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 作品数:193 被引量:845 H指数:13 相关作者: 金维平 赵芳林 杨竞鸣 牛雅莉 乔晓丹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矿业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一株氟氯氰菊酯降解菌GZ-3的分离和鉴定 药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降解氟氯氰菊酯的细菌GZ-3,经16S rDNA同源性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该菌株对浓度为50mg/L的氟氯氰菊酯3日内的降解效率可达... 张建云 崔树军 谷立坤 宋海军 武秀琴 金维平关键词:氯氟氰菊酯 生物降解 RDNA 铜绿假单胞菌 硼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吸附六价铬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7 2020年 以氧化石墨烯为碳源,硼酸为硼源,采用水热法一步制得硼掺杂还原氧化石墨烯(B-RGO),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表征其物理性能,并首次研究其对Cr(Ⅵ)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果表明,B-RGO中B含量为7.16at%,为纳米片状无序结构碳,表面存在含氧和含硼官能团,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吸附位点,因而其对Cr(Ⅵ)的吸附性能优于RGO和GO。测试发现,其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为0.992,化学吸附起主导作用;粒子内扩散模型表明,吸附的速率由膜扩散和内扩散共同控制。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等温式,最大吸附量为119mg/g(318K),00,ΔS^0>0,表明B-RGO吸附Cr(Ⅵ)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熵增反应。 陈锋 马路路 张谋 郭世浩 徐子豪 马培 刘帅霞关键词:六价铬 动力学 热力学 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为了探究电动修复法对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对铜含量为1 500 mg/kg的污染土壤进行了电动修复。实验研究了不同修复时间下电流变化、土壤p H变化和土壤中铜的迁移规律,并采用BCR(Bureau Community of Reference)法对土壤中铜的不同形态进行了分离、提取、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电动修复技术对于高浓度含铜污染土壤中的铜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修复电压为30 V,修复时间为7 d时,土壤中的铜含量可以降至400 mg/kg以下。修复后铜的弱酸提取态占比增加,可还原态占比降低,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占比无明显变化。 李亚林 刘蕾 乔晓丹 王冰冰 运晓静 厉萌萌关键词:重金属 污染土壤 铜 电动修复 裂缝宽度探地雷达波场响应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裂缝是沥青混凝土公路路面的常见病害,为了研究沥青混凝土中隐含裂缝的宽度与其探地雷达波场之间的对应变化关系,本文基于各结构层沥青混凝土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参数,应用量化约束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建模算法,构建了与公路各结构层实际情况更相符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三维模型,并基于商用探地雷达蝶形天线三维模型,数值模拟与对比分析了探地雷达波在多相离散随机介质和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征,研究了探地雷达波场随裂缝宽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波在多相离散随机介质中发生了散射,致使其数值模拟剖面具有明显的随机扰动特征和"噪声",降低了探地雷达对裂缝的成像能力;随着裂缝宽度由窄变宽,其在探地雷达剖面图上的横向异常宽度差异较小,但裂缝顶端绕射波振幅强度与裂缝宽度之间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这为探地雷达定量估算公路结构层隐含裂缝宽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士礼 闫飞 朱培民 李修忠关键词:探地雷达 波场 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预测地下水水位 被引量:6 2016年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华北平原的许多城市出现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枯竭、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等。为了准确预测城市地下水水位变化,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尺度分析特征,建立了小波-神经网络混合模型(以下简称"混合模型"),并研究了其在地下水水位预测中的精度。利用北京市平谷区地下水水位观测资料,分别用BP网络和混合模型对该区地下水水位进行了预测。采用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线性相关系数(R)对模型预测的精度进行度量。