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作品数:34 被引量:126 H指数:7 相关作者: 许世锷 金立群 郭衍 陆秀君 谢霖崇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兵器科学与技术 更多>>
抗人免疫缺陷病毒I型(HIV-1)外膜蛋白gp120单链抗体基因的构建及测序鉴定 2005年 目的 构建抗HIV 1gp120单链抗体基因,为进一步用于HIV 1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 RT PCR法,从抗HIV 1gp120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扩增得到抗体轻链和重链的可变区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 在体外随机合成单链抗体基因(ScFv),并克隆到pGEM Easy T载体中,经测序及Blast同源性分析。结果 该 ScFV基因全长为666bp,为VH Linker VL结构,VH基因为396bp,编码132个氨基酸;Linker为(Gly4Ser)3短 肽;VL基因为270bp,编码90个氨基酸。VH基因与小鼠IgG2a重链可变区的同源性达95%,VL基因与小鼠免 疫球蛋白κ轻链可变区的同源性达98%。结论 成功构建了抗HIV 1gp120单链抗体基因。 许铭炎 洪坤学 邓小玲 于晓军 徐小虎 陈梅珍 邵一鸣关键词:单链抗体 测序 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系统整合模式下医学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5 2006年 许铭炎 傅玉才 金立群 郭衍 谢霖崇关键词:医学寄生虫学 教学改革 系统整合 高等医学教育 学生综合能力 医学创新人才 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细粒棘球绦虫66kDa抗原mRNA在虫体上的细胞定位 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细粒棘球绦虫 6 6kDa抗原mRNA在虫体上的细胞定位以及在虫体发育的不同时期mRNA含量的变化。方法 :以 6 6kDa抗原的cDNA克隆EgA31为模板制备RNA探针 ,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育囊和成虫虫体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结果 :原位杂交实验显示EgA31mRNA主要位于原头蚴和成虫的皮层下某种细胞中 ,并在棘球蚴育囊的生发层中也存在这种细胞。在原头蚴向成虫的发育过程中虫体吸盘处细胞内EgA31mRNA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含EgA31mRNA的细胞很可能是皮层细胞 ;EgA31蛋白可能参与吸盘上肌纤维的收缩作用并与虫体的免疫逃避功能有关。 傅玉才 王进成 张立民 张壮志 田虹 G Bosquet关键词:细粒棘球绦虫 MRNA 细胞定位 原位杂交 四川彝族和新疆维吾尔族HLA-B基因座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2006年 应用PCR-SSP方法对无亲缘关系的106位四川彝族样品和110位新疆维吾尔族样品进行HLA-B基因分型。在彝族样品中共检出21个等位基因,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0(0.1981)、B*15(0.1368)、B*51(0.1274),低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7(0.0189)、B*44(0.0142)、B*18(0.0094)、B*57(0.0047)和B*78(0.0047),总体基因频率分布介于南北汉族之间。在维吾尔族样品中共检出27个等位基因,其中高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35(0.1136)和B*51(0.1136),低频率的等位基因为B*41(0.0045)、B*56(0.0045)和B*78(0.0091),B*08、B*35、B*50等“高加索人”起源的HLA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的分布频率高于国内其他民族,与高加索人种的数值相当。经χ2检验,两个民族群体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经遗传分析,四川彝族群体HLA-B基因座杂合度(H)、个体识别率(DP)和非父排除率(EP)分别为0.8977、0.9661和0.8009;维吾尔族群体的H、DP和EP分别为0.9372、0.9857和0.8732。获得了四川彝族和新疆维吾尔族HLA-B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数据,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人类学、法医学及疾病关联性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群体遗传学资料。 许铭炎 洪坤学 马军 邓小玲 李军 彭虹 阮玉华 秦光明 张远志 邢辉 徐小虎 邵一鸣关键词:新疆维吾尔族 HLA-B 基因多态性 PCR-SSP 细粒棘球蚴重组抗原B的表达提取及其血清学检测初探 被引量:13 2001年 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出的细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 B( r Ag B)表达载体 ,经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具生物活性的重组蛋白质 r Ag B,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病人血清。