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

作品数:73 被引量:342H指数:10
相关作者:邹宝华杨敏吴熙徐海燕王延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癌症基金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1篇肿瘤
  • 14篇预后
  • 14篇肺癌
  • 13篇癌患者
  • 11篇晚期
  • 11篇腺癌
  • 10篇肿瘤患者
  • 9篇化疗
  • 8篇乳腺
  • 8篇乳腺癌
  • 7篇细胞
  • 6篇恶性
  • 6篇肺癌患者
  • 5篇血管
  • 5篇血栓
  • 5篇晚期肿瘤
  • 5篇小细胞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
  • 5篇静脉血栓

机构

  • 73篇北京协和医学...
  • 4篇兰州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国家心血管病...
  • 2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于雷
  • 4篇杨渤彦
  • 3篇邹宝华
  • 3篇李峻岭
  • 3篇吴熙
  • 2篇李薇
  • 2篇陈俊强
  • 2篇刘姗
  • 2篇徐海燕
  • 2篇朱继庆
  • 2篇王延风
  • 2篇赵亮
  • 2篇杨敏
  • 2篇宋晨鑫
  • 2篇李建英
  • 1篇吴艳芳
  • 1篇董宁宁
  • 1篇贺连芳
  • 1篇韩玥
  • 1篇李宁

