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金宏

作品数:112 被引量:1,560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5篇经济管理
  • 66篇社会学
  • 7篇政治法律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人口
  • 19篇城市
  • 14篇婚姻
  • 10篇流动人口
  • 8篇社会
  • 8篇居住
  • 7篇迁移
  • 7篇就业
  • 7篇大城市
  • 5篇影响因素
  • 5篇人口普查
  • 5篇人口迁移
  • 5篇民工
  • 5篇劳动力
  • 4篇中国人口
  • 4篇社会极化
  • 4篇省际
  • 4篇外来人
  • 4篇外来人口
  • 4篇户籍

机构

  • 106篇华东师范大学
  • 8篇安庆师范学院
  • 3篇上海政法学院
  • 3篇上海工程技术...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淮阴师范学院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邢台学院
  • 2篇上海市民政局
  • 2篇中共湖南省委...
  • 2篇中国农工民主...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08篇丁金宏
  • 9篇郭永昌
  • 9篇杨上广
  • 7篇余佳
  • 6篇刘振宇
  • 6篇黄晨熹
  • 6篇孙小铭
  • 5篇杨亮
  • 5篇王铮
  • 5篇王春兰
  • 4篇许世远
  • 3篇乔观民
  • 3篇张玮
  • 3篇崔开昌
  • 3篇程晨
  • 3篇张伟佳
  • 2篇赵晔琴
  • 2篇刘瑾
  • 2篇孟庆艳
  • 2篇林克武

