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育部光学仪器与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作品数:20 被引量:85H指数:5
相关作者:朱子诚蒋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华东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9篇机械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光学
  • 5篇液晶
  • 5篇聚合物分散液...
  • 3篇透镜
  • 3篇全息
  • 3篇纳米
  • 3篇光栅
  • 3篇成像
  • 2篇电控
  • 2篇调制
  • 2篇行人
  • 2篇行人检测
  • 2篇银掺杂
  • 2篇频分
  • 2篇频分复用
  • 2篇全息光栅
  • 2篇纳米银
  • 2篇晶体
  • 2篇光学材料
  • 2篇光学器件

机构

  • 20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市现代光...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罗曼照明...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郑继红
  • 5篇王康妮
  • 5篇张梦华
  • 4篇郭彩虹
  • 4篇桂坤
  • 3篇庄松林
  • 2篇唐春晖
  • 2篇曾和平
  • 2篇唐平玉
  • 2篇周芳芳
  • 2篇韦晓鹏
  • 2篇高正
  • 2篇王青青
  • 1篇陈进
  • 1篇高辉
  • 1篇郭心悦
  • 1篇应杏娟
  • 1篇田毅强
  • 1篇殷越
  • 1篇田媛

传媒

  • 6篇光子学报
  • 2篇光学技术
  • 2篇中国激光
  • 2篇光学学报
  • 2篇人工晶体学报
  • 1篇模式识别与人...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激光技术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半导体光电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几种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改进方法被引量:4
2022年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技术是一种基于原子发射光谱对物质成分进行快速分析的技术,由于具有简单、快速、可实时原位分析等多个优点而成为光谱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同时也存在重复性差、等离子屏蔽效应以及基体效应等问题。随着对LIBS技术研究的深入以及激光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诸如纳米颗粒辅助增强、金属基底辅助、等离子体约束、光丝诱导技术光谱(filament-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FIBS)以及等离子体光栅诱导技术光谱(plasma-grating-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GIBS)等多种改进方法,这些方法的实际应用也有报道。该文从LIBS技术的原理出发讨论相关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对其中几种改进方法进行介绍,最后展望了该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
施沈城胡梦云曾和平
简易溶液法快速制备Cu_2ZnSnS_4纳米晶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一种简易溶液法成功快速制备出低成本薄膜太阳能电池用Cu2ZnSnS4(CZTS)纳米晶。探讨合成温度和时间对CZTS纳米晶的结构、形貌、元素比例及光学特性的影响,实现可控的CZTS纳米晶合成。以上特性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X)、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温度为250℃,时间为1 h时可获得锌黄锡矿结构,团聚颗粒约为200-500 nm,化学计量比约为Cu∶Zn∶Sn∶S=2.17∶1∶1.23∶4.69,禁带宽度为1.5 eV的纳米晶,适合印刷法制备CZTS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
陈进陈勤妙王婷婷贾震周芳芳窦晓鸣
飞秒激光烧蚀硅表面产生微纳结构过程中激光脉冲数目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为了研究飞秒激光脉冲数目与硅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在相同的SF6气体氛围下,改变照射硅表面的飞秒激光脉冲数,发现在飞秒激光照射下由硅表面形成的微型锥状尖峰的高度与飞秒激光脉冲数呈现一种非线性关系。通过对该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找出在制造具有较高吸收效率的高微型锥状尖峰的"黑硅"的实验条件,有利于基于"黑硅"材料的光电器件转化效率的提高。
阮召崧彭滟朱亦鸣何波涌
关键词:光学材料飞秒激光脉冲
电控全息菲涅耳透镜的制作及特性研究
2013年
研究了相位型电控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菲涅耳透镜的制备及其特性。采用马赫曾德尔干涉光路产生与菲涅耳波带片环带结构相同的干涉图样,以全息记录的方式对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进行曝光,制作出H-PDLC菲涅耳透镜。用所制得的透镜进行了透射与衍射实验、多焦点变换成像实验以及电控光学衍射特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H-PDLC菲涅耳透镜是一种衍射型光学元件,其光学衍射特性可受电场信号的调控。在633 nm波长下,测得透镜的主焦距约为33 cm,用菲涅耳波带片衍射理论研究了H-PDLC菲涅耳透镜多重成像的机理,演示了H-PDLC菲涅耳透镜多焦点的变换成像,讨论了这种变换成像的规律。
