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作品数:1,576 被引量:9,152H指数:39
相关作者:文军李向平田兆元仲富兰刘拥华更多>>
相关机构: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42篇期刊文章
  • 5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1篇经济管理
  • 551篇社会学
  • 241篇政治法律
  • 238篇文化科学
  • 145篇哲学宗教
  • 99篇历史地理
  • 38篇医药卫生
  • 38篇文学
  • 36篇艺术
  • 15篇建筑科学
  • 13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语言文字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23篇社会
  • 104篇文化
  • 94篇社会学
  • 86篇社会工作
  • 84篇城市
  • 81篇信仰
  • 70篇教育
  • 54篇民俗
  • 48篇乡村
  • 43篇家庭
  • 40篇宗教
  • 34篇叙事
  • 34篇主义
  • 33篇高校
  • 32篇政治
  • 29篇非物质文化
  • 28篇非物质文化遗...
  • 27篇社会治理
  • 27篇农村
  • 25篇市民

机构

  • 1,497篇华东师范大学
  • 17篇华东理工大学
  • 15篇中共湖南省委...
  • 13篇复旦大学
  • 11篇贵州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0篇上海社会科学...
  • 9篇上海师范大学
  • 8篇北京大学
  • 8篇同济大学
  • 8篇上海工程技术...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6篇安庆师范学院
  • 6篇广西师范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6篇河北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6篇上海大学
  • 6篇红河学院

作者

  • 170篇文军
  • 86篇李向平
  • 53篇仲富兰
  • 40篇刘拥华
  • 34篇张文明
  • 28篇田兆元
  • 27篇吴瑞君
  • 27篇安秋玲
  • 24篇姚泽麟
  • 24篇徐赣丽
  • 21篇吴同
  • 18篇吴越菲
  • 18篇卿石松
  • 18篇韩晓燕
  • 15篇徐连明
  • 14篇丁金宏
  • 14篇张睿
  • 14篇刘琪
  • 13篇范长风
  • 13篇黄燕

传媒

  • 69篇华东师范大学...
  • 40篇财富生活
  • 26篇社会科学
  • 25篇探索与争鸣
  • 23篇民俗研究
  • 2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0篇中国青年研究
  • 20篇上海城市管理
  • 17篇人民论坛
  • 17篇中国社会工作
  • 16篇社会工作
  • 14篇河北学刊
  • 14篇当代青年研究
  • 14篇学术月刊
  • 14篇理论文萃
  • 13篇世界宗教文化
  • 13篇青年探索
  • 13篇西北民族大学...
  • 13篇社会工作与管...
  • 12篇社会学研究