传媒

  • 9篇人口研究
  • 9篇人口与发展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7篇南方人口
  • 4篇地理学报
  • 4篇中国人口科学
  • 3篇中国青年研究
  • 3篇经济地理
  • 3篇西北人口
  • 3篇世界地理研究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人口与经济
  • 2篇科技导报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南京人口管理...
  • 1篇市场与人口分...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新华月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育行为的社会动力演化及生育政策响应——基于华东地区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文章从社会动力的视角建立生育率演化的解释模型,认为影响生育行为的3种基本社会动力是生育意愿力、节育阻隔力和竞争偏好力,它们此消彼长的演替推动了人口发展经历自然生育、节制生育和抑制生育3个历史阶段。计划生育政策是影响中国生育行为的第4种动力,伴随计划生育的倡导、推行以及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的政策松弛,中国的生育率发生了较为复杂的变化;1990年代初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激发了竞争偏好力。文章依据华东地区的2017年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揭示一般生育率、婚后生育率及其孩次模式的演化,在空间上表现为以上海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递变的纬度地带性。文章按月份进度考察出生数对政策松弛的响应节奏,确认了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社会有效性。
丁金宏程晨吴航张伟佳
关键词:社会动力生育行为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被引量:196
2005年
通过2000年人口普查省际迁移数据的分析,揭示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分异性,以及不同原因的流场新模式。研究发现,中国人口迁移进入高活性、高能力的新阶段;东中西部人口迁移的不平衡性不断加剧,“中部塌陷”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而且也是社会意义上的;人口省际迁移的辐合流场与辐散流场在进一步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最大的迁移辐合中心;东北与山东的对流渐趋消失,西北取代东北成为非沿海区域新的人口引力中心;以秦岭-淮河线东段和黑河-腾冲线南段为界,人口迁移分裂为东南和西北两大“流域”。就业迁移的优势程度在进一步加大,市场取代计划成为人口和人才流动的第一动力;婚姻迁移的主流方向是西南贫困山区指向华东农村,形成了西南“喀斯特新娘输出区”。
丁金宏刘振宇程丹明刘瑾邹建平
进城还是回村?--跨省婚迁者的空间选择被引量:3
2013年
在经济社会转型、人口频繁流动的条件下,婚迁由乡到城的单向迁移转变成为城乡互动的双向流动。婚迁者留在城市还是回到乡村,要取决于多种条件。本研究通过测度跨省婚迁的性别比发现,自1990年来的20年间我国省际婚迁性别比下降近一半。全国省际婚迁性别比呈现城市-城镇-乡村两端大中间小的"微笑曲线"。在婚迁的空间选择上,男性以城市为主,女性则以乡村为主。进一步分析影响婚姻迁移的因素发现,经济变量中人均GDP对总婚迁和城市婚迁呈正向影响,城镇和乡村呈负向影响;居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对婚姻迁移产生正向影响,但消费的城乡差别则对其产生负向影响;人口的城乡流动与迁移以及社会变量中各因素对跨省婚迁产生正向影响,而文化变量中的各因素则形成负向影响。
郭永昌丁金宏
关键词:婚姻省际差异迁移
代际支持、居住模式与离婚风险——基于CFPS2010-2020年数据的微观证据
2023年
基于家庭生命历程理论视角,运用CFPS2010-2020数据分析了代际支持、居住模式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代际关系随世代变化逐渐趋强,代际反馈模式表现出文化韧性;父代对子代的经济支持和日常照料、子代对父代的日常照料都会显著提升子代离婚风险,但子代对父代的经济支持不会影响子代离婚风险,且都表现出明显的世代、城乡和性别差异性;代际同居会显著增加子代离婚风险,降低子代婚姻稳定性,且在不同世代、性别和城乡之间表现出相似性;代际关系对子代离婚风险的影响同时表现出传承性与现代性、工具性而非情感性的特点。
张波丁金宏
关键词:代际支持代际关系婚姻稳定性
浦东新区的极化开发与社会极化被引量:11
2004年
极化开发往往能吸引大量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聚 ,从而形成这些生产要素的“辐合流场”。但在极化开发背景下 ,也会产生社会极化现象 ,造成城市社会贫富阶层收入差异的拉大。作为中国强力开发的浦东新区 ,不仅出现了人口、人才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极化 ,而且也出现了城市不同阶层贫富收入拉大等社会极化问题。浦东新区社会极化主要是城市功能转变。
杨上广丁金宏
关键词:社会极化贫富差距经济增长极规模经济基尼系数
胡焕庸线的学术思想源流与地理分界意义被引量:27
2021年
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人地关系矛盾空前剧烈,地理学家对于中国人口国情、西北开发及国内移民等关乎国运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孕育了中国的人口地理学。1935年胡焕庸发表的“中国人口之分布”是中国人口地理学走向成熟的标识,文中提出的“瑷珲—腾冲线”即“胡焕庸线”,是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胡焕庸线的存在性与稳定性被人口普查等现实数据反复验证,其科学原理也被学术界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加以揭示和阐释。本文指出食物与就业是胡焕庸线潜在的两大逻辑。胡焕庸线正在成为一条重要的国家地理分界,对认知与分析中国国情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近年来胡焕庸线的研究有了广泛引申,并衍生出多个领域、多种意义下的胡焕庸线,在应用层面上还出现了对该线的修正与变通。在“总理三问”的影响下,胡焕庸线能否突破成为一个学术热点,本文认为重要的不是增加西北人口份额,而是让西北地区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丁金宏程晨张伟佳田阳
关键词:人口地理
上海重大建设对人口布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的战略地位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功能布局由此进入大调整时期,一系列的重大建设项目由此展开并对城市人口布局产生深刻影响。上海市政府长期倡导的疏解中心城区人口的方针正在显现实效,但上海市人口优化布局的目标还远未实现,面临着众多挑战与问题。当前,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时代要求的指导城市建设与规划的正确的观念。城市重大建设的具体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王春兰丁金宏吴燕青
大城市白领居住模式的人口学特征分析——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白领群体的居住模式受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当前商品房价格、房地产政策及金融政策因素外,该群体的内在特征及对住房的结构性需求也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根据调查数据,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户籍、性别、收入、婚姻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影响城市白领居住模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位、职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肖昕茹梁翠玲丁金宏
关键词:城市白领居住模式人口学LOGISTIC模型
多维距离视角下中国影响力评价研究——以东南亚国家为例
2024年
基于“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调查”东南亚地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影响力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影响力均超过美国,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高,菲律宾和缅甸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低,在马来西亚中美两国影响力差距最大,在菲律宾两国影响力差距最小。回归结果表明,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和社会距离对中国影响力评价起显著抑制作用,地理距离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微弱,文化距离正向作用不够稳健;异质性结果显示,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距离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更大,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美国评价高的人群作用更大,地理距离缩小了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评价的差距,而经济距离、社会距离扩大了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评价的差距。这启示增强与东南亚各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影视文化输出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影响力。
黄小丽许庆红应奎丁金宏
关键词:国家形象
地理空间文化差异下城乡通婚发生的特征及变化规律——基于上海的实证调查
2019年
主要依托课题组开展的"上海市城乡通婚认知问卷调查"数据,从人地关系的视角,探索空间距离对城乡通婚发生的作用规律.首先给出了城乡通婚发生空间作用的理论解释;随后分析了城乡通婚发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利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空间距离与城乡通婚发生频率的关系;最后讨论了城市婚姻移民的择偶偏好、人口结构特征,以及城乡通婚的达成途径、达成时间与空间距离的关系.
孟庆艳丁金宏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