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DEPs),为探索慢性DAI潜在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诊断、筛选药物治疗靶点、评估预后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DAI组,n=20)和对照组(CON组,n=20),采用改良的Marmarou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模型建立3周后利用4D-Label-free技术检测慢性DAI组脑海马组织中的蛋白图谱变化,以DAI组/CON组表达量变化倍数(FC)>1.2或<0.83且P<0.05筛选DEPs,运用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方法对筛选的DEPs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2个DEPs,上调52个,下调40个。GO分析结果显示,DEPs主要涉及去磷酸化,ATP合成耦合电子传递,过氧化氢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正向调节及神经递质受体内化等生物过程功能。KEGG通路分析结果提示,DEPs主要参与代谢途径、活性氧、神经变性途径-多种疾病、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传导、谷胱甘肽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通过4D-Label-free技术筛选出了慢性DAI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的DEPs。所筛选出的DEPs及其所富集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为慢性DAI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张丽熊红丽朱士胜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
颅骨骨性标志点对称性研究及其法医人类学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颅骨11项骨性标志点对称性进行研究,确定其偏移范围。方法:采用颅像重合仪采集已标定骨性标志点的84枚男性颅骨、21枚女性颅骨图像,并制作所有图像的水平反转像。将原始像与反转像以颅骨中线为基准进行重合,测量反转像与原始像骨性标志点之间的距离。结果:在11项骨性标志点中,额颞点、眶额颧点、颞额颧点、眶外结节对称性最好,偏移范围在1 mm左右,是对破碎或残缺不全颅骨修复的优秀标志点。结论:额颞点、眶额颧点、颞额颧点、眶外结节对称性好,可以用于对破碎或残缺不全颅骨的颅像重合,是对颅骨进行修复及校正良好指标。
徐吕子万立华吕宙唐瑞沈厉
关键词:颅像重合
易性癖(自行性别变换)意外死亡1例
<正> 1 案例资料2003年10月24日,梁某回家发现其夫周某(男,54岁,高中文化程度,驾驶员)满身血污死于床上。现场勘验:门窗完好,物品整齐,未发现遗书,只有周某一人的痕迹,室内摆放有酒精、医用剪刀、剃须刀、美术刀...
史有福李剑波刘云封宇
文献传递
大鼠溺死内参基因筛选和水通道蛋白5的表达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在溺死尸体不同时间点模型中,筛选大鼠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和探讨水通道蛋白5 m RNA(AQP-5 m RNA)的表达。方法:先建立溺死尸体不同时间点模型(0 min,n=6;15 min,n=6;4h,n=6;16h,n=6;48 h,n=6;72 h,n=6),提取样本总的RNA,逆转录合成c DNA,q RT-PCR定量候选内参基因,ge Norm和Norm Finder排序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最后定量目的基因AQP-5 m RNA的表达。结果:该模型中筛选出ACTB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除72 h时间点,AQP-5 m RNA的表达均显著下调(15 min/0 min=0.51,P<0.05;4 h/0 min=0.53,P<0.05;16 h/0 min=0.63,P<0.05;48 h/0 min=0.81,P<0.05;72 h/0min=0.89,P>0.05)。结论:本研究AQP-5 m RNA在大鼠溺死表达有一定阳性意义,有助于法医溺死鉴定.
汤呈怀佘崇阳万立华
关键词:溺死水通道蛋白5QRT-PCR
Survivin在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能否抑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神经元(SH-SY5Y细胞)的凋亡过程。方法运用1 mmol/L MPP^+处理SH-SY5Y细胞,诱导其发生凋亡,建立帕金森病的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Survivin进行预处理,使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MTT法、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检测相关指标,进而评价Survivin对SH-SY5Y凋亡的作用。结果 1 mmol/L MPP^+作用24 h可诱导SH-SY5Y的凋亡,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F=13.32,P=0.000)。MPP^+作用前,预先经Survivin处理2 h的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显著提高(F=13.32,P=0.000,P=0.000,P=0.000),并呈剂量依赖性关系。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urvivin能够显著抑制SH-SY5Y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水平(F=61.57,P=0.000,P=0.000,P=0.000;F=54.26,P=0.001,P=0.000,P=0.000);Western blot结果亦显示Survivin能够显著抑制SH-SY5Y细胞中凋亡蛋白Caspase 3和Caspase 9的表达水平。结论 Survivin能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MPP^+诱导的SH-SY5Y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断Caspase信号通路相关。
刘梦朱英熊进成马若翔肖翾胡玉树李剑波
关键词:神经元凋亡MPP+生存素
147例儿童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比较147例儿童临床诊断与尸检病理诊断异同。方法:回顾分析重庆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1988~2008年,147例涉及到医疗纠纷的儿童尸体解剖案例,统计内容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医院等级、临床诊断、尸检诊断、就诊时间、死亡原因。结果: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完全一致的有45例(占30.6%),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不一致的有32例(21.8%),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部分不一致的有42例(28.6%),诊断不明的有28例(19%)。主要致死疾病是肺炎,误诊率最高的是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中心肌炎、结核与伤寒的误诊率较高。结论:尸检是处理医疗纠纷客观的证据之一,也是推动医学发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积极提高尸检率。
