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研究中心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红梅刘书香邓绪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南大学湘雅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体外
  • 6篇纤维化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体外实验
  • 5篇肝纤维化
  • 5篇HBVDNA
  • 5篇SIRNAS
  • 4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肝炎病毒
  • 4篇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受体
  • 3篇米夫
  • 3篇拉米夫定
  • 3篇干扰素
  • 3篇靶位
  • 2篇血吸虫

机构

  • 20篇南华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湘南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怀化市第一人...

作者

  • 8篇彭忠田
  • 8篇李红梅
  • 6篇刘书香
  • 5篇邱红梅
  • 5篇刘映霞
  • 4篇周斌
  • 4篇刘雁
  • 3篇王培
  • 3篇蒋孝华
  • 2篇谭德明
  • 2篇谭思
  • 2篇欧阳兵
  • 2篇邝满元
  • 2篇李映菊
  • 2篇刘京
  • 1篇何艳
  • 1篇刘敏
  • 1篇唐简
  • 1篇王岐本
  • 1篇陈川铁

传媒

  • 4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拉米夫定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及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方法对17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血清标志物、HBVDNA含量、ALT水平以及YMDD变异检测。结果170例患者中检测出B基因型135例(79.41%),C基因型34例(20.00%),BC混合基因型1例(0.59%)。接受拉米夫定治疗前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阳性分别为113例与28例(χ2=0.04,P>0.05),HBVDNA>107拷贝/mL分别为106例与29例(χ2=0.77,P>0.05),ALT>120u/L分别为86例与10例(χ2=13.02,P<0.05)。拉米夫定治疗24~48周时,B基因型和C基因型患者血清HBeAg阴转率各为24.78%和28.57%(χ2=0.20,P>0.05),抗-HBe阳转率各为14.55%和15.88﹪(χ2=0.31,P>0.05),HBVDNA阴转率各为73.33%和55.88%(χ2=3.93,P<0.05),ALT复常分别为77.04%和58.82%(χ2=4.61,P<0.05)。拉米夫定治疗32~144周时,77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5.29%,其中rtM204V型变异35例(20.59%),rtM204I型变异25例(14.71%),rtM204V/rtM204I型变异16例(9.41%),并有35例伴rtL180M突变。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发生YMDD变异各为61例与16例(45.19﹪与47.06﹪)(χ2=0.04,P>0.05)。结论衡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存在B型、C型以及BC混合型,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并与肝脏疾病的活动性相关;B基因型与C基因型患者HBVDNA载量、HBeAg表达、以及HbeAg/HBeAb的转换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拉米夫定对B基因型患者的疗效优于C基因型;YMDD变异发生率与基因型无相关性。
李红梅刘映霞刘书香邱红梅蒋孝华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基因型拉米夫定
以X区为靶位的siRNAs抑制HBsAg,HBVDNA分泌的体外实验
<正>目的研究siRNA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HBsAg、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BV X区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siRNAs,观察在不同浓度下对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V DNA的...
彭忠田周斌唐简刘雁陈程单灵波
文献传递
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肾炎”1例被引量:3
2016年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名Wilson病(Wilson’sdisease,WD),是一种铜代谢异常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稍多于女性,致病基因ATP7B定位于染色体13q14.3,编码一种铜转运P型ATP酶。ATP7B基因突变导致ATP酶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体内游离的铜增多,蓄积体内的铜离子可沉积在肝、脑、肾、角膜等处,引起相应的器官发生损伤,以肝损害、神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刘雁彭忠田周斌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二巯基丙磺酸钠青霉胺
大麻素受体与肝病被引量:2
2013年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the endocannabinoid system,ECS)包括大麻素受体、内源性大麻素及参与生物合成、降解的酶,主要分布于脑部,在外周组织也有分布,包括肝脏。肝脏各种疾病其ECS均可被激活。肝硬化时血管及心脏的CB1受体激活后引起血管舒张及心肌病,CB1受体受阻后,上述作用可受抑制;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肝星状细胞CB1被激活可引起肝纤维化,CB1受体受阻则可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因高脂饮食或长期饮酒引起的脂肪肝也依赖于外周CB1的激活,包括肝脏CB1受体,同时CB1受体会引起胰岛素抵抗及血脂异常。虽然CB1受体拮抗剂因其精神神经方面的副作用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但如果能将其副作用限制则有望用于临床。
彭忠田欧阳兵王培谭思唐简周军瑜
关键词:大麻素受体肝硬化肝纤维化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YMDD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3TC)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效果,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聚合酶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变异对3TC疗效的影响。【方法】检测分析58例接受3TC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标志物HBVDNA、ALT、HBVM的变化,以及治疗后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3TC治疗HBeAg阴转率为40.38%,eAg/抗-e血清转换率为28.85%,HBVDNA阴转率为74.14%,ALT复常率为77.59%。随着疗程的延长,有65.12%病例出现反跳。检测出23例患者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39.66%,且以YVDD型变异为主要形式。YMDD变异与3TC治疗疗程相关;治疗前HBV病毒载量与治疗后YMDD变异的发生可能无相关性(P>0.05);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者YMDD变异发生率可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TC治疗CHB的短期疗效好,但随着疗程的延长,会出现病毒耐药,3TC耐药与YMDD变异密切相关。YMDD变异耐药株的产生可能与肝炎复发以及肝脏损害加重相关。在3TC治疗过程中,可能还存在HBV基因其他位点的变异而引起耐药。
