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志先

作品数:22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瘤
  • 5篇颅内
  • 4篇血肿
  • 3篇硬膜
  • 3篇人脑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细胞瘤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2篇动脉瘤
  • 2篇星形
  • 2篇星形细胞
  • 2篇星形细胞瘤
  • 2篇性细胞
  • 2篇硬膜外
  • 2篇硬膜外血肿
  • 2篇增殖

机构

  • 15篇三峡大学第一...
  • 8篇三峡大学
  • 3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荆州市第二人...

作者

  • 22篇万志先
  • 16篇王雄伟
  • 8篇汪雷
  • 7篇董元训
  • 6篇邢细红
  • 5篇王旭光
  • 5篇李焘
  • 5篇田春雷
  • 4篇胡火军
  • 4篇周红建
  • 3篇吴胜梅
  • 3篇朱耀明
  • 3篇田春雷
  • 3篇李焘
  • 3篇罗然
  • 3篇曾晖
  • 2篇曾晖
  • 2篇刘朝奇
  • 2篇王炜
  • 2篇罗然

传媒

  • 6篇重庆医学
  • 5篇广东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巴楚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分析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对胶质瘤患者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术后行放疗,观察组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应替莫唑胺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疾病控制率(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24±3.09)个月和生存时间为(15.64±3.87)个月,较对照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6.09±1.97)个月]和生存时间[(8.71±2.56)个月]明显要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头皮溃疡、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计数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可自行缓解或对症用药后可控制。结论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放疗治疗,与单纯的放疗相比较,能够有效控制肿瘤生长情况,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万志先王雄伟高涢
关键词:替莫唑胺化疗放疗胶质瘤
LY294002联合多柔比星对脑胶质瘤U87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体外观察磷酸肌醇-3激酶(PI3K)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合多柔比星(adriamycin,ADR)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株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LY294002单独或联合ADR对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LY294002与ADR均能抑制U87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ADR 0.625 mg/mL与LY2940025μmol/L联用具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LY294002和ADR单药组,细胞被阻滞在G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Y294002能有效提高神经胶质瘤U87细胞对ADR的敏感性。
李焘王雄伟曾晖刘朝奇万志先田春雷汪雷王炜
关键词:脑胶质瘤LY294002多柔比星增殖抑制
新生儿硬膜外血肿18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硬膜外血肿(EDH)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影像资料,提高诊断与治疗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1年1月三峡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收治的18例EDH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大多数产妇为年轻初产妇,主要发生在24h内,抽搐、肌张力降低和前囟饱满是主要的症状,顶部是常见的出血部位,保守治疗11例,手术组中采取微创直切口血肿优于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组,术后无再出血、感染及脑脊液漏,大部分患儿治愈,小部分患儿遗留中至重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或者心理运动异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EDH主要发生在年轻初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具备手术指征患儿需要早期及时的手术干预,合适的病例可以首先采用微创直切口血肿引流术,绝大部分EDH的预后较好。
李焘曾晖王雄伟田春雷汪雷董元训罗然万志先
寰枕交界区硬膜下血肿1例
2011年
患者,女,50岁,因头部外伤后疼痛3h余于2010年4月18日入院,既往体健,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全身多处软组织擦伤,四肢肌力V级,感觉无异常,头CT提示:左枕骨骨折,左枕脑挫裂伤。入院后行抗感染、
李焘王雄伟曾晖王炜田春雷万志先邢细红周红建
关键词:硬膜下血肿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四肢肌力脑挫裂伤