结果显示 r Ag B敏感性为 91.6% ( 4 4/48) ,特异性为 93 .8% ( 3 0 /3 2 ) ,其中 10例泡球蚴 ( AE)病人及 10例肿瘤病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说明 r Ag 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可用于包虫病的常规血清学诊断 ,r Ag B在宿主菌 JM10 9内稳定表达 ,因此可在实验室内大量制备用于血清学诊断的 r Ag B。 卢晓梅 温浩 Alison FS 付玉才 Craig PS关键词:细粒棘球蚴 棘球蚴病 包虫病 WESTERN-BLOT 血清学试验 四川彝族人群HIV-1辅助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背景与目的:了解四川省彝族人群中HIV_1辅助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在正常人和HIV_1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探讨此辅助受体多态性对HIV感染的影响。材料与方法:从202份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正常人115份,HIV_1感染者87份)。用PCR_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_RFLP)技术检测V249I和T280M两种变体,检测结果用行列表χ2检验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检测的115例正常人样品中,249I和280M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3%和5.7%;HIV感染者中,两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5%和5.7%。249I和280M间存在明显的连锁关系。正常人和感染者的两种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获得的四川彝族人群HIV_1辅助受体CX3CR1基因多态性资料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四川彝族人群HIV感染和艾滋病病程的影响因素。 邓小玲 洪坤学 陈健平 阮玉华 许铭炎 秦光明 邢辉 李克 邵一鸣关键词:HIV-1 CX3CR1 等位基因 遗传多态性 汕头市石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蚊虫种类及生境调查(Diptera:Culicidae) 被引量:4 2004年 对汕头市主要旅游景点石风景区进行蚊虫调查 ,采集到 1 1种蚊虫 ,分别为伊蚊属中复蚊亚属的白纹伊蚊 ,纷蚊亚属的东乡伊蚊 ;库蚊属中路蚊亚属的贪食库蚊和褐尾库蚊 ,库蚊亚属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拟态库蚊 ,真黑蚊亚属的马来库蚊 ,库状蚊亚属白胸库蚊。按蚊属中按蚊亚属的嗜人按蚊。其中白纹伊蚊为登革热的重要媒介 ,嗜人按蚊为疟疾和马来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致倦库蚊为班氏丝虫病的重要媒介 ,三带喙库蚊为日本乙型脑炎的重要媒介。其它蚊种是鸟类和野生动物疾病的媒介或可能媒介。由于汕头地区蚊虫资料甚少 。 金立群 骆建民 许世锷 苏龙关键词:蚊虫 生境 淋巴丝虫病 我国人体结膜吸吮线虫病的研究 被引量:12 2010年 结膜吸吮线虫病是由结膜吸吮线虫引起的人兽共患病,人体病例最早在我国北京和福建发现。除我国外,在亚洲的印度、缅甸、泰国、菲律宾、印尼、日本、朝鲜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均有人体病例报道。犬等动物是结膜吸吮线虫的终宿主和保虫宿主,冈田氏绕眼果蝇是其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谢霖崇关键词:结膜吸吮线虫 广东省汕头市登革热媒介蚊虫幼虫密度与孳生地调查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调查汕头市登革热媒介蚊虫幼虫孳生地类型和孳生密度,为登革热防治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对汕头市旅游景点内民居、寺庙、墓园和市郊农村共362个采集点进行幼虫标本采集、饲养,并对四龄幼虫和雌、雄成虫进行鉴定。结果:汕头市与人居环境关系密切的蚊虫主要有白纹伊蚊、致倦库蚊、褐尾路蚊、海滨库蚊、刺扰伊蚊、白胸库蚊、骚扰阿蚊、东乡伊蚊、马来库蚊、窄翅伊蚊、五指库蚊、无梳库蚊与竹生杵蚊。白蚊伊蚊幼虫的布氏指数超过5级的孳生地占调查点的70.53%(146/207)。结论:汕头市仍然是登革热流行高度危险区,应引起广大市民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必要安全防范措施。 金立群 郭衍关键词:蚊虫 孳生地 登革热媒介 中国大陆窄翅伊蚊形态学及分类学地位探讨(Diptera:Culicidae) 被引量:2 2006年 对广东省野外采集的伊蚊属、新黑蚊亚属的窄翅伊蚊四龄幼虫、蛹和雌、雄成蚊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我国以前记录和世界其他地区同亚属蚊虫进行对比。对我国窄翅伊蚊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补充并与世界其他地区相关蚊种进行比较,探讨其分类学地位。 金立群 郭衍 谢霖崇 傅玉才关键词:伊蚊属 分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