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高波
- 作品数:63 被引量:226H指数:8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外源褪黑素对低温胁迫下大豆V1期幼苗光合荧光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7
- 2020年
- 为缓解东北春大豆产区大豆苗期低温冷害,通过研究外源褪黑素(melatonin,MT)处理对低温胁迫下大豆耐冷性的影响,明确MT提高大豆耐冷能力的作用途径及适宜浓度。以绥农26为供验试材,设置盆栽培养,在大豆V1期(一节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MT(0、50、100、200μmol·L-1),3 d后进行4℃低温处理,5 d后取样分析低温胁迫下喷施不同浓度MT对V1时期大豆光合特性、活性氧代谢、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温胁迫不喷施MT相比,喷施MT处理能增强低温胁迫下叶片光合作用,Pn、Gs、Tr及光合色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随着外源MT浓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Chl a/b显著下降;保护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APX(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Pro(脯氨酸)含量及植株根冠比显著上升,且在100μmol·L-1浓度处理时作用效果最明显;MDA(丙二醛)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显著下降。综上可知,在低温迫下施加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大豆V1期光合速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膜脂过氧化反应并调节渗透物质含量,从而有助于缓解胁迫伤害,提高大豆幼苗耐冷能力。
- 李贺姜欣悦陈忠诚陈如男王华美曹亮金喜军任春元王孟雪张明聪于高波张玉先
- 关键词:大豆褪黑素低温胁迫
- 外源α-酮戊二酸对低氮下大豆氮同化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 2025年
- 为了探索能够增强大豆植株自身的氮同化作用的外源试剂,实现在减少氮肥施用量的同时不影响大豆生长及产量形成,从而保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以α-酮戊二酸为外源试剂,采用砂培的方式模拟低氮条件种植大豆,待其生长至V3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探究低氮条件下施用α-酮戊二酸对大豆生长发育、氮素同化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α-酮戊二酸处理有效地诱导了低氮下大豆植株的氮同化基因的表达,同时在低氮条件下进行α-酮戊二酸处理也可显著提高GS和GOGAT酶活性,增加植株体内氮同化产物,如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酰脲的含量。在低氮条件下,α-酮戊二酸处理显著增加了低氮水平下大豆植株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相比于未经过α-酮戊二酸处理的大豆植株分别提高了12.38%、9.52%和14.72%。因此,外源施用α-酮戊二酸可以促进低氮条件下大豆植株的氮代谢过程,提高低氮下大豆的产量相关指标。
- 宫逸高杰王华美梁昌志李婉婷温博文于高波张玉先
- 关键词:大豆Α-酮戊二酸氮同化
- 没顶淹水对敏感性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进行2、4、6、8 d没顶淹水处理并恢复3 d,研究不同程度淹水对水稻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淹水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和节间显著伸长,导致水稻徒长;光合色素及相对含水量下降;过氧化氢(H2O2)含量逐渐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先升后降,在没顶淹水4 d时达到顶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升后降,在没顶淹水6 d时分别增加80.91%和51.5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没顶淹水8 d比对照增加66.59%,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相对稳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先升后降,在淹水4 d时增加78.82%。去水恢复后水稻幼苗仍倒伏,所有处理的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均增加,淹水2和4 d后恢复的水稻根冠比上升,淹水6和8 d后恢复的水稻根冠比下降;MDA和H2O2含量持续增加,促使CAT和APX活性相应增加,以参与活性氧的清除。结果表明,淹水导致光合色素含量和植株相对含水量下降,酶促和非酶活性氧防卫系统急剧开启,根冠比失调、植株营养失衡,全株徒长和去水倒伏;恢复期通过提高CAT和APX活性,清除不断增加的活性氧,淹水处理的程度不同,根冠比变化不同,恢复机制也不同。
- 马丽峰李佐同杨克军赵长江徐晶宇杨荣斌于高波赵莹石新新许艳梅刘承闫博巍
- 关键词:水稻淹水抗氧化酶活性
- 油菜素内酯促进番茄体内百菌清降解中谷胱甘肽相关解毒途径的机理研究
- 农药的过量及不合理使用不仅对作物生长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造成了蔬菜和环境中农药残留的超标,对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已经构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存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因此,对农...
