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省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58 被引量:157H指数:7
相关作者:张轩波王雯杨娜张丽娟黄鸣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5篇建筑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污泥
  • 9篇厌氧
  • 6篇土壤
  • 6篇微生物
  • 5篇水处理
  • 5篇污染
  • 5篇污水
  • 5篇蓝藻
  • 5篇产酸
  • 4篇电池
  • 4篇厌氧发酵
  • 4篇厌氧发酵产酸
  • 4篇生物燃料电池
  • 4篇燃料电池
  • 4篇微生物燃料
  • 4篇微生物燃料电...
  • 4篇污水处理
  • 4篇胁迫
  • 4篇挥发
  • 4篇发酵产酸

机构

  • 58篇江南大学
  • 4篇苏州科技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无锡国联环保...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大化集团有限...
  • 1篇扬州市职业大...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 1篇无锡恒诚水利...
  • 1篇无锡市水务集...
  • 1篇中国市政工程...
  • 1篇浙江清风源环...
  • 1篇能源集团
  • 1篇镇江东方生物...

作者

  • 4篇滕跃
  • 4篇周青
  • 3篇邹路易
  • 2篇许科伟
  • 2篇朱春梧
  • 2篇王硕
  • 2篇刘宏波
  • 2篇王丽红
  • 2篇符波
  • 2篇刘和
  • 2篇黄鸣
  • 2篇李激
  • 1篇祝贵兵
  • 1篇张丽娟
  • 1篇刘青云
  • 1篇王新华
  • 1篇李霖
  • 1篇任月萍
  • 1篇邓延慧
  • 1篇尤世界

