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作品数:14 被引量:95H指数:5
相关作者:吴捷蒋驰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大连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水合物
  • 3篇气体
  • 2篇生物柴油
  • 2篇生物模板
  • 2篇气泡泵
  • 2篇酯交换
  • 2篇酯交换反应
  • 2篇相变材料
  • 2篇合成生物柴油
  • 2篇柴油
  • 2篇传热
  • 2篇催化
  • 1篇单管
  • 1篇弹簧
  • 1篇蓄热
  • 1篇蓄热材料
  • 1篇氧化物
  • 1篇蒸馏水
  • 1篇制冷
  • 1篇水合物生成

机构

  • 14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4篇刘道平
  • 4篇杨亮
  • 3篇崔国民
  • 3篇杨梦
  • 2篇文振中
  • 1篇何巧乐
  • 1篇门传玲
  • 1篇彭富裕
  • 1篇蒋驰
  • 1篇万义群
  • 1篇吴捷
  • 1篇李贝

传媒

  • 4篇制冷学报
  • 3篇石油化工
  • 2篇化工进展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应用化学
  • 1篇能源工程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活性剂促进气体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天然气水合物被公认为21世纪的重要后续能源,其生成与压力、温度、气水接触面积以及添加剂等因素有关。文章概述了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并从改变反应液的表面张力、形成胶束、改变水合物形貌等方面总结了表面活性剂对促进水合物生成的影响,提出了其促进水合物生成的机理。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不仅要观察水合物的形态,也要从水合物膜的内部结构分析表面活性剂对水合物的生成影响,为水合物生成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和气体水合物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谢育博杨亮刘道平杨梦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气体水合物
基于温差原则的换热网络分步综合策略被引量:5
2013年
在温差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换热网络的分步综合策略。采用蒙特卡罗随机抽样技术优化获得换热网络的初始结构,在此初始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换热网络的温差原则逐步生成新的换热器改变网络结构,每步都结合牛顿法对整个网络进行优化,以此权衡设备投资费用与公用工程费用来获取具有最优年综合费用的换热网络设计结构。两个具体的换热网络算例表明,分步综合策略能够提高换热网络的总换热量,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优化结果与文献值相比,设备投资费用明显减少,从而能获得最优的年综合费用。
万义群崔国民彭富裕何巧乐
关键词:换热网络
气体水合物分解与生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水合物技术应用可归纳为分解应用和生成应用,本文就这两大应用方向对水合物进行了分类综述。从水合物分解角度,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管道水合物解堵、水合物抑制防控等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从水合物分解的逆过程(生成)角度...
杨梦杨亮刘道平谢育博
关键词:水合物
双层纳米薄膜微管与弹簧的制备与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卷曲纳米技术,制备了Ti/Cr、Cr/SiO、SiO/SiO_2、SiO/Cr 4种不同金属、氧化物组合的双层纳米薄膜微管,研究了不同组合和参数对微管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薄膜沉积温度、沉积速率和纳米薄膜的厚度以及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等因素对微管的半径大小影响显著。利用Ti/Pt双层纳米薄膜微管结构制备的催化微马达在H_2O_2溶液中依靠气泡推动,表现出超快的速度和强大的推动力,在靶向给药、人工智能机器人、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应用潜力。另外,通过斜掠角蒸渡和纳米卷曲技术结合,制备了另外一种三维结构-不同螺旋角的Ti金属弹簧。
蒋驰门传玲吴捷张培赟
关键词:金属弹簧
单管导流式气泡泵连续提升性能被引量:3
2019年
气泡泵是单压吸收式制冷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Einstein制冷循环理论,搭建气泡泵实验台,在标准大气压下以水为工质,研究了在加热功率为300~1650 W,沉浸比为0.4,管径为8 mm、10 mm、12 mm,提升管长600 mm状况下单管对导流式气泡泵连续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功率为300 W和450 W时,随着管径的增加,液体累计提升量最大值反而减小,而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从650 W开始,管径越大,液体累计提升量的最大值越大,在最大功率1650 W时,三种管径的提升管最大累计提升量分别为:6.667 kg、10.059 kg和13.337 kg。实验结果对气泡泵效率在提升管管径的选择上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李帅刘道平杨亮朱发明
