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性疾病
  • 3篇手术
  • 2篇微波
  • 2篇微循环
  • 2篇微循环障碍
  • 2篇微循环障碍性...
  • 2篇高压氧
  • 2篇高压氧治疗
  • 2篇鼻炎
  • 1篇血流
  • 1篇血流量
  • 1篇严重鼻衄
  • 1篇翼管
  • 1篇翼管神经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预后
  • 1篇粘膜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手术中
  • 1篇听觉

机构

  • 14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丁晋澄
  • 5篇周水淼
  • 5篇李兆基
  • 4篇刘锋
  • 3篇孙爱华
  • 2篇郑宏良
  • 2篇章如新
  • 2篇温武
  • 2篇江德胜
  • 2篇周义德
  • 1篇张速勤
  • 1篇张锦方
  • 1篇彭玉成
  • 1篇沈小华
  • 1篇黄志刚
  • 1篇吴建
  • 1篇牟贤龙
  • 1篇王洪田
  • 1篇耿莉萍
  • 1篇王海青

传媒

  • 4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江苏医药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华航海医学...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麻下经环甲膜穿刺高频喷射通气行喉显微手术
1989年
喉显微手术通常在全麻和气管插管下进行。气管插管对暴露声带后部及杓间区病变有一定的影响;插管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碍进行复杂手术。Carden等1976年首次报道了全麻下经环甲膜穿刺喷射通气用于喉显微手术5例。
周水淼丁晋澄李兆基江德胜孙爱华秦永前包曼华
关键词:喉显微手术环甲膜穿刺通气
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意义被引量:19
2000年
郑宏良周水淼李兆基张速勤丁晋澄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
微波热凝治疗严重鼻衄30例报告被引量:9
1996年
刘锋丁晋澄江德胜
关键词:鼻衄微波疗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推测突发性聋预后中的意义
1997年
分析247例突发性聋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参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各病程组ABR-I波潜伏期<2ms或>2ms、I波消失、I~V波消失发生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病程不同对ABR检查结果无明显影响,ABR参数与不同治疗方案疗效关系的分析表明,I波潜伏期>2ms可视为预后良好的指标。讨论认为,ABR参数在推测突发性聋病态及预后方面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爱华丁晋澄沈小华周义德张锦方耿莉萍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突发性聋预后
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验证咪唑斯汀对中国人群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试验共纳入177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其中咪唑斯汀组72例,西替利嗪组69例,安慰剂组36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并与西替利嗪和安慰剂进行比较。结果:治疗7d时咪唑斯汀组和西替利嗪组临床症状积分和体征积分均降低,咪唑斯汀组积分降低显著优于西替利嗪组和安慰剂组。视觉模拟标尺症状评分中,治疗7d时鼻塞和鼻痒症状的改善咪唑斯汀组优于西替利嗪组;治疗21d时,咪唑斯汀组积分下降仍高于西替利嗪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7例患者试验期间27例发生不良事件,无严重不良事件,其中与试验有关或可能有关的是乏力、口眼干燥和头痛。咪唑斯汀组发生不良事件10例,肯定有关1例,可能有关4例;西替利嗪组发生不良事件14例,肯定有关1例,可能有关4例;安慰剂组3例。结论:咪唑斯汀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总体疗效优于西替利嗪,其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周水淼丁晋澄郑春泉王洪田黄志刚
关键词:咪唑斯汀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治疗上颌窦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探索上颌窦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最佳方案。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根治性手术组14例,其中行根治性上颌骨切除术10例、上颌骨切除合并眶内容物摘除术4例;功能保全性手术组16例,均行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两组病例术前均行辅助性短程化疗,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病人出院前及术后半年以上随访期间,分别应用直接和间接收集法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结果根治性手术组术后2,3,5年生存率依次为64.3%(9/14),50.0%(6/12),45.5%(5/11);功能保全性手术组术后2,3,5年生存率依次为75.0%(12/16),60.0%(9/15),53.8%(7/13)。功能保全性手术组的2,3,5年生存率均高于根治性手术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根治性手术组病人心理反应评价为积极型3例、消极型11例;而功能保全性手术组病人心理反应为积极型12例、消极型4例。与根治性手术比较,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有积极影响。结论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可作为晚期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孙爱华林顺涨吴建彭玉成王海青郑宏良温武周义德丁晋澄章如新
关键词:外科学手术治疗
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被引量:7
2005年
张伟鲁文军顾东胜丁晋澄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微循环障碍性疾病鼓室压图
二期扁桃体梅毒误诊为急性陷窝性扁桃体炎
2001年
刘锋丁晋澄周水淼牟贤龙
关键词:扁桃体梅毒误诊
舌骨下咽切开术(附二例报告)被引量:4
1994年
舌骨下咽切开术(附二例报告)章如新,丁晋澄,李兆基喉咽部肿瘤手术治疗常用经典的咽侧切开术[1~3],气虽然能获得良好的暴露,但咽侧切开术进入喉咽腔较为深远,对血管、神经丰富的颈部两侧组织损伤大。近年来,咽前切开径路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Zeitels等...
章如新丁晋澄李兆基
关键词:喉肿瘤切开术
微波临床治疗进展
1991年
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莱顿瓶放电,让放电产生的快速交变电流通过一根导线,产生了赫兹波,这实质是一种分米波频段的电磁波辐射,从而开创了现代微波技术的起点。本世纪30年代发明了连续波发生器和空腔谐振器等,微波技术才开始迅速发展起来。美国和苏联工作者分别提出了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学说。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利用热效应诊治疾病。一微波的物理特性及生物学特性通常称频率300—300,000MH_2,波长1mm-1m 范围的高频电磁波为微波。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频率为2450MH_2。Petersen谓微波每个光子能量在10^(-3)ev 以下,不能产生电离作用。
刘锋李兆基丁晋澄
关键词:微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