预测结果表明:混合模型第1至第3个月的地下水水位平均绝对误差分别是0.535,0.598和0.634 m;而BP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66,0.824和0.940 m。混合模型的预测误差分别为BP模型的95%,73%和67%。使用混合模型能明显提高预测的精度,显著增加有效预测时段长度。 张建锋 刘见宝 崔树军 谢玉华关键词:华北平原 地下水水位 离散小波变换 人工神经网络 基于小波分解的2D电法数据分析 2018年 野外电法测量得到的参数是地下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地质体的综合反映,而由于非均值围岩的影响,目标地质体的电性反映往往较为微弱,容易造成解释畸变或错误。利用小波分解法把电测数据分解为趋势分量和细节分量,其中细节分量可以认为是非均质围岩造成的,而趋势分量来源于探测对象。实例研究表明,小波分解后重建的电法数据能够较好地屏蔽非均质围岩对目标地质体的影响,从而突出异常的信噪比,反演结果对目标体的空间位置参数刻画得更加精细。 张建锋 郭士礼 郭士礼 谢玉华 刘见宝 路德萍关键词:电法勘探 小波分解 信号分析 探地雷达定量估算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空隙率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沥青混凝土是典型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为了研究沥青混凝土各结构层的空隙率与探地雷达波场特征之间的关系,本文基于沥青混凝土各结构层对应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参数,应用量化约束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建模算法,构建了不同空隙率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三维模型,并基于商用屏蔽型蝶形天线三维模型数值模拟了探地雷达波在其中的传播特征,研究了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空隙率与探地雷达波场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半无限空间中,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的空隙率越大,探地雷达波散射越强烈、地面直达波正相位振幅越强;对于上、中、下面层厚度分别为4 cm、6 cm、8 cm的层状多相离散随机介质,地面直达波正相位振幅强度主要取决于上面层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空隙率大小,受中面层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空隙率的影响较小;地面直达波负相位的振幅强度主要与中面层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空隙率大小相关,其振幅强度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增强,且地面直达波正、负相位振幅强度与下面层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空隙率无关;下面层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的空隙率与下层介质分界面之间的反射波振幅强度成正比例关系.研究结果为探地雷达定量估算沥青混凝土各结构层的空隙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郭士礼 冀孟恩 朱培民 李修忠关键词:探地雷达 空隙率 图珲公路高填方涵洞竖向荷载分布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高填方涵洞顶部土压力随填土高度变化的规律以及拱效应,依据相似原理设计了宽坦沟谷沟心设涵边界条件的涵洞室内模型试验,测得不同填土高的涵洞顶部土压力和涵台外侧土压力;选取图们—珲春高速公路桩号为RK392+640处高填方涵洞作为试验涵洞,在涵顶埋设土压力盒测量不同填土高度的涵顶竖向土压力;按照《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计算土压力,比较并分析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结果表明,涵顶土压力随着填土的增加而增加,当填土达到一定高度后,高填方涵洞上方将产生拱效应,由于涵顶路基填料的特点,拱效应具有不稳定性,从而使土压力的增加幅度变小,涵顶土压力也随填土高度呈现非线性规律变化。 王雯璐 赵江鹏 赵大军 王磊关键词:高填方涵洞 室内模型试验 现场测试 土压力 拱效应 深部岩体水热弱化修正及其因素确定方法 2008年 深部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受到水和地温的影响,目前采用岩石的软化系数来表征水热弱化作用,但软化系数为一定值;为了反映含水率和温度变化对岩体强度的动态影响,定义了两个新的变量,水弱化系数和热弱化系数;并通过试验方法和相似系数方法来确定新的变量。结果表明,定义的变量随含水率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反映了深部岩体水热弱化损伤的本质,得到的结果可为工程实践提供指导。 卢敦华 王星华关键词:岩体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13 2009年 大学生实验室志愿者活动与科技实践相结合模式是在4年多的实践基础上构建并不断完善的。这项研究对提高高校实验教学质量和培养大学生个体综合素质颇有成效。这一模式运作立足于我校实际,借鉴最新教学研究理论,促进了大学生向具有科学素养和熟练实验技能的人才转变,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教育的人文关怀特点及专业的科研氛围等角度,对该活动进行了积极探索。 杨竞鸣 赵芳林关键词:科技实践活动 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