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

作品数:32 被引量:60H指数:5
相关作者:畅荣妮赖青鸟陈凤平吕宇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基因
  • 5篇突变
  • 4篇早老症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
  • 4篇肝细胞癌
  • 3篇血管
  • 3篇致病
  • 3篇生物学
  • 3篇线粒体
  • 3篇家系
  • 3篇病理
  • 2篇单核
  • 2篇蛋白
  • 2篇凋亡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机构

  • 3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1篇广西医科大学...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东医学院附...
  • 1篇肯塔基大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哈佛医学院

作者

  • 11篇袁志刚
  • 8篇舒伟
  • 7篇吴华裕
  • 7篇胡启平
  • 7篇方玲
  • 7篇林有坤
  • 6篇覃霞
  • 4篇马军
  • 3篇许淑茹
  • 3篇黄秒
  • 3篇畅荣妮
  • 3篇罗彦彦
  • 2篇季米娜
  • 2篇谭建强
  • 2篇侯伟
  • 2篇李晓龙
  • 2篇赖青鸟
  • 2篇窦霄云
  • 2篇陆俊佳
  • 2篇吕宇

传媒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遗传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达Tie2基因的单核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发展在肿瘤的生长和恶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一类表达Tie2基因的单核细胞(TEM)通过一些生长因子和化学信号被募集到肿瘤组织中,旁分泌细胞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和发展。TEM在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祖细胞(EPC)不同的是,TEM只是在肿瘤的血管生成中起促进作用,但在肿瘤周围临近的正常组织中没有发现其存在,TEM被认为是一类肿瘤组织特异性的细胞。以TEM为载体细胞,通过TEM表达抗肿瘤药物,靶向递送的抗肿瘤药物能够有效的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恶化。
舒伟许淑茹袁志刚
关键词:TIE2TEM肿瘤靶向治疗
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家系的单倍型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患者的临床体征以及家系的遗传方式,文章对一个中国汉族皮肤和粘膜多发静脉血管畸形(Mucocutaneous venous malformations,VMCM)家系进行了临床诊断。家系中连续5代都有患者,男女患者比例约1:1,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患者皮肤、口腔粘膜、舌头以及四肢等处可见蓝紫色、突出皮面、质硬、压之不褪色的瘤体,组织病理学显示,静脉血管的管腔极不规则,部分管壁存在缺失,部分管壁明显增厚。患者无消化道出血史,无心脏和脑部异常,临床诊断为VMCM。为了进行致病基因的定位和单倍型分析,采集了家族中26人的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并设计微卫星引物进行了连锁和单倍型分析。两点间连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D9S1121处有最大LOD值为Z=5.38(θ=0.00),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提示,致病基因定位于9号染色体短臂上D9S1121和D9S161之间约7 cM的范围内。文章首次报道了中国汉族VMCM家系,其致病基因定位定位于9p,与已报道的欧洲家系相同。用4个微卫星标记D9S1121、D9S 169、D9S161和D9S248确定了该家系致病基因的单倍型,为不同种族和人群VMCM疾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舒伟林有坤华荣罗彦彦方玲许淑茹何娜马军胡启平李晓龙袁志刚
关键词:血管畸形汉族
广西壮族、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Toll样受体9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TLR9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广西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壮族、汉两个民族间的差异。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技术、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对97例广西SLE患者和202例广西健康对照者的TLR9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SLE部分临床实验室指标的关联性,并比较两民族间的差异。结果TLR9rs352140CC、CT、TT基因型频率在汉族SLE组与汉族对照组中分别为42.9%、41.1%、16.1%和38.3%、55.8%、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C、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9rs352140C/T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族SLE组与壮族健康对照组间、壮族SLE组与汉族SL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LR9rs352140Tr基因型频率在ds-DNA阳性组比阴性组高(P〈0.05),而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R9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SLEDAI≥9组比SLEDAI〈9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LR9rs352140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的频率在ANA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LR9rs352140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汉族人SLE的易感性有关,TLR9基因多态性与部分SLE指标可能具有相关性。
温斯健吴飞云林有坤方玲
关键词:红斑狼疮TOLL样受体9多态性单核苷酸壮族汉族
一个儿童早老症家系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通过对一个罕见早老症家系的分析,探讨早老症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遗传学因素.方法 收集1个早老症家系(2代共5名家庭成员,子女3人均为患者)3例患者的基本资料,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并对患者手部、肺脏和下颌骨进行影像学分析;同时对3例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该家系进行LMNA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家系中的3例患者半岁左右即可见皮肤硬化症,并表现出生长严重迟缓,极度衰老面容.年长患者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质疏松,下颌骨发育不全.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3例患者及其父母核型正常.基因突变分析显示,3例患者均为LMNA基因第9号外显子的纯合突变1579C>T(R527C),父母均为LMNAR527C杂合突变.结论 该早老症家系患者符合儿童早老症表型,为LMNA基因R527C纯合突变所致.