- 于高波
- 关键词:谷胱甘肽油菜素内酯农药降解谷胱甘肽S-转移酶番茄百菌清
- 四种农药对番茄叶片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2017年
- 为了揭示农药对番茄叶片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番茄为试验材料,利用四种具代表性杀虫剂,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苏云金杆菌、噻虫嗪分别处理番茄叶片,并测定其APX、PPO、CAT、POD酶活性及相应的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农药杀虫剂处理番茄后,番茄叶片蛋白含量受到除苏云金杆菌处理外的其他农药处理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番茄叶片的抗氧化系统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以响应农药处理,但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小。APX、PPO、CAT酶活性在农药处理后12 h^1 d期间达较高水平,POD酶活性在噻虫嗪、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三种农药处理后,均在3 d时达到最高值,7 d左右恢复至对照水平,但这种差异因农药种类的不同存在着一定差异,其中毒死蜱对番茄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与其他农药相比有所不同。
- 于高波杜康健李贤张光辉赵长江魏金鹏
- 关键词:番茄农药抗氧化酶
-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绥农26大豆鼓粒期叶片碳氮代谢调控的途径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鼓粒期是大豆碳氮代谢最复杂的阶段,干旱胁迫必然限制鼓粒期大豆碳氮同化、分配和转移,影响大豆产量的形成。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明确了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鼓粒期大豆抗旱和碳氮代谢的生理调控效应。本研究通过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来确定褪黑素对大豆干旱条件反应的一些重要的碳氮代谢基因和途径。转录组分析表明,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褪黑素处理的大豆叶片共同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有37个和493个。上调的基因中存在着直接和间接参与碳氮代谢的功能基因,包括正向调控的参与半胱氨酸合成、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葡萄糖代谢等途径关键基因。代谢组分析发现,与干旱胁迫处理相比,正常供水和干旱胁迫下喷施外源褪黑素处理的大豆叶片共同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分别有17个和43个,上调的代谢物中绝大部分(14/17)属于氨基酸、脂质、有机酸和碳水化合物,进一步揭示了外源褪黑素能够提高大豆碳氮代谢与抗旱的能力。结合转录组和代谢组分析发现,褪黑素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和淀粉蔗糖代谢途径,促进干旱胁迫下b-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提高了L-天冬酰胺和6-磷酸葡萄糖代谢物的含量,最终提高了大豆的抗旱性。
- 曹亮杜昕于高波金喜军张明聪任春元王孟雪张玉先
- 关键词:褪黑素大豆碳氮代谢
- 不同轮套作方式对黄瓜产量及其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 温室栽培黄瓜长期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导致土壤微生态环境恶化,致使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病害严重发生。生产上经常通过轮套作改善土壤微环境,减轻土传病害,提高产量,避免连作障碍。本研究以黄瓜为试材,...
- 于高波
- 关键词:黄瓜温室栽培增产效果土壤环境
- 文献传递
- 与甜瓜雄性不育ms5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SA3-2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甜瓜雄性不育ms5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BSA3‑2及其应用,所述分子标记BSA3‑2的引物序列为:BSA3‑2F:TGCTTATGTGAGTGAGTCTGCTGAC,BSA3‑2R:CAATGGTGT...
- 盛云燕于高波纪鹏郭晓红魏金鹏李德泽史闯
- 文献传递
- 基于RAPD技术分析盐胁迫对大豆幼苗根系DNA的损伤被引量:4
- 2022年
- 盐胁迫是自然界中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盐胁迫能够诱导作物产生DNA损伤,从而对作物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害。本研究选取12对随机引物,使用随机扩增多态基因(RAPD)技术,分析0~150 mmol·L^(-1) NaCl处理5天对大豆幼苗根系造成的DNA损伤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NaCl处理能够显著减少大豆幼苗的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幼苗鲜重和幼苗干重。同时,对大豆幼苗根系造成显著的DNA损伤,并且损伤的程度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加重。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1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RAPD多态性片段数量为72~89个。其中,使用随机引物2和9扩增出的RAPD多态性片段条带清晰,且数量大于10个,可作为利用RAPD方法分析盐(NaCl)胁迫造成大豆DNA损伤的合适引物。
- 陈素玉赵强于高波任春元张玉先
- 关键词:RAPD随机引物
- 一种东北地区玉米与大豆轮作高效施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东北地区宽台大垄玉米与大豆轮作高效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玉米采用宽台大垄双行种植,种肥同播,播种深度为镇压后3‑5cm,肥料于基肥一次性施用;每公顷玉米专用肥的施肥量为500‑600kg;S2...
- 张明聪张玉先金喜军王孟雪任春元于高波曹亮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