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PDCD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反应因子4(PDCD4)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星形细胞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PDCD4蛋白、PDCD4 mRNA。结果PDCD4蛋白在正常脑组织、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12.5%,P〈0.01。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Ⅰ-Ⅳ级PDCD4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8.9%、66.6%、42.8%、15.4%,PDCD4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5±0.119、0.487±0.115、0.325±0.104、0.118±0.084,各级别间相比,P均〈0.01。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与PDCD4 mRNA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rs=-0.998,P〈0.01)。结论PDCD4低表达可能是导致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万志先王雄伟董元训汪雷吴胜梅朱耀明
关键词:颅内肿瘤星形细胞瘤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多柔比星联合顺铂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体外观察多柔比星(Doxorubicin,ADM)联合顺铂(Cisplatin,CDDP)对脑胶质瘤U251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DM、CDDP以及两者间相同浓度间组合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单用吡柔比星时,其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有统计学意义(P<0.04),而单用顺铂时,其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差异有显著性(P<0.00),两药联合应用时,其对U251细胞的增殖抑制差异有显著性(P<0.00)。结论:当高浓度(≥0.625μg/mL)ADM联合相应浓度的CDDP时,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加作用(0.85﹤Q﹤1.15)。而当药物浓度(≤0.3125μg/mL)ADM联合相应浓度的CDDP时,两者之间存在相互拮抗作用。
周红建王雄伟汪雷王旭光万志先邢细红李涛
关键词:神经上皮MTT法多柔比星顺铂
巨大蛛网膜颗粒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1例报告
2010年
邢细红王雄伟胡火军万志先李焘
关键词:骨嗜酸性肉芽肿蛛网膜颗粒误诊门诊就诊
甲型血友病患儿外伤性颅内血肿治疗失败1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儿,男,1岁。因摔伤后精神差、伴右枕部包块15 d于2009年8月10日入院。15 d前摔伤后无昏迷、无呕吐和抽搐,哭闹明显,7 d前渐出现精神差,低度发热,在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予以抗炎治疗1周,效果不佳后来神经外科门诊行头颅CT后示:右枕部硬膜外血肿、右枕骨骨折和右枕部头皮血肿(图1)。体格检查:
邢细红王雄伟赵平黄松万志先周红建李焘
关键词:外伤性颅内血肿甲型血友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硬膜外血肿抗炎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及面神经保护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巨大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及面神经保护。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7例巨大听神经瘤患者资料,均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其中64例患者术中采取面神经刺激仪监测,而23例患者未监测,术后随访6-38个月,记录术后疗效及对患者面神经的影响。结果 87例患者中,70例(80.46%)全切除,9例(10.34%)次全切除,其余8例(9.20%)由于肿瘤与脑干粘连紧密而广泛,仅行部分切除术;采取术中监测患者面神经保留率为95.31%,未监测患者面神经保留率为69.5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患者面神经优秀率为70.11%,术后7d为26.44%,术后3个月为32.18%,术后半年为39.08%,术后1a为75.86%,与术后3d比较,术后7d、3个月及半年患者面神经优秀率显著低于术后3d;术后1a患者面神经功能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治疗巨大听神经瘤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较良的全切除率,术中采取面神经刺激仪监测,有利于对患者面神经的保护。
董元训王雄伟马金阳雷志恒胡火军万志先陈健
关键词:显微外科巨大听神经瘤面神经保护
侵犯颅内重要静脉窦的脑膜瘤术后预防性抗凝治疗分析
2010年
目的评估脑膜瘤侵犯颅内重要静脉窦术后的预防性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9年5月期间102例侵及颅内重要静脉窦的脑膜瘤患者术后治疗情况,抗凝治疗组(实验组)54例,术后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3 mL,连续治疗2周;未抗凝治疗组(对照组)48例,未行任何预防性抗凝措施。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均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检查,有病情变化者另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均未发生颅内静脉血栓和颅内出血,恢复良好;对照组发生颅内静脉血栓6例(12.5%),经溶栓治疗后5例病情好转,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结论脑膜瘤侵犯颅内静脉系统术后的患者行抗凝治疗能安全有效预防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万志先王雄伟董元训王旭光汪雷吴胜梅朱耀明
关键词:脑膜瘤颅内静脉窦抗凝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