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中医药大学普陀医院肿瘤科

作品数:5 被引量:74H指数:5
相关作者:梁芳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肿瘤
  • 2篇鼠肝
  • 2篇大鼠肝
  • 1篇型胶原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血管生成抑制...
  • 1篇抑制剂
  • 1篇原发肿瘤
  • 1篇制剂
  • 1篇治疗肿瘤
  • 1篇十全大补汤
  • 1篇切除
  • 1篇切除后
  • 1篇去甲
  • 1篇去甲斑蝥素
  • 1篇中药
  • 1篇转移瘤
  • 1篇微球

机构

  • 5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2篇李琦
  • 2篇范忠泽
  • 2篇孙珏
  • 1篇顾伟
  • 1篇王兵
  • 1篇颜琳琳
  • 1篇王灵台
  • 1篇曹伟家
  • 1篇高虹
  • 1篇侯炜
  • 1篇张勇
  • 1篇韩建宏
  • 1篇张强
  • 1篇李先茜
  • 1篇王炎
  • 1篇张斌
  • 1篇刘晓华
  • 1篇郭刚
  • 1篇梁芳
  • 1篇许建华

传媒

  • 4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湖北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纳米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纳米技术是利用0.1~100nm的空间尺度操纵原子和分子,对材料进行加工,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产品的高新技术。它被认为是“今后10年最可能使人类发生巨大变化的10项技术”之一。目前,纳米技术已引入现代中药的研究开发,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成分、原药及其复方制剂。运用纳米技术可将中药制成靶向控释制剂,同传统中药相比,纳米中药具有缓释、靶向性和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近年来纳米中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纳米中药的特点、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综述如下。
王炎李琦曹伟家
关键词:中药肿瘤
从寒论治肿瘤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12
2013年
肿瘤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慢性疾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缓解癌性疼痛、腹水,防止转移与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然而这些都是针对西医治疗后的辅助治疗,并没有真正发挥中医的特色。中医药治疗作为西医治疗后的一种阶段性、对症性、辅助性治疗,
王兵侯炜颜琳琳
关键词:寒邪肿瘤发病机理
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补肾柔肝方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预防作用及初步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5)及补肾柔肝方预防组(n=15)。模型组和补肾柔肝方预防组以10mg/kg DMN腹腔注射,1次/d,每周连续3d,共4周。模型组在造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在造模同时给予补肾柔肝方灌胃,共4周;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留取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白蛋白等;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肝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大鼠一般状态明显好于模型组;模型组大鼠死亡率为13.33%(2/15),补肾柔肝方预防组死亡率为6.67%(1/15);模型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46.67%(7/15),补肾柔肝方预防组大鼠腹水发生率为20%(3/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肾柔肝方组肝功能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P<0.01)。模型组肝组织CTGF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增强,补肾柔肝方预防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结论:补肾柔肝方可通过抑制大鼠肝组织CTGF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达到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张斌王灵台
关键词:肝纤维化二甲基亚硝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十全大补汤对荷瘤小鼠结肠癌原发肿瘤切除后转移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5
2012年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对小鼠结肠癌原发肿瘤(先前接种肿瘤)切除后皮下移植瘤、肝内转移瘤及切口种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阐明十全大补汤抑制原发瘤切除引起的转移瘤生长的内在机制。方法:构建3种荷瘤小鼠原发肿瘤切除模型,随机分为原发瘤切除组、原发瘤未切除组、十全大补汤组。分别采用原发瘤切除及十全大补汤治疗10 d,摘除眼球取血,剥离瘤体,并测量其大小和质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治疗后小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和内皮抑素(endostatin,ES)水平。应用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肿瘤转移灶情况;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转移瘤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及细胞增殖;采用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苷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原发肿瘤切除后,皮下转移瘤模型中,十全大补汤组平均转移瘤体积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明显变小(P<0.01),转移瘤发生率为50%;肝转移瘤模型中,十全大补汤组平均肝转移结节个数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转移瘤发生率为40%;切口移植瘤模型中,十全大补汤组平均转移瘤体积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明显变小(P<0.01),转移瘤发生率为30%。在皮下、肝脏、切口转移瘤模型中,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十全大补汤组肿瘤组织Ki67明显降低(P<0.01),TUNEL指数明显增高(P<0.01),MVD明显降低(P<0.01)。ELISA检测显示,与原发瘤切除组比较,十全大补汤能够降低血清中VEGF及上调ES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瘤切除可使荷瘤小鼠体内的VEGF、AS和ES比例失衡,有利于肿瘤血管生成及促进转移。十全大补汤
郭刚许建华韩建宏梁芳张勇张强孙珏范忠泽
关键词:十全大补汤血管生成抑制剂小鼠
去甲斑蝥素微球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疗效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25
2006年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微球(norcantharidin-alginicacid/polyacidanhydridemicro-spheres,N-MS)介入治疗大鼠肝癌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N-MS。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将荷瘤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组、空白微球(blankmicro-sphere,B-MS)组、NCTD-碘油组和N-MS组。各组荷瘤大鼠分别经肝动脉注入生理盐水、NCTD、B-MS、NCTD-碘油和N-MS。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生存时间、肝肿瘤体积和肝肿瘤坏死程度;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treptavidin-biotinperoxidasemethod,SP)检测各组大鼠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结果治疗后,N-MS组大鼠的生存期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肝肿瘤体积小于其他各组;肿瘤生长率和肝肿瘤细胞Ki-67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肿瘤坏死程度和肝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MS经肝动脉介入对大鼠肝癌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栓塞肿瘤微血管、缓慢释放NCTD、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下调Ki-67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关。
李琦范忠泽李先茜刘晓华孙珏顾伟Paul HENG高虹
关键词:介入治疗微球去甲斑蝥素海藻酸聚酸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