韦晓鹏郑继红桂坤郭彩虹王康妮张梦华
关键词:光学器件聚合物分散液晶全息透镜
纳米银掺杂的高效率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光栅制备被引量:14
2013年
报道了一种基于掺杂纳米银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材料的高衍射率全息电控光栅的制备及特性。通过在原有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体系中添加适量的纳米银颗粒以制备体全息光栅,实验研究了掺杂不同质量比的纳米银颗粒对全息聚合物分散液晶(H-PDLC)体光栅的衍射效率、驱动阈值电压、响应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掺杂纳米银材料,能够优化聚合物和液晶两相分离结构,使聚合物与液晶分离更加彻底,显著提高H-PDLC体光栅的一级衍射效率,同时能改善体光栅的电光特性,缩短响应时间。初步分析表明,由于纳米银颗粒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和体系折射率匹配的优化改善了H-PDLC光栅的特性。
张梦华郑继红唐平玉郭彩虹王康妮
关键词:光学器件纳米银聚合物分散液晶体全息光栅
线性无源太赫兹隔离器的优化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获得结构简单、无需外加低温和强磁场的太赫兹隔离器,采用3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对1种硅基光子晶体异质结结构的太赫兹隔离器进行了理论优化分析。该隔离器结构简单,可常温工作,并且无需外加磁场。结果表明,其隔离特性与两种光子晶体的孔径有关,在孔径比例合适(在0.52THz的最优化孔径比R1/R2=0.49)的情况下可以实现25dB的最大隔离度。
袁明辉陈长英赵堤刘顺顺殷越阎祖星
关键词:非线性光学光子晶体异质结负折射
一种基于梯度方向直方图的俯视行人的检测方法被引量:9
2015年
目前已有很多关于行人检测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基本建立在行人竖直站立或行走的平视图上,主要应用于视频监控和车载辅助驾驶等领域,但在实际应用中,有时需要从不同的视角检测行人.文中提出一种针对俯视行人检测方法,该方法将俯视行人头部的梯度方向直方图统计信息作为检测目标的特征.通过训练样本提取的特征向量在支持向量机中进行训练得到分类模型参数,然后提取检测样本的特征向量输入分类模型进行判别.与现有行人检测的梯度方向直方图算子相比,文中特征描述算子突出目标的区域与轮廓特征,在目标分块、特征计算和特征统计方法上均有变化.实验证明算法有效且处理速度明显提升.
唐春晖
连续变焦的聚合物分散液晶电控透镜被引量:2
2014年
介绍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的连续调焦电控透镜.在聚合物分散液晶盒的上表面电极上刻蚀圆孔,形成一个非对称电极,在液晶盒上下极板之间,诱发一个非均匀电场,从而引起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的折射率非均匀分布,形成电控变焦透镜.阐述了聚合物分散液晶可调焦透镜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透镜孔径对聚合物分散液晶透镜焦距的影响,在直径3mm和6mm的圆孔条件下,分别测量了透镜焦距随电压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电压从50V加到170V的过程中,透镜焦距逐渐减短,刻蚀3mm圆孔的聚合物分散液晶盒焦距从1.361 63m到0.429 21m,刻蚀6mm圆孔的聚合物分散液晶盒焦距从1.769 92m到0.548 43m.
桂坤郑继红王雅楠张梦华张梦华唐子辰卜婷
关键词:光学材料透镜液晶聚合物聚合物分散液晶连续变焦
第一原理研究氧空位对BaTiO3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采用模拟计算软件CASTEP计算了含有氧空位钛酸钡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氧空位的存在没有在禁带中引入缺陷能级,但氧空位的存在对晶体的光学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并得到氧空位的存在将引起钛酸钡晶体出现440~450 nm吸收峰的结论。
应杏娟倪争技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钛酸钡光学性质氧空位
基于光场成像原理和混沌系统的多图像加密方法被引量:16
2020年
针对现有光学加密方法对加密系统要求高、受器件性能限制、加密效率低、解密图像易失真的局限性,提出一种基于光场成像原理和混沌系统的多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利用混沌系统随机生成光场成像系统的个数与系统参数,并在计算机中构造出相应的多个光场成像系统;将多幅待加密图像拼接后置于光场成像系统中依次计算得到光场图像,通过提取光场图像的多幅子孔径图像并进行拼接,实现多幅图像的快速加密.解密过程为加密过程的逆过程.该方法将计算成像的方式引入加密过程,使加密不受硬件条件的限制,易于实现.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密钥复杂度低,易于传输;对噪声有较好的鲁棒性,密钥空间大,密钥敏感度高,安全性好;加密效率高,解密图像无损失.在需要大量图像进行安全传输的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韩思敏张薇张翔韦晓孝万新军
关键词:信息光学混沌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