朱素敏唐任宽段晋琦黄伟李永国李剑波
关键词:尸检病理诊断医疗纠纷
乳化炸药爆炸残留物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运用液相色谱/质谱法对乳化炸药爆炸残留物中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80)进行检测。方法:样本用正己烷溶解、超声清洗后过滤,将得到的滤液用旋转蒸发仪蒸干,甲醇溶解后离心。色谱条件:色谱柱Phenomenex Luna C18 3μm,100×2.0mm(ID);预柱Luna C18 3μm,(10×2.0mm)(ID);流动相体积比为1∶200乙酸水溶液:异丙醇=10∶90溶液;流速:0.20ml/min;柱温:35℃。质谱参数:干燥氮气温度200℃;雾化器流量1.5L/min,检测电压1.40kV。结果:SP-80在0.2~1mg/ml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为0.9978,最低检出限为1μg/ml。3种提取物检测未见明显差异。2类乳化炸药中均检出SP-8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在法医微量物证检验中可用于乳化炸药的推断。
任磊万立华李隆广袁佩
关键词:乳化炸药法医学
微管相关蛋白-1B在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表达变化与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associate protein 1B,MAP1B)在SD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索其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的Marmarou法建立SD大鼠DAI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不予任何处理),假打击组(10只,给予致伤组相同的打击前准备,但不予以打击),致伤6 h组(10只),致伤1 d组(10只)和致伤3 d组(10只),分别于打击6 h、1 d、3 d后,处死动物,提取脑组织,结合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D大鼠脑组织中MAP1B表达的变化。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致伤6 h组(0.50±0.07)、致伤1 d组(0.56±0.07)和致伤3 d组(0.50±0.06)中MAP1B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0.30±0.06;P=0.001,P=0.000,P=0.001)、假打击组(0.30±0.04;P=0.001,P=0.000,P=0.001)明显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致伤6 h组(4.70±0.79)、致伤1 d组(4.78±0.86)和致伤3 d组(4.70±0.89)中MAP1B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4.06±1.15;P=0.023,P=0.007,P=0.023)、假打击组(3.90±1.46;P=0.002,P=0.000,P=0.002)明显升高。结论:SD大鼠DAI后脑组织中MAP1B表达水平上调,提示其参与了DAI后轴索损伤的病理改变过程,并可能在稳定、修复及再生受损轴索的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张鹏赵敏珠朱士胜刘梦高军李红卫李剑波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SD大鼠
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技术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标识。参照龙胆紫染色法,比较0.5、1、2、5、8μl苏木素染液及2、5、8、10、15μl亚甲基蓝染液的染色效果,优化染色条件;并比较优化后的细胞核标识效果。显微操作仪捕获3种染液染色后的细胞进行DNA检验,比较检测结果;并捕获染色10、30、60 min口腔上皮细胞,比较染色时间对DN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100μl口腔上皮细胞悬液加入2μl苏木素、0.5μl龙胆紫或5μl亚甲基蓝染液,细胞核均着色明显,与胞浆对比清晰。5个细胞的分离检验结果示有效分型率分别为90%、100%、66.7%,成功分型率为20%、100%、11.1%;龙胆紫、苏木素染色时间(≤60 min)对DNA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而亚甲基蓝染色时间延长导致等位基因丢失等现象加重,影响检测结果。结论:3种染液均可清晰标识细胞核;而龙胆紫染液对LVPCR技术抑制最弱,为三者中较优的细胞核标记物。
朱典万立华胡兰李彩霞韩俊萍郝建文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碱性染料
Toll样受体4在高氧暴露对小胶质细胞功能影响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高浓度氧暴露对小胶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N9小胶质细胞(TLR4野生型)和EOC20小胶质细胞(TLR4敲除型),给予950 mL/L高氧分别暴露不同时段,建立高氧损伤细胞模型。RT-PCR检测N9细胞TLR4 mRNA表达时序变化;Westernblot法检测N9细胞TLR4蛋白表达;通过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N-acetyl-L-cysteine,NAC)干预,观测950 mL/L高氧暴露后2 h及6 h的N9和EOC20小胶质细胞内的活性氧(ROS)含量、NF-κB核转录活性及细胞上清中TNF-α含量。结果:高浓度氧暴露的N9小胶质细胞TLR4的表达上调,并呈一定时间依赖性,同时ROS活性,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TNF-α表达明显增高(P<0.05)。抗氧化剂NAC干预后,ROS活性明显降低,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明显降低,细胞上清内TNF-α水平亦显著下调(P<0.05)。与N9小胶质细胞相比,高氧暴露后各时间点EOC20细胞的ROS活性,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以及TNF-α表达均较低(P<0.05)。结论:TLR4参与调控高氧导致的小胶质细胞ROS的形成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刘杨蒋朴徐颖
关键词:高浓度氧小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4活性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