传媒

  • 11篇中华肿瘤杂志
  • 7篇肿瘤代谢与营...
  • 6篇中国临床医生...
  • 6篇癌症进展
  • 3篇肝癌电子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药物流行病学...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临床药物治疗...
  • 2篇中华心力衰竭...
  • 2篇中国医学前沿...
  • 2篇肿瘤药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0篇2023
  • 10篇2022
  • 10篇2021
  • 16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奥曲肽不同给药方式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奥曲肽每8 h皮下注射0.2 mg和持续静脉泵入25μg/h两种给药方式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恶性肠梗阻患者102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皮下注射组(n=52)和持续静脉泵入组(n=50)。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0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胃肠减压引流量、电解质水平、卡氏评分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呕吐次数、胃液引流量减少,腹痛症状减轻,卡氏评分改善,血钾、血钠和血氯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皮下注射和持续静脉泵入均能明显改善恶性肠梗阻患者的症状,减少胃液引流量。两种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相当,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其中皮下注射对日常活动影响小,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吴熙杨渤彦于雷李建英徐海燕李峻岭
关键词:奥曲肽恶性肠梗阻给药方式
三种预后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短期生存预测的比较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初步探讨和比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tic score,GPS)、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和WPCBAL评分(由白细胞、血小板、C-反应蛋白、尿素氮、天冬氨酸转肽酶、乳酸脱氢酶6项客观指标构成)这3个预后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短期生存时间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住院死亡且具有完整临床数据的88例终末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末次住院的基本信息并进行GPS、PNI和WBCBAL评分。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评估系统分组之间的生存时间差异,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3个评估系统对终末期肺癌患者3周生存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88例终末期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3岁,末次入院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d,3周死亡率为63.6%。Log-rank检验显示:GPS=2分组生存时间(12d)比GPS<2分组(23d)更短(P=0.027)。ROC曲线显示:GPS预测终末期肺癌患者3周生存状况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为0.623;以2作为GPS的临界值时,预测终末期肺癌患者3周生存状态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82和0.455。结论GPS对于预测终末期肺癌患者短期生存状态具有一定价值,但特异度低,仍需进一步研究。
王超孙瑞丛明华于雷杨敏
关键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预后营养指数
恶性肠梗阻的治疗被引量:6
2020年
恶性肠梗阻(MBO)是指原发性或转移性恶性肿瘤造成的肠道梗阻,既包括原发肿瘤所致的肠梗阻,也包括肿瘤复发转移导致的肠梗阻。恶性肠梗阻是晚期恶性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和呕吐以及无法进食。治疗选择包括外科及非外科干预措施。本文综合评述了恶性肠梗阻常见的原因、诊断要点和治疗进展。因原发病不同、梗阻部位不同等不确定因素,尚没有一个统一治疗肠梗阻的最佳方案。通常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另外,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协助制定更加完善和具体的恶性肠梗阻治疗策略。
边志民
关键词:肠梗阻肿瘤
实体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实体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BSI)的病原学特点及导致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220例实体瘤并发BSI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原学特点,统计患者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采用单因素变量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影响14-d病死率及住院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22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23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2株占43.6%,革兰阳性菌100株占42.7%,真菌9株占3.9%,复数菌23株占9.8%;革兰阴性菌住院病死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P=0.014);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实体瘤患者发生BSI 14-d病死率与GCS≤8分及血小板≤50g/L有关,住院病死率与脓毒性休克、Child-C级、GCS≤8分有关(P<0.05)。结论实体瘤患者BSI的病死率较高,早期识别、有效地逆转器官功能衰竭是降低实体瘤患者BSI病死率有效的方法。
徐海燕刘姗冯沙娜朱宇于雷王燕
关键词:血流感染影响因素实体瘤预后
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2018年收治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诊疗信息,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情况。数据库建立和分析采用SPSS软件,生存分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共有70例患者纳入研究,中位年龄65岁(20~81岁);男女比例2.18∶1;其中SiewertⅡ型36例(51.4%),SiewertⅢ型34例(48.6%)。SiewertⅡ和SiewertⅢ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5.0%和94.1%(P=0.028)。70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11.6个月。SiewertⅡ型和SiewertⅢ型中位OS分别为20.0个月和8.5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9%(P=0.027);M0与M1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19.1个月和7.7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0%和4%(P=0.049)。出血后行手术+化疗患者的中位OS为60.0个月,单纯化疗为22.2个月,最佳支持治疗为7.9个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89%,45%和2%(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iewertⅢ型(HR=1.965,95%CI:1.078~3.583)、M1期(HR=1.787,95%CI:1.002~3.187)和出血后手术+化疗(HR=0.132,95%CI:0.032~0.552)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非手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生存差,SiewertⅢ型和晚期患者生存期短,出血后积极行手术和化疗可能延长此类患者生存期。
田乐于雷
关键词:出血疾病特征
低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探讨低剂量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PEG-rhG-CSF)对于预防肺癌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综合科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40例作为一级预防组,在每周期化疗结束24h给予低剂量PEG-rhG-CSF 3mg进行预防性治疗;同时选择同期的肺癌化疗后前一周期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40例作为二级预防组,在第2个周期化疗后24h给予低剂量PEG-rhG-CSF 3mg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化疗后未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及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及安全性评价。结果一级预防组患者治疗后31例(77.5%)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9例(22.5%)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5.0%),1例合并抗生素治疗,1例因出现4级血小板减少导致化疗药物减量并化疗延迟。二级预防组治疗前1~2级中性粒细胞减少22例(55%),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8例(45%),1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合并抗生素治疗,发生率2.5%,化疗延迟10例(25.0%)。在给予3mg PEG-rhG-CSF治疗后,32例(80.0%)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8例(20.0%)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其中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者3例(7.5%),无化疗药物减量者,化疗延迟1例(2.5%),无发热及使用抗菌药物。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15.0%比12.5%)及乏力(7.5%比10%)。结论低剂量聚乙二醇化粒细胞刺激因子能够预防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且安全性良好。
张苗苗徐海燕孙瑞刘姗王延风
关键词:肺癌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晚期肿瘤患者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量表调查患者一般情况、营养状况、运动状况及治疗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调查患者睡眠质量,评价患者睡眠质量总分及各分项得分情况采用t检验,睡眠质量异常发病率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对影响睡眠质量的多因素分析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晚期肿瘤患者睡眠质量7个成分评分及PSQI总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健康人群睡眠质量常模(P<0.001)。PSQI在应用于晚期肿瘤住院患者的内部一致性高,Cronbachα系数为0.854。61%的晚期肿瘤患者睡眠质量异常,体质指数(BMI)降低(P=0.010)、伴有严重癌痛(P<0.001)、PS评分3分(P<0.001)、只能接受对症治疗(P<0.001)、健身频率低(P=0.001)、每天健身时间<30 min(P=0.010)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疼痛(P<0.001)为睡眠质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晚期肿瘤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异常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较差。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因素主要与病情相关,应针对这些特点制定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睡眠质量的个体化方案,以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
李宁孙瑞于雷丛明华
关键词:晚期肿瘤患者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营养状况运动处方
1例肺癌患者8年治疗期间静脉通路的选择和使用
2023年
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peripheral venous access,PVA)和中心静脉通路(central venous access,CVA)。肿瘤患者无论哪种治疗都离不开静脉通路的选择和使用,一直以来,帮助患者选择最适合的静脉通路在临床上都是难题[1],现将1例肺癌患者8年治疗期间多种静脉通路的选择和使用经历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62岁,2013年12月因无明显诱因的胸闷、气短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胸部CT显示右侧胸腔积液,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全身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提示右肺多发结节、右胸膜增厚呈结节状,双肺门、纵隔、右腋下、食管下段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肝S4段转移不除外。
薛洁谢俊英宋晨鑫于雷李彬张效东
关键词:肺癌中心静脉通路
1例晚期肿瘤合并多处骨转移的重度癌痛病例分享
本文对1例晚期肿瘤合并多处骨转移的重度癌痛患者的病例特点、疼痛评估、住院期间止痛用药及辅助用药及治疗体会等进行了简述。
吴艳芳李健英吴晓明
关键词:晚期肿瘤骨转移癌症疼痛
文献传递
胃腺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癌位于全球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前列。本研究分析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胃腺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10-01-01-2018-12-30收治的合并急性非手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胃腺癌(82例)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8例)患者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的生存状态。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生存分析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11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2.5∶1;年龄20.0~86.0岁,中位年龄61.0岁;根据2018年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分期标准,Ⅰ~Ⅱ期16例(14.5%),Ⅲ~Ⅳ期94例(85.5%);65例(59.1%)为初诊时出血。出血后接受手术治疗43例(39.1%),其中根治术32例,姑息切除11例。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0.5~78.0个月,中位OS13.0个月;胃腺癌中位OS为12.0个月;Ⅰ~Ⅱ期中位OS为60.0个月,Ⅲ~Ⅳ期中位OS为1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合并消化道梗阻或穿孔患者中位OS为5.0个月,无合并消化道梗阻或穿孔者中位OS为14.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出血后行手术者和未手术者中位OS分别为36.0和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Ⅲ~Ⅳ期(HR=6.226,95%CI为1.430~27.111,P=0.015)、合并消化道梗阻或穿孔梗阻(HR=1.875,95%CI为1.082~3.248,P=0.025)和出血后手术治疗(HR=0.340,95%CI为0.187~0.618,P<0.001)是影响此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合并非手术相关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胃腺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分期晚、生存期短,尤其合并消化道梗阻或穿孔患者预后差,出血后手术治疗可能改善此类患者生存。
田乐于雷
关键词: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上消化道出血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