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卉

作品数:30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细胞
  • 10篇动脉
  • 8篇动脉粥样硬化
  • 7篇同型半胱氨酸
  • 7篇半胱氨酸
  • 6篇蛋白
  • 6篇心房
  • 5篇内皮
  • 5篇房颤
  • 5篇氨酸
  • 4篇心病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房肌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3篇淀粉样
  • 3篇淀粉样变
  • 3篇信号
  • 3篇血管
  • 3篇树突

机构

  • 23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杭州市红十字...
  • 3篇浙江大学
  • 2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浙江省中西医...
  • 1篇浙江省公安厅
  • 1篇杭州市第二人...
  • 1篇余杭区第一人...

作者

  • 30篇严卉
  • 17篇朱建华
  • 10篇陈君柱
  • 4篇李闪
  • 3篇张力
  • 3篇陈瑜
  • 3篇朱军慧
  • 3篇胡申江
  • 3篇王兴祥
  • 3篇朱伟国
  • 3篇陶谦民
  • 2篇胡晓晟
  • 2篇郭晓纲
  • 2篇倪一鸣
  • 2篇周逸蒋
  • 2篇孙培钰
  • 2篇尚云鹏
  • 2篇孙坚
  • 2篇杨玮
  • 2篇张芙荣

传媒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格列酮下调DC—SIGN蛋白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黏附和迁移
2008年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调节树突状细胞(DC)黏附和迁移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Pio及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1拮抗剂(GW9662)干预DC24h,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io对表达DC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IGN)的影响,细胞黏附试验检测Pio对DC黏附功能的作用,细胞迁移试验检测Pio对DC迁移功能的作用。结果(1)Pio呈浓度依赖性下调DC.SIGN蛋白的表达,在Pio1.0μmol/L时Dc-SIGN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0.96±0.09,对照1.25±0.23,均P〈0.05),Pio 10μmol/L时减少更明显(0.80±0.08,均P〈0.01),GW9662干预组(1.10±0.12,均P〈0.01)蛋白表达量增加;(2)在Pio 1.0μmol/L时DC黏附和迁移降低(10.8%±2.0%和24.6%±0.5%,均P〈0.05),Pio 10μmol/L时降低更明显(7.6%±1.5%和23.4%±3.0%,均P〈0.01),GW9662干预组DC黏附和迁移增加(12.1%±1.9%和26.8%±0.8%),经抗DC—SIGN抗体作用后DC黏附和迁移较对照降低(5.7%±0.9%和23.2%±2.9%,均P〈0.01)。结论Pio能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下调DC-SIG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DC的黏附和迁移功能。
严卉朱伟国李闪范芳燕孙培钰朱建华
关键词:树突细胞动脉硬化吡格列酮
缝隙连接蛋白在房颤心房肌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血栓栓塞等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使患者中风发生率和死亡率成倍增高.然而造成这种心律失常的始动因素和维持因素尚不明确.房颤是心血管难题之一,是心律失常...
严卉
关键词:缝隙连接蛋白细胞外调节激酶钙调磷酸酶房颤
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40、43表达改变与心房颤动的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缝隙连接蛋白(Cx)40、43表达的改变,探讨Cx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39例接受开胸手术者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手术时取右心耳及左心房各约100mg,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心房肌Cx40、Cx43表达量与分布的改变。结果:房颤组Cx40表达量在左心房、右心耳较窦性心律组高,Cx43表达量在左心房较窦性心律组高,在右心耳无差异。免疫组化显示房颤组 Cx40、Cx43均分布紊乱,聚集于胞浆式核周。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Cx40、Cx43表达增高,且分布异常,提示心房肌Cx40、Cx43表达改变与心房颤动的发生与维持有关。
严卉陈君柱倪一鸣
关键词:心房颤动窦性心律免疫组织化学
外周血CGRP、SP水平及HR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水平和心率变异(HR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分析17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35例诊断为冠心病,其中单支病变54例,双支病变41例,三支病变4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37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入选患者的CGRP、SP水平和动态心电图检测HRV.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CGRP含量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其中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与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比较,CGRP含量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血浆SP含量均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正常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双支病变组的患者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每5mm的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 index)在冠心病三支病变的患者中均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及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1),在双支病变的患者中均低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CGRP水平降低,CGRP、SP、HRV有关参数的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密切关系,CGRP、SP与HRV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危险性的指标.
沈盛晖朱建华严卉
关键词:P物质心率变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血管内皮氧化应激调节树突状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
林乐清朱建华朱伟国严卉李闪王斌刘晓燕陈玉林励伟芬
该项目通过研究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氧自由基的影响,观测同型半胱氨激活的内皮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粘附和迁移功能的作用,并探索其作用的信号转导机制。从而提出同型半胱氨可能通过诱导血管内皮氧化应激,激活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通...
关键词: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血管内皮细胞氧自由基树突状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血浆内皮脂酶水平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血浆内皮脂酶(EL)水平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152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血浆EL水平,并与无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比较。同时分析EL水平与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及体质量指数等)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血浆EL水平较对照组高(<0.01)。多元性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体质量指数、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及C反应蛋白均对EL水平有重要影响(<0.05)。结论血浆EL水平检测对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危险评估价值。
徐建朱建华严卉黄成林史明娟倪国贞冯天元
关键词:冠心病内皮脂酶
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病例讨论——法布雷病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讨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病例讨论的罕见病例,法布雷病。方法 以参加培训的专科医师为主体,通过远程视频平台,联合全国心血管病学专科基地,对病例进行讨论,经过抽丝剥茧,提出初步临床诊断和治疗意见,最后由专家进行点评。结果 该病例最终诊断明确并予以规范治疗。结论 通过对本病例的讨论,最终形成了对心肌肥厚完整的诊疗思维,该过程对专科医师临床思维训练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王凯李闪郭晓纲严卉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同型半胱氨酸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
王战坤王兴祥黄朝阳朱军慧高海女孙坚严卉
冠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传统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肥胖等,新近研究证实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高Hcy参与冠心病发病的多个环节,机制十分复杂,其中内皮功能障碍是...
关键词: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冠心病
非杓型高血压与血尿β_2微球蛋白的关系
2000年
目的 :研究非杓型与杓型高血压和血、尿 β2 微球蛋白的关系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和血、尿 β2 微球蛋白的测定 ,将患者分成非杓型与杓型两组 ,比较两组之间血、尿β2 微球蛋白的差异。结果 :非杓型与杓型两组之间血、尿β2 微球蛋白浓度测定差异显著。结论 :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比杓型高血压更严重 ,动态血压结合血、尿 β2 微球蛋白浓度测定 。
严卉何炳荣徐正明许轶洲
关键词:动态血压非杓型高血压Β2-MG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该文研究人员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与正常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检测,以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与传统危险因子的相关性以及检测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意义.结论...
严卉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