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媛 作品数:62 被引量:187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医药卫生 更多>>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韩琳 王秀华 杨冰 万晓媛 武和英 张庆利 黄倢关键词:日本囊对虾 暴发性死亡 病毒 细菌 病因分析 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的方法,即以棘颊雀鲷为宿主鱼,建立了鱼蛭的人工培养传代体系,可以稳定地、大量获得海水鱼蛭,从而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建立了一种使用棘颊雀鲷人工培养海水鱼蛭Z.arugame... 史成银 任宁欣 万晓媛 谢国驷 王仁宝 李晨 刘莉文献传递 2014年中国不同地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ORF14/15和ORF23/24缺失区序列比较 被引量:4 2016年 对虾养殖面临诸多病害威胁,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是养殖对虾主要病原之一,WSSV不同地理株的变异可能导致WSSV毒力的变化。为了解2014年中国大部分地区WSSV ORF14/15和ORF23/24的变异情况,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8月期间采集的48份WSSV阳性样本,用特异引物扩增ORF14/15和ORF23/24片段,连接于T载体,转化至Top10中,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分析不同样本之间的缺失差异。结果显示,能够扩增ORF14/15和ORF23/24样品的比例分别为43.75%和33.33%。在ORF14/15扩增中,分别扩增出1260 bp、1270 bp、1892 bp和2662 bp片段,与TH-96-Ⅱ比对共有4种缺失情况,即缺失6540 bp、6530 bp、5908 bp和5138 bp。而在ORF23/24扩增中,分别扩增出1140 bp和1146 bp片段,与中国台湾株(TW)比对有两种缺失情况,即缺失12070 bp和12064 bp。研究结果表明,WSSV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而不同毒株之间在ORF14/15可变区差异比较明显,在ORF23/24可变区差异不大,但均具有大片段缺失。 孙新颖 刘庆慧 万晓媛 黄倢关键词:WSSV 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 RT-PCR检测法 本文件规定了桃拉综合征诊断规程中普遍适用的核酸检测技术的要求,针对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 TSV),给出了RT-PCR检测法所需试剂或材料、仪器设备、样品、试验步骤和结果判定。本文件适... 万晓媛 杨冰 黄倢 李清 史成银 张锋 宋晓玲 余卫忠 张庆利 李晨 许华 刘莉凡纳滨对虾感染虾肝肠胞虫的群体及组织间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9 2018年 对来自河北黄骅(HH)、山东平度(PD)、江苏吴江(WJ)和山东日照(RZ)的4个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进行了对虾生长参数测量,用Taq Man q PCR检测了凡纳滨对虾各群体的肝胰腺组织中和RZ群体多种组织中的虾肝肠胞虫数量(Amount of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结果显示,在主要生长相关参数中,RZ群体最优,该群体EHP载量也最低。不同群体的样本数EHP对数直方图的模式存在差异,HH和PD群体的EHP对数呈双峰分布,而WJ和RZ群体的EHP对数呈单峰分布,代表EHP在不同群体中可能存在不同的传播模式。EHP对数呈单峰分布的群体或从多峰分布的群体中分离出的高EHP对数子群体的对虾体长或体重与EHP对数呈显著的负相关。RZ群体中,各个体不同组织中EHP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肝胰腺>中肠>血淋巴>鳃>肌肉。肝胰腺、中肠和鳃3个组织中EHP对数相互间的相关性为99.9%的极显著水平(P<0.001);除了中肠与血淋巴和肝胰腺与血淋巴以外,其余组织间EHP对数的相关性也达到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用DIG标记的EHP探针对肝胰腺、肌肉、鳃、肠道组织的原位杂交显示,肝胰腺是主要的EHP感染组织,其他组织中杂交信号较弱,但各组织中有少数细胞的EHP易感。 程东远 邱亮 宋增磊 万晓媛 董宣 谢国驷 黄倢关键词:凡纳滨对虾 原位杂交 虾肝肠胞虫(EHP)现场快速高灵敏度检测试剂盒的性能评价研究 被引量:5 2022年 近年来,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流行使我国养殖对虾遭受严重经济损失,现场快速检测是EHP防控的重要技术保证。本研究对本实验室研发的EHP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的分析特异性(ASp)、分析灵敏度(ASe)、诊断特异性(DSp)、诊断灵敏度(DSe)、重复性和稳定性6项性能参数开展了系统评估。ASp测试显示,该试剂盒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等5种对虾常见病原及健康对虾无交叉反应;ASe测试显示,该试剂盒检测下限为101 copies/反应;以EHP TaqMan RT-qPCR方法为标准,比较了试剂盒对298份临床样品的测试结果,试剂盒的DSp为99.2%、DSe为91.7%;试剂盒对EHP阴性样品及强阳性样品的检测重复率为100%,弱阳性样品检测重复率为95.8%;试剂盒在–20℃和–40℃条件下分别可保存7个月和12个月以上。本研究表明,本实验室研制的EHP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具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和稳定性强等优点,可满足对虾养殖现场对EHP的高灵敏度检测。 李英瑕 徐婷婷 刘爽 万晓媛 张庆利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 试剂盒 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讨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免疫保护机制及效果,本研究以添加不同剂量WSSV卵黄抗体制剂(0、0.2%和0.5%)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免疫28 d后使用WSSV进行人工感染,测定感染对虾的肝胰腺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感染后14 d内对虾的存活率。结果显示,WSSV感染3 d后,与未添加卵黄抗体制剂的对照组相比,0.2%免疫组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力显著升高,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显著降低,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凝集素基因(lectin)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脂蛋白基因(β-GBP-HD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5%免疫组对虾肝胰腺的SOD活力显著升高,ACP和AKP活力显著降低,Hsp7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β-GBP-HD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WSSV感染14 d后,0.2%和0.5%免疫组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48.89%和8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为0),且0.5%免疫组对虾存活率显著高于0.2%免疫组。特异性卵黄抗体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发病的进程,延迟对虾的发病和死亡时间,提高同期存活率。研究表明,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制剂可以调节对虾肝胰腺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能力。本研究为卵黄抗体抗WSS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在生产上使用卵黄抗体防控WSSV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仁宝 王一婷 张惠芬 宋晓玲 万晓媛 谢国驷 史成银关键词:卵黄抗体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抗病力 应用于对虾病原高通量检测的玻片微量检测系统 本发明属微生物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对虾病原高通量检测的玻片微量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设有检测扩增池的微量检测玻片、微量移液器以及用于可视化核酸扩增检测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检测池设有预包被的反应试剂和特定病原的特异... 黄倢 曹志 李晨 万晓媛 谢国驷 董宣一种反转录多重套式PCR检测引物 本发明属于基因型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反转录多重套式PCR检测引物,引物包括两条外引物和三条内引物,外引物扩增YHV‑1和YHV‑8的目的基因,产生目的条带;三条内引物搭配分别特异性的扩增YHV‑1和YHV‑8,产生两... 邱亮 黄倢 郭晓萌 张庆利 万晓媛 杨冰 王秀华文献传递 甲壳类病原的感染和药物筛选模型及其应用 本发明属于甲壳类病原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甲壳类病原血卵涡鞭虫和肌孢虫的感染和药物筛选模型及其应用。本发明所述模型所用的动物为短身大眼蟹(Macrophthalmus abbreviatus)和天津厚蟹(Helice... 谢国驷 黄倢 刘正敏 杨柳鑫 毕竞男 万晓媛 王海亮 史成银 张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