传媒

  • 5篇环境工程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工程学报
  • 4篇基因组学与应...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环境科学研究
  • 3篇安全与环境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稀土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9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酸雨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叶片叶绿体ATP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显著影响。然而,不同生长阶段植物对逆境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以模拟酸雨胁迫水稻(Oryza sativa)(孕穗期、灌浆期),利用植物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水稻叶肉细胞叶绿体Mg2+-ATPase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光合磷酸化活性、ATP含量、植株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n),研究酸雨胁迫下孕穗期、灌浆期水稻叶绿体ATP酶的变化及其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机理。结果表明,p H=4.5酸雨使孕穗期水稻RGR、Pn、叶片ATP质量比和光合磷酸化活性均显著提高,灌浆期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p H=3.5和p H=2.5酸雨使上述指标均下降,且随酸雨p H值降低,变幅增加。p H=4.5酸雨使孕穗期、灌浆期水稻ATP合酶基因表达量及Mg2+-ATPase活性升高;p H=3.5和p H=2.5的酸雨使孕穗期、灌浆期水稻ATP酶基因表达量减少,造成Mg2+-ATPase活性降低,且随酸雨p H值降低变幅增加。可以认为,酸雨通过影响ATP酶转录水平,改变Mg2+-ATPase活性、光合磷酸化活性和叶片ATP质量比,进而影响Pn,并最终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酸雨胁迫对孕穗期水稻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有低促高抑的剂量效应,而低强度酸雨对灌浆期水稻影响不明显。与灌浆期相比,孕穗期对酸雨胁迫较敏感,表明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酸雨胁迫响应存在差异,此发现应成为评价酸雨影响植物的一个因素。
孙静雯王丽红周青
关键词: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酸雨胁迫水稻叶片孕穗期
蒸汽爆破对城市污泥预处理和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利用蒸汽爆破技术对城市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压力和保压时间结合条件下蒸汽爆破对污泥理化性质和后续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蒸汽爆破预处理后,部分污泥絮体结构被破坏,污泥液相中SCOD、蛋白质、多糖和DNA浓度分别达到最高的9544mg/L、596.7mg/L,1515mg/L,9.1ng/μL(2MPa,4min),相比于对照组污泥分别提高37.7、19.4、12.5和3.64倍,同时能提高污泥可生化性;蒸汽爆破能有效减小污泥颗粒体积,相比对照组污泥平均体积粒径最高降低52.59%;蒸汽爆破后污泥经过厌氧发酵,产酸量分别达到最高的7.34g/L(1MPa,3min)、7.12g/L(1.5MPa,1min)、8.15g/L(2MPa,4min),相比于对照组污泥分别提高了1.55、1.51和1.72倍,最高产酸率为234.76mg COD/g VSS.进一步提高预处理强度能够改善污泥溶解性和发酵产酸性能.
韩鹏刘和丁春华刘宏波符波
关键词:城市污泥蒸汽爆破厌氧发酵挥发性脂肪酸
不同生境微生物转化H_2/CO_2产乙酸及其在合成气发酵中应用(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合成气发酵对大力开发可再生资源和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生境微生物转化H_2/CO_2产乙酸及其合成气发酵的潜力。【方法】采集剩余污泥、牛粪、产甲烷污泥和河道底物样品在中温(37°C)条件下生物转化H_2/CO_2气体,将来源于牛粪样品的H_2/CO_2转化富集物用于合成气发酵,通过454高通量技术和定量PCR技术分析复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GC气相色谱法检测气体转化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浓度。【结果】牛粪和剩余污泥微生物利用H_2/CO_2气体生成乙酸、乙醇和丁酸等,最高乙酸浓度分别为63 mmol/L和40 mmol/L,明显高于河道底物和产甲烷污泥样品的最高乙酸浓度3 mmol/L和16 mmol/L。牛粪和剩余污泥微生物中含有种类多样化的同型产乙酸菌,剩余污泥中同型产乙酸菌主要为Clostridium spp.、Sporomusa malonica和Acetoanaerobium noterae,牛粪中则为Clostridium spp.、Treponema azotonutricium和Oxobacter pfennigii。【结论】同型产乙酸菌的丰富度和数量两个因素都对复杂微生物群落转化H_2/CO_2产乙酸效率至关重要;转化H_2/CO_2得到的富集物可用于合成气发酵产乙酸和乙醇,这为基于混合培养技术的合成气发酵提供了依据。
田淼张丽娟符波刘宏波张汝兵刘和
关键词:乙酸微生物群落
蓝藻泥热压滤深度脱水耦合制备磁性生物炭的中试工艺被引量:3
2020年
为了解决高有机质含量的蓝藻泥深度脱水难、资源化出路不畅的问题,建立了蓝藻泥热压滤深度脱水耦合制备磁性生物炭的中试工艺。通过对含水率和体积减容率的测定,考察了热压滤脱水的效果;通过对碘吸附值、比表面积和饱和磁化强度的测定以及SEM观察,对磁性生物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热压滤脱水后可得含水率为65.3%的蓝藻饼,体积减容率为71.3%,约有70%的铁元素保留于蓝藻饼中;磁性生物炭表面可观察到致密排列的微孔(φ=1.5μm)和铁磁性物质,碘吸附值为391 mg·g-1、比表面积为165 m2·g-1、饱和磁化强度为32 emu·g-1。铁盐作为该工艺桥联物质,在热压滤深度脱水中起到热絮凝作用,在磁性生物炭制备中起到催化和赋磁作用。蓝藻泥热压滤深度脱水处理耦合制备磁性生物炭,有助于实现蓝藻泥的深度脱水和资源化利用。
叶元杨文杰郑志永刘和刘宏波张衍张福鑫颜威李峰
电导率对厌氧产酸、正渗透与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工艺运行性能的影响
2018年
将厌氧产酸(AA)、正渗透技术(FO)与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进行耦合,构建了用于污水处理的AAFO-MFC耦合工艺,实现污水的同步产电和回用.由于电导率是AAFO-MFC运行的关键因素,考察了电导率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的电导率可以降低MFC的内阻,提高产电,但是会加重FO膜污染,导致FO膜通量快速衰减,缩短运行时间.电导率对出水水质并没有显著影响,FO膜出水的总有机碳(TOC)和总磷(TP)浓度分别低于4 mg·L^(-1)和0.5 mg·L^(-1),但是FO膜对于氨氮(NH+4-N)的截留效果较差.控制反应器内电导率为7~8 m S·cm-1时,系统整体性能表现最佳,可以获得连续且相对稳定的输出电压,而且FO膜通量下降较为缓慢,运行周期达到29 d.
陆宇琴刘金梦王新华李秀芬李晔
