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
- 作品数:53 被引量:288H指数:9
- 相关作者:孔凡前邹芹周庐萍胡少昌宗道生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庐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被引量:15
- 2011年
- 从当前庐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今后发展的一些对策,为促使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保护与发展取得双赢"起到积极作用。
- 何万存冯艳凌文胜吕博
- 关键词:管理现状
- 两种常绿杜鹃亚属幼苗耐热性的主成分及隶属函数分析被引量:33
- 2011年
- 以常绿杜鹃亚属(Rhododendron subgenus Hymenanthes)的井冈山杜鹃(R.jinggangshanicum Tam)、猴头杜鹃(R.simiarumHance)4年生实生苗为材料,在人工气候箱中模拟高温试验,测定不同温度下叶片的丙二醛(M DA)、过氧化氢(H2 O2)、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质、抗坏血酸(As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隶属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种间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杜鹃幼苗耐热性密切相关的生理生化指标有MDA、H2O2、SOD、CAT、POD及APX,6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值(U值)与所有指标的U值高度相关(r=0.98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30℃和38℃高温条件下,猴头杜鹃的U值及其增幅均大于井冈山杜鹃,评价结果与其田间耐热性一致。因此,本方法可用来对该亚属杜鹃幼苗的种间耐热性进行客观评价。
- 王凯红凌家慧张乐华刘向平李立
- 关键词:幼苗耐热性综合评价
- 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及其分布被引量:5
- 2008年
- 2005年7月至2007年5月对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贝类进行了调查,得陆生贝类65种(10个未定种),隶属15科36属。对庐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的分布与区系进行了分析,并和其它地区陆生贝类的物种多样性作了比较。依据相关文献,整理得出江西庐山陆生贝类地模标本共有16种。
- 吴小平徐霞锋欧阳珊周芳兵胡少昌邹芹
- 关键词:陆生贝类模式标本
- 庐山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研究
- 2011年
- 本文从实现庐山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现实背景出发,从当地特点,丰富宣传形式、正确处理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创新开发思路、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和阐述,寻求正确处理自然保护区的人地关系途径,达到庐山自然保护区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
- 万媛媛孔凡前徐昕何万存沈玲
- 关键词:协调发展人地关系
- 园林花卉植物在庐山风景区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阐述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分类,分析该类植物应用的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丛与花群、花台及花池等,并对园林花卉植物在庐山风景区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 冯艳李晓花梁同军
- 关键词:园林花卉植物庐山风景区
- 庐山地区百年以上乡土木本观赏植物调查被引量:1
- 2017年
-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统计出江西省庐山地区有乡土木本植物34科53属65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9属11种,被子植物27科44属54种,种类组成较丰富。对上述乡土木本观赏植物如银杏、柳杉、小叶青冈、玉兰、檫木、樟树等的分布地点、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及树龄等特点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提出尽快制定出相关保护条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加强栽培繁殖研究及保护宣传力度等建议。
- 张琳琳梁同军钟爱文张毅王萍兰李晓花
- 关键词:树龄
- 庐山自然保护区古树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为有效保护和利用庐山古树,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初步统计出庐山自然保护区现有古树43科、73属、88种,其中,裸子植物6科11属15种,被子植物37科62属73种。庐山古树种类组成较丰富,阐述了古树的分布地点、株高、胸径、树龄等特点。
- 张毅张丽梁同军陈波红
- 关键词:古树自然保护区
- 主成分回归在需水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3年
- 城市需水量的准确预测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城市需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大多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分析,以金华市为例,采用2000-2010年的城市用水资料建立回归模型对需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于城市用水预测,其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较为吻合,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准确度较好。
- 王春娟冯利华罗伟庞小笑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需水预测
- 植物次生物质及其防御昆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07年
- 郑卫青王宗德邓水生姜志宽
- 关键词:植物次生物质昆虫动物种类代谢途径生化学
- 低温对朵丽蝶兰成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及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分析低温诱导下朵丽蝶兰(Doritaenopsis hybrid)叶片的营养生长特性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规律,为明确低温对朵丽蝶兰花梗抽出的生理生化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朵丽蝶兰进行高温(30℃/25℃)和低温(22℃/18℃)处理,测定其叶片的生长和叶绿素荧光,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同时对朵丽蝶兰"温敏"SSH文库中分离的两个糖转运蛋白基因(片段)在相对低温处理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2℃/18℃(昼/夜)的低温处理29—36 d,98%的植株抽出花梗,并在以后的培养中(3个月)陆续开花。而高温对照组无植株开花。整个低温处理阶段中,朵丽蝶兰叶面积的增长显著低于高温处理,并且在低温处理的前4周(28 d),叶片的光能转化效率和PSII活性明显下降,叶片淀粉含量急剧下降,还原糖含量持续增加,蔗糖含量在第28天前后表现为先增后减,其中,在低温处理21—35 d中,DhST1的mRNA表达与蔗糖含量的变化一致,而DhSUT1则表现为持续下降,但二者在抽出的花梗中都有较高的表达量。【结论】低温能够明显减缓朵丽蝶兰叶片的营养生长,在处理的开始阶段对光合系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调节碳水化合物的降解与累积,同时协调糖转运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成为推动朵丽蝶兰顺利转向生殖生长并抽出花梗的动力之一。
- 张迟周庐萍罗小燕孙小明秦巧平周明兵崔永一
-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