李红梅刘映霞刘书香邱红梅蒋孝华唐武成
关键词:肝炎乙型
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不同检测方法比较与评价
2009年
目的比较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不同方法,评价其在监测拉米夫定抗HBV治疗中发生耐药突变的价值。方法对8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定其治疗前后血清HBVDNA含量、ALT水平变化,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通用模板信号扩增(UT-PCR)技术、以及基因测序3种方法进行HBVYMDD变异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80例患者用基因测序法检测出34例发生YMDD变异,变异发生率为41.25%;用PCR-ELISA法检测出21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68,P<0.05),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61.76%;用UT-PCR法检测出33例变异阳性,与基因测序检测出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3,P>0.05),两者结果的符合率为97.06%。结论基因测序和UT-PCR方法检测HBVYMDD变异非常可靠,是监测拉米夫定耐药株的非常有效的方法,UT-PCR方法更适合临床应用,而PCR-ELISA方法需提高其敏感性。
李红梅彭忠田刘书香邱红梅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YMDD变异基因测序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6例,对照组(接受普通干扰素α-2a治疗,联合利巴韦林口服)32例,在治疗前、治疗中、48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后,分别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48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的病毒学应答率和生物化学应答率均为88.89%,对照组分别为75.00%、81.25%,两组治疗结束时疗效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持续应答率分别为47.22%、81).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0%、31.25%(分别Χ^2=9.57,P〈0.05;Χ^2=16.84,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75%(Χ^2=11.33,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干扰素α-2a。
李红梅蒋孝华刘书香邱红梅邓绪乐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肝炎病毒丙型干扰素Α-2A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以X区为靶位的siRNAs抑制HBsAg、HBeAg及HBVDNA分泌的体外实验
2015年
目的研究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对HBV感染细胞模型HBs Ag、HBe Ag及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BV X区设计并化学合成4条si RNAs,观察在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点对Hep G2.2.15细胞分泌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抑制作用。结果si RNA-1 si RNA-2和si RNA-4在20、40、80 nmo L/L浓度时,对Hep G2.2.15细胞HBs Ag、HBe Ag的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并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有增强趋势;40 nmo L/L浓度的三种si RNA在24、48、72 h时间点,发现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对HBs Ag和HBe Ag分泌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1),72 h抑制作用达到高峰;72 h时三种浓度的si RNA1、si RNA2、si RNA4对HBV DNA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化学合成以X区为靶位的si RNAs能有效地抑制HBs Ag、HBe Ag及HBV DNA的分泌。
彭忠田刘雁周斌刘京陈程单灵波李红梅
关键词:HEP
半乳糖受体介导X基因的SiRNAs抑制HBsAg,HBVDNA分泌的体外实验
目的探讨半乳糖(Gal)-聚乙烯亚胺(PEI)-HBV X区siRNAs交联复合物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模型的HBsAg、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HBV X区设计并化学合成siRNAs,筛选出有效抑制HBs...
彭忠田刘雁唐简周斌单灵波陈程
慢性乙型肝炎免疫细胞NKG2D表达在肝病重型化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免疫细胞NKG2D表达与肝病重型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术(FCM)分选20例慢性重型乙肝(FHB)、10例无症状表面抗原携带者(ASC)、1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NK细胞,并定量分析NKG2D表达。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20例慢性乙肝(CHB)(轻度8例,其中G1级6例,G2级2例;中度7例,重度5例,其中G3级9例,G4级3例)、11例FHB肝组织内细胞毒细胞NKG2D的表达差异。结果经FACS可获得高纯度、高活性的NK细胞。FHB患者NK细胞的NKG2D蛋白表达量高于ASC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FHB组肝脏免疫细胞NKG2D蛋白表达量分别高于CHB(G3、G4)组、CHB(G1、G2)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HB(G3、G4)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CHB(G1、G2)组分别与CHB(G3、G4)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外周血NK细胞和肝组织内细胞毒细胞NKG2D过度表达与重型肝炎发生相关。
刘映霞张鑫刘敏胡国龄谭德明
关键词:重型肝炎NK细胞NKG2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