关键词:电导率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污水处理
同型产乙酸菌富集物合成气发酵的CO微生物转化机制
某些同型产乙酸菌能够利用CO,H2和CO2(合成气主要成分)通过乙酰辅酶A途径生成乙酸和乙醇,因而受到合成气发酵领域研究人员的日益关注.区别于传统纯菌发酵的混菌发酵可为合成气生物转化提供新思路.本研究旨在探索合成气混菌发...
田淼符波鲁帅领刘和刘宏波
关键词:合成气CO微生物群落挥发性有机酸
高温条件下混菌发酵合成气产乙酸及其群落结构被引量:5
2019年
合成气(主要包括CO、H_2和CO_2)通过生物转化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燃料和化学品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微生物菌群作为生物转化的酶催化剂对合成气发酵产物组成和效率十分关键.通过富集得到高温条件下分别稳定转化CO、甲酸钠和合成气的厌氧菌群,探究CO与甲酸钠转化菌混培物和合成气转化菌发酵合成气生成乙酸的能力,并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CO-甲酸钠转化菌混培物与合成气转化菌在合成气发酵前期主要进行CO的产氢反应生成H_2和CO_2以及同型产乙酸反应生成乙酸,CO利用率为100%,CO反应速率分别为6.93和6.34 mmol L^(-1)d^(-1);随后同型产乙酸菌利用H_2和CO_2继续合成乙酸,两者的乙酸最大累积量分别为9.11 mmol/L和8.01 mmol/L.CO-甲酸钠转化菌混培物主要菌群为Thermoanaerobacterium、Romboutsia、Ruminococcus、Clostridium、Eubacterium、Moorella和Desulfotomaculum属,合成气转化混菌则主要含有Romboutsia、Thermoanaerobacterium、Moorella、Eubacterium、Acetonema和Clostridium属,其中同型产乙酸菌广泛分布于Ruminococcus、Clostridium、Eubacterium、Moorella和Acetonema属.本研究表明复配CO和甲酸钠转化菌可用于合成气高温发酵产乙酸,且转化能力优于合成气转化菌,结果可为合成气混菌发酵提供微生物资源和技术参考.
鲁帅领朱慧符波刘宏波刘和
关键词:乙酸高温菌微生物群落
铜纳米线导电微滤膜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将适量铜纳米线(Cu-NWs)添加到常规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Cu-NWs导电微滤膜,表征其过滤及导电性能,并将其置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长期运行,研究其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污染行为,可为污水处理MBR系统的低成本稳定运行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基于铸膜液质量的Cu-NWs,所得微滤膜的膜通量为721.9L/(m^2·h),膜面接触角为57.9°,同时,其起始电势、欧姆内阻及活化内阻分别为315.0mV、2.4?和6.9?,均优于商用PVDF微滤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u-NWs在膜面活性层交织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将其制作成膜组件安装于MBR系统中,兼用作阴极,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9.3%、76.3%和76.2%,高于对照MBR系统.连续运行146d,TMP始终低于25kPa,无需清洗膜组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膜面污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糖,膜面EPS含量远低于商用PVDF膜.所制备新型Cu-NWs导电微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用性和抗污染性,应用前景广阔.
印霞棐李秀芬华兆哲任月萍王新华
关键词:铜纳米线导电性能抗污染性能
地塞米松胁迫下好氧颗粒污泥微观响应特征
2023年
研究了地塞米松胁迫条件下不同粒径好氧颗粒污泥(AGS)的物化特性和微观变化,并结合胞外聚合物(EPS)和蛋白质组学进一步解析AGS对地塞米松的微观响应机制。结果表明,AGS对COD、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稳定升高至88.3%、80.8%和76.1%,地塞米松的去除率也升高至55.2%。TB-EPS层的蛋白质和多糖含量均较高,SMP-EPS层及LB-EPS层含量较低,0.6~0.8 mm粒径范围的AGS中脯氨酸(Pro)相对丰度最高,说明此粒径的AGS能够更好地抵御地塞米松的胁迫,从而有利于AGS粒径稳定增大。色氨酸类蛋白质在0.6~0.8 mm的AGS中相对丰度较高,说明其耐药性较好。此外,粒径为0.6~0.8 mm和0.8~1 mm的AGS中α螺旋和β折叠结构占比相对较高,证明AGS稳定性相对较好。AGS内部发挥关键作用的KEGG通路为代谢途径,包括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脂质代谢等。差异蛋白数量最多的AGS组别为大于2 mm和小于0.6 mm的AGS,说明粒径的差异越大,其内部优势微生物种群的差异也越大,相应的蛋白功能也存在明显差异。1~2 mm和0.8~1 mm的AGS蛋白质组学特征相差较小,但AGS内部代谢途径以及蛋白功能差别明显,结合PCA分析推测0.8~1 mm的AGS内部正经历关键的微生物种群演替。
冯萱陈宁张欣马翠刘崇沈斐王硕李激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地塞米松胞外聚合物蛋白质组学
污泥致密系统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初探
2023年
选取无锡市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5万m^(3)/d)进行污泥致密系统处理技术(SDST)工艺优化,在外回流工艺段增设污泥致密模块以实现污泥沉降性能的有效提高。该厂采用倒置AAO工艺(缺氧/厌氧/好氧),一期和二期工程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设计规模分别为4万,11万m^(3)/d。致密模块以半覆盖式处理(最大处理量为原设计剩余污泥量的50%),成功运行90 d,一期工程TN去除能力显著提升,出水浓度下降14.7%,由6.32 mg/L下降至5.39 mg/L。启动阶段(1~36 d),一期好氧池污泥沉降速度提升至1.92 m/h,稳定提升阶段(42~90 d),其沉降速度和SVI30分别为(3.62±0.52)m/h和(49.3±5.5)mL/g,而二期分别为(1.93±0.35)m/h和(59.3±5.5)mL/g。污泥致密模块具有稳定的污泥致密作用,致密污泥MLSS为(19.3±2.75)g/L,SVI30仅为(36.7±9.0)mL/g。通过镜检成功观察到致密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小型颗粒状絮体,但颗粒化程度有限。研究发现,活性污泥中大量的纤维状和惰性无机物质是影响致密模块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通过增设螺旋式格栅可以保障致密模块的稳定运行,而无机物质中的砂、铁盐和铝盐等对系统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外,耦合除砂措施并采用全覆盖式处理以优化改造致密模块是进一步提高致密污泥颗粒化程度的关键。该工程案例系SDST在国内倒置AAO连续流污水处理厂的首次成功应用,将为国内存量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提供重要思路。
邵彦鋆王冰周瑜施俊宗政辉刘国强陶翔张欣黄凯文王燕王硕李激
关键词:沉降性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