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姗
- 作品数:7 被引量:1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鄱阳湖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提高农作物生产的碳效率是实现低碳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减排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主要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碳投入量和产出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农业碳效率进行了估算,分析了研究区农作物生产碳效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从2000年的9.27 kg·kg-1(CE)增长到2010年的10.16 kg·kg-1(CE),经济效率由2000年的10.73 Yuan·kg-1(CE)下降到2010年的9.25 Yuan·kg-1(CE),生态效率从2000年的1.76 kg(C)·kg-1(CE)上升至2010年的1.94 kg(C)·kg-1(CE);(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碳效率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效率区大都集中于该区的东南部地区,低效率区主要集中在九江地区各县(市);(3)在碳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农作物碳的生产效率受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作物经济产量的影响,经济效率受粮食产量和价格的影响,生态效率则主要受农业碳产出的影响。(4)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大部分县(市)为碳汇区,且高碳汇区逐年增多。
- 黄景裕尧波胡启武聂兰琴付姗
-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作物低碳农业
- 鄱阳湖天然湿地开垦前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 “围湖造田”是鄱阳湖区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典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在人多地少、与湖争地的时代背景下,鄱阳湖区湿地围垦面积多达1301km2。.开展鄱阳湖区典型天然湿地和围垦湿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对深入了解植...
- 付姗
- 关键词:天然湿地土壤化学群落类型水位梯度
- 鄱阳湖典型沉水植物分布区CO_2、CH_4释放日变化特征被引量:3
- 2014年
- 为进一步准确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探讨不同湿地类型碳排放特征与控制因子,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典型沉水植物分布区进行了 CO2、CH4释放的昼夜变化观测.结果表明:1)CO2、CH4释放均具有明显的单峰型日变化模式,释放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172.43-365.40 mg CO2· m -2·h -1、16.92-31.57 mg CH4·m -2·h -1;2)温度是影响 CO2、CH4释放的主要因子,CO2释放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相关性最显著,而 CH4释放速率与水温相关性最显著;CO2释放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敏感性指数 Q 10分别为2.6,3.0;3)观测日沉水植物分布区碳排放以 CO2为主,约占总碳排放的77.2%,CH4约占22.8%,考虑到两者的增温潜能,沉水植物区 CH4释放引起的温室效应高于 CO2.
- 聂兰琴付姗吴琴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CH4
- 南矶湿地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沿水位梯度的分布被引量:21
- 2015年
- 2013年11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水位梯度测定了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7种植物群丛下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研究了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对水位梯度与植物群丛变化的响应,探讨了碳与养分比对土壤碳储量的指示作用。结果表明,0~30 cm深度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质量比分别为(16.27±4.18)mg/g、(1.28±0.24)mg/g和(0.77±0.14)mg/g;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35~30.86、3.61~52.19和0.52~4.31,其平均值分别为(12.60±5.40)、(19.73±13.28)和(1.58±0.90);随着水位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变化,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发生显著变化,且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有机碳含量,氮磷比的变化主要受控于全氮含量;岗地、天然堤、洲滩和水域0~3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分别为4 103.57 g/m2、8 248.01 g/m2、5 143.58 g/m2和2 225.57 g/m2;随着碳氮比的增大,有机碳储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
- 付姗吴琴尧波聂兰琴黄景裕胡启武
- 关键词:化学计量比水位梯度植物类型鄱阳湖
- 鄱阳湖湿地优势植物叶片-凋落物-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68
- 2016年
- 2013年11月初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菰(Zizania latifolia(Griseb.))、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红穗苔草(Carex argyi)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等6种优势植物新鲜叶片、凋落物及表层0—15cm土壤样品测定了碳(C)、氮(N)、磷(P)含量,以阐明不同物种、不同生活型间C、N、P化学计量差异,探讨化学计量垂直分异。结果表明:1)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叶片380.6—432.2 mg/g,15.3—32.6 mg/g和1.3—2.0 mg/g;凋落物345.4—416.1 mg/g,10.8—20.8 mg/g和1.1—1.7 mg/g;土壤15.0—38.1 mg/g,1.2—3.1 mg/g和0.7—1.1mg/g,不同物种间叶片、凋落物及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且叶片C、N、P含量显著高于凋落物与土壤。2)土壤C∶N、C∶P及N∶P值显著低于叶片与凋落物,且土壤C、N、P化学计量关系与凋落物更为密切,凋落物的C∶N、N∶P分别能解释土壤C∶N、N∶P变异的35%、18%。3)挺水植物与湿生植物之间叶片C∶N、N∶P值差异显著,C∶P则差异不显著,凋落物C∶N、C∶P与N∶P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 聂兰琴吴琴尧波付姗胡启武
- 关键词:鄱阳湖湿地养分化学计量比
- 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9
- 2014年
- 通过构建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采用碳转化系数法对江西省县域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并分析了2000-201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00年的230.85万t增长到2010年的290.51万t,不同年份农业碳排放均主要源于化肥施用与农业机械使用;(2)全省农业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均集中于鄱阳湖周边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水平,空间分布上与碳排放量相比更为均衡;(3)江西省县域间农业碳排放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明显扩大的趋势;(4)生产效率、结构、劳动力等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农业经济发展则促进碳排放量增加,农业碳排放还受社会、政策等影响。
- 尧波郑艳明胡丹聂兰琴付姗胡启武
-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县域
- 鄱阳湖沙山植物叶片与土壤C:N、C:P沿沙化梯度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5年
- 在鄱阳湖多宝沙山沿沙化梯度测定了17种常见植物叶片及土壤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含量,以阐明沙山常见植物种与土壤C∶N、C∶P分布特征及对沙化的响应,为沙山植被恢复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1)植物叶片C∶N、C∶P分布范围为18.5~127.3、169.8~507.1,平均值分别为43.1、341.8;土壤0~10、10~30、30~50cm层C∶N变化范围分别为9.8~46.3、2.4~46.5和3.7~45.0;相应土层C∶P范围分别为19.8~75.9、3.0~90.5和4.7~76.5。(2)植物C∶N、C∶P对沙化的响应模式一致,均表现出在重度沙化区数值最小;土壤C∶N随沙化程度增加表现出降低趋势,而C∶P则表现出增加趋势,二者对沙化的响应不一致。(3)植物C∶N、C∶P变化主要取决于叶片的N、P含量;土壤C∶N的变化受控于土壤N含量;C∶P变化则决定于土壤有机C含量。
- 付姗吴琴郑艳明胡启武
- 关键词:化学计量学碳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