覃霞罗彦彦袁广之畅荣妮赖青鸟杨益金华荣李福记方玲吴华裕马军胡启平李晓龙袁志刚林有坤舒伟
关键词:早衰DNA突变分析
DJ-1基因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2008年
窦霄云季米娜谭建强袁志刚
关键词:帕金森病DJ-1基因
帕金森病与线粒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季米娜窦霄云谭建强胡启平方玲袁志刚
关键词:帕金森病线粒体
癌-睾丸抗原23诱导上皮-间充质转化和细胞骨架重塑促进肝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202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过表达癌-睾丸抗原23(cancer-testis antigen 23,CT23)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基于在线数据库(TCGA、 GEO、 HPA)分析CT23在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建立稳定过表达CT23的人肝癌细胞Huh7,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并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探究CT23影响的通路及机制;利用免疫荧光检测纤维状肌动蛋白(filamentous actin, F-actin)分布;利用Western blot检测EMT标记蛋白表达。结果显示,CT23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且CT23高表达在EMT和细胞骨架重塑过程显著富集。过表达CT23能促进细胞迁移和侵袭,呈现EMT形态学改变,EMT标志蛋白表达改变,如E-cadherin表达下调、 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上调,以及F-actin组装加强。上述结果表明过表达CT23促进H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EMT和细胞骨架重塑相关。
周振鲁徐鹏姚家丽吴圣明黄秒唐文杨哲胡启平
关键词:肝细胞癌迁移上皮-间充质转化细胞骨架
CT23通过调节H6PD表达影响磷酸戊糖途径调控肝细胞癌细胞凋亡
2024年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23(CT23)参与磷酸戊糖途径(PPP)调控,促进肝细胞癌(HCC)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葡萄糖消耗检测、乳酸生成分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生成检测、活性氧(ROS)生成分析和线粒体示踪等方法探讨CT23与PPP的关系;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敲低CT23的HCC细胞中已糖-6-磷酸脱氢酶(H6PD)表达量变化,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结果:CT23与PPP有关;与control组相比,shCT23组HCC细胞葡萄糖消耗减少,乳酸生成水平降低,NADPH生成水平降低,ROS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增加,H6PD mRNA水平降低,H6PD蛋白水平降低(均P<0.05);电镜下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并伴随线粒体损伤;与shCT23组相比,shCT23+H6PDOE组HCC细胞H6PD蛋白水平升高,葡萄糖消耗增多,乳酸生成水平升高,NADPH生成水平升高,细胞凋亡减少(均P<0.05)。结论:CT23通过H6PD增强PPP促进HCC细胞凋亡。
杨哲廖晓璐张若皓卢玉飞党德静宁敬予陈俊霏肖贝贝黄秒胡启平
关键词:肝细胞癌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信息化教学模块在《医学细胞生物学》中的应用分析——以细胞分化为例
2023年
探索分析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并利用五星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应用效果。方法 以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临床医学1班和临床医学2班)、临床药学专业2个班级(临床药学1班和临床药学2班)的201人为研究对象。将4个班级按专业分成2个组,每个组设置对照班级和教改班级。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教改组借助于超星学习通平台、利用五星教学法的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教学结束后利用成绩分析法,分别比较2个组的对照班级和教改班级的期末综合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对1组和2组的期末总成绩分析,各组的教改班级的期末总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超星学习通的五星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侯伟胡启平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混合式教学
广西汉族早老症家系三例病例研究——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广西汉族1个罕见早老症家系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该家系早老症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广西汉族1个早老症家系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X线、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对其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结果先证者为7岁女孩,另2例患者分别为先证者的妹妹(3岁)和弟弟(1岁)。先证者颈部正侧位片示颅盖骨与下颌骨比例不协调,下颌骨发育不全,锁骨消失,梨形胸。3例患者双手正侧位片检查均显示双手指指关节屈曲畸形,骨质疏松;年长的2例患者双手正侧位片提示骨龄发育迟缓,指骨远端骨质溶解明显。3例患者肺部CT平扫结果均未提示肺部纤维化表现,但先证者胸廓及肺脏均小于正常儿童,且胸壁脂肪厚度较正常儿童薄,颅脑MRI显示脑颅骨比例增大,垂体大小正常。结论早老症患者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改变,包括骨质疏松症、小下颌、锁骨及指骨末端缺失变短、手指指关节畸形、梨形胸等,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吴华裕覃霞舒艳张伟峰李福记舒伟马军胡启平袁志刚林有坤方玲
关键词:早老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