关键词:气泡泵提升管
沉浸比对均流式多管导流型气泡泵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气泡泵液体提升性能直接影响单压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本文以带均流器的多管导流型气泡泵为研究对象,以水为工质,研究了不同加热功率下提升管沉浸比变化对气泡泵提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泡泵开机运行较短时间内,随着沉浸比的提高,气泡泵总液体提升量逐渐减小,与加热功率为1 450 W、沉浸比为0.5时相比,当加热功率为1 250 W、沉浸比为0.3时,气泡泵总液体提升量提高3.04 kg;在长时间运行工况下,增加沉浸比能显著提高气泡泵提升性能。对于多管导流式气泡泵,增加均流器能有效优化气泡泵运行状况,提高气泡泵总液体提升量,并增大气泡泵提升效率。
杨林强刘道平杨亮朱发明
关键词:气泡泵两相流
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39
2017年
相变材料是目前热门的功能材料,在储存和释放能量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或稳定在一定的温度区间内,使得相变材料不仅能实现热量储存且具有温度调控功能。复合相变材料由于具有多种单一材料的性质而成为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在建筑节能、电子器件热管理等方面。本文分类归纳了相变材料的特征,并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分为有机-有机、无机-无机和有机-无机三大类,结合研究现状分类梳理了不同类型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优缺点,并对其蓄热特性进行归纳对比。总结了复合相变蓄热材料的应用现状,结合能源应用现状和环境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认为未来的复合相变材料应该是高效蓄热、灵敏准确、价格低廉、环保可降解的新型复合相变材料。
李贝刘道平杨亮
关键词:相变材料复合改性蓄热
气体水合物分解与生成技术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水合物技术应用可归纳为分解应用和生成应用,本文就这两大应用方向对水合物进行了分类综述。从水合物分解角度,阐述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探开发、管道水合物解堵、水合物抑制防控等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从水合物分解的逆过程(生成)角度,阐述了水合物储气、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海水淡化、溶液提浓、污水处理、混合气体分离、蓄冷等应用技术。同时论文结合气体水合物发展历程,概括了气体水合物技术在诸多领域的应用,指出了水合物技术发展取得的诸多成果,也提出了新形势下水合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希望能为今后水合物技术的发展带来一定指导。
杨梦杨亮刘道平谢育博
关键词:水合物
采用阶段更新策略加强结构进化的换热网络优化被引量:4
2019年
针对换热网络优化中因种群多样性受限引起的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阶段更新策略的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通过阶段性地随机生成最大步长和允许生成的最小换热量对种群个体更新,充分利用改进后整型变量的阶段性变化和个体进化过程中差解的复杂性增强结构进化能力,加大新结构与原始结构的差异性,保持种群活力和多样性,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并用算例验证了该策略加强结构进化能力的有效性,及换热网络优化中跳出局部最优解的优越性。
赵倩倩崔国民肖媛李万总曹美
关键词:结构进化
蒸馏水和自来水中悬浮气泡表面天然气水合物生长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275.2K条件下开展了静止悬浮气泡表面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视化实验研究,分析探讨了水中杂质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成核时间、生长时间和生长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蒸馏水和自来水对水合物的成核时间和生长时间影响不大,但是在蒸馏水中的悬浮气泡表面形成的水合物膜表面比较光滑致密,且易出现裂缝并重新生成水合物晶体;在自来水中由于杂质离子的存在,气泡表面水合物膜有许多窟窿无法生成水合物;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能显著缩短悬浮气泡表面形成水合物的成核时间和生长时间,提高了水合物的生成速率,且对水合物的生长形态也有很大的影响。在相同驱动力条件下,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悬浮气泡表面形成的天然气水合物晶体颜色更加深暗,质地也更光滑致密。
谢育博刘道平杨亮杨梦
关键词:天然气气泡水合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