年份

  • 79篇2024
  • 86篇2023
  • 97篇2022
  • 103篇2021
  • 104篇2020
  • 111篇2019
  • 127篇2018
  • 92篇2017
  • 118篇2016
  • 105篇2015
  • 75篇2014
  • 63篇2013
  • 61篇2012
  • 44篇2011
  • 34篇2010
  • 37篇2009
  • 34篇2008
  • 21篇2007
  • 10篇2006
  • 15篇2005
1,5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被引量:32
2017年
生产性保护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引入市场,促进流通,更新功能,确实可以部分激活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命;但作为民间艺术的手工技艺多数已经不能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而是趋向专业化和艺术化。脱离了传统功能的手工技艺,主要面向城市新的中产阶级进行生产,那么就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提升技艺水平,增加产品文化附加值,从而赢得具有文化自觉性的文化精英们的青睐,进而作为收藏品或高档装饰品,增列到现代艺术之中。这虽然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初衷,却可能成为其现实或趋势。
徐赣丽
关键词:艺术
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被引量:4
2009年
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国内地开始之初,由于缺乏本土专业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特别是西方国家的学校心理学理论。到目前为止这种现象仍在一些地区普遍存在。由于文化和地域等差异,引进的理论和方法难免会与本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不兼容"。探讨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内涵及意义,并对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提出建议。
赵鑫
关键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中小学学生
“文旅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与挑战——以玉屏县侗族非遗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文旅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是顺应新时代发展,适应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举措。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相互融合为推动民族文化复兴、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传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从政策措施、资源与市场、技术、业态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保护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然而事物发展具有两面性,获得机遇的同时挑战也与之并存。基于此,以玉屏县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分析文旅融合新时代下玉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遇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以期为县域非遗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姚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会恶”的社会学
2022年
在一种理论演进的内在脉络中,涂尔干不断地将“恶”建构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与社会处于“构成性关系”中的社会事实,而非仅仅是对价值的背离状态。换言之,“社会恶”是社会的基础性的“构成部分”,始终与社会处在复杂的纠葛中,人类需要通过极大的努力才能在超越和克服“社会恶”的征程中凸显出社会的“神圣性”,并过上一种社会性的生活。但这种超越和克服永远只是暂时性的,而非一劳永逸的“胜利”。这便是人类处境的复杂性和辩证性之所在。涂尔干的这些发现和观点,无疑是对现代性的一种全新的解释,具有异常重要的地位。
刘拥华
关键词:宗教
多维距离视角下中国影响力评价研究——以东南亚国家为例
2024年
基于“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调查”东南亚地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影响力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影响力均超过美国,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高,菲律宾和缅甸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低,在马来西亚中美两国影响力差距最大,在菲律宾两国影响力差距最小。回归结果表明,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和社会距离对中国影响力评价起显著抑制作用,地理距离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微弱,文化距离正向作用不够稳健;异质性结果显示,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距离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更大,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美国评价高的人群作用更大,地理距离缩小了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评价的差距,而经济距离、社会距离扩大了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评价的差距。这启示增强与东南亚各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影视文化输出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影响力。
黄小丽许庆红应奎丁金宏
关键词:国家形象
从专业确信到模糊生成:面向不确定性的社会工作知识生产及其反思
2024年
“不确定性”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结构性力量和具象化体验,深刻影响着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进程,促使社会工作知识生产范式实现了从专业确信到模糊生成的阶段转变。这一不确定性转变体现在知识基础、研究范式、生产主体、生产场域、知识结构和知识特性等若干方面。对此,需要以承认不确定性为认知基点,构建以整体表征为知识视角、以复杂叙事为研究范式、以主体赋能为价值指向、以情境实践为行动配置、以多维整合为网络型构、以视域反思为理论内涵的不确定性社会工作知识体系,进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工作知识范式的深层次革新与多样化发展。
文军方淑敏
关键词:社会工作不确定性知识生产
中国亟需建立公共信仰
2014年
近年来,我经常读到这样的文字:当代中国问题如山如海,主要原因是在于中国人缺乏信仰,或者是有了信仰而无法积极地认同,所以,有了信仰等同于无用。至于某某宗教信仰体系似为文明最高境界,也针对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会问题,总是以为一旦整个社会有了其信仰之后,这些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种从宗教信仰面对整个社会的道德、诚信问题,其思维逻辑与建构方式,实际上是以一个宗教信仰的特殊性来面对整个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实在是具有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偏向。这种期待与建构,很大程度上就是对其他价值体系或信仰方式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李向平
关键词:价值观体系思维逻辑当代中国文化社会问题评论员文章
高校管理中行政人员的角色问题探析被引量:10
2008年
角色意识支配角色行为。在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中,须强化行政人员角色规范的建设与教育。使其认识自己的角色,实践自己的角色,树立正确的角色意识。以避免出现角色意识的偏颇,避免角色行为偏离角色规范。进行角色规范的建设与教育,应把理性引导与个体提升相结合、法规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从而实现高校人事行政部门、高校行政管理相对人(即广大师生)、高校行政人员自身三方面的良性互动。
甘月文甘雪慧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角色
生态共业与社会环保人间佛教信仰方式的新建构
2014年
所谓生态问题,在佛教看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共业的问题。人间社会共同的造业方式,由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直接影响,已经从以往相对分散的方式,转变为相对集中的方式,其所感召的果报也呈现出共同受业的趋势。
李向平
关键词:现代工业社会人间佛教生态问题信仰方式环保
工作让生活更美好:就业质量视角下的幸福感研究被引量:67
2016年
基于2003-2010年多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经验评估就业质量对幸福感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为城镇居民幸福感的走势变迁提供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工作是获取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但并非任意工作,而是只有高质量就业才能提升幸福感。作为就业质量的主观评价指标,工作满意度与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对工作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就业人员,其幸福感水平甚至低于无业人员。路径分析发现,劳务派遣和零散工等不稳定的非正规就业,既对幸福感具有直接的负作用,又通过降低工作满意度和收入公平感而对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结论在幸福感的单项与多维度测量指标之间,以及不同年度调查数据之间保持稳健一致。积极就业政策背景下就业状况的改善,是理解中国居民幸福感水平自20世纪90年代持续下降而在2003年左右开始触底反弹的可行路径。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不仅能够提升民生幸福,也是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
卿石松郑加梅
关键词:就业质量幸福感工作满意度非正规就业生活满意度
共15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