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桂玲
- 作品数:44 被引量:62H指数:4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家长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一起儿童转换型癔病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家长作用的体会
- <正>目的:说明家长在儿童癔症转换型集体发作的心理治疗中作用是重要的。方法:通过详细了解卫辉市柳庄乡庞村小学 32例预防接种引发儿童癔症集体发作的过程,仔细观察分析家长在儿童心理治疗中的作用。结果:32例儿童癔症集体心理...
- 郑素华付桂玲马道瑞
- 文献传递
- 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和血糖水平与其预后关系的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NO)及血糖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窒息新生儿脐血NO和血糖水平进行检测,并与32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窒息组的脐血NO2-(43.74±13.20)μmol/L、血糖(5.63±1.2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脐血NO2-(27.28±9.52)μmol/L和血糖(3.65±0.79)mmol/L(P<0.01);重度窒息组脐血NO2-(60.17±9.93)μmol/L和血糖(7.25±0.54)mmol/L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36.72±6.33)μmol/L和(4.93±0.53)mmol/L(P<0.01);NO和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且脐血NO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密切相关。结论新生儿窒息脐血NO和血糖水平的测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金瑞玲付桂玲王宇
-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脐血一氧化氮缺血缺氧性脑病
- 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和血糖水平与其预后关系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 (NO)及血糖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窒息新生儿脐血NO和血糖水平进行检测 ,并与 32例正常新生儿比较。结果 窒息组的脐血NO-2 (43.74± 13.2 0 μmol·L-1)、血糖 (5 .6 3± 1.2 0m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脐血NO-2 (2 7.2 8± 9.5 2 μmol·L-1)和血糖 (3.6 5± 0 .79mmol·L-1) (P <0 .0 1) ;重度窒息组脐血NO-2 (6 0 .17± 9.93μmol·L-1)和血糖 (7.2 5± 0 .5 4mmol·L-1)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 (36 .72± 6 .33μmol·L-1和 4.93± 0 .5 3mmol·L-1) (P <0 .0 1) ;NO和血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而且脐血NO水平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密切相关。
- 付桂玲郑素华张金华金瑞玲焦会琴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血糖预后
- 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7
- 2000年
- 李俭庆朱凤莲付桂玲钱惠茵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心肌酶ASTCPK
- 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水平的测定被引量:1
- 1997年
- 付桂玲韩子明朱凤莲金瑞玲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脐血一氧化氮
- 以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晚发性佝偻病52例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经检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左腕X线片,其中7例进一步经测定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后均诊断为晚发性佝偻病。应用维生素D3及钙剂治疗,1个月后疼痛消失39例,血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17例,血骨碱性磷酸酶异常7例均恢复正常。2个月后所有患儿症状均失,血碱性磷酸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完全可治愈。
- 廉鹏付桂玲
- 关键词:晚发性佝偻病骨碱性磷酸酶
- 更昔洛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联合苦参素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疗效。方法:比较48例婴儿CMV肝炎用更昔洛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前后肝功能、肝脾大小变化以及CMV检测指标的转阴率。结果:肝功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肝脾较治疗前明显缩小,差异显著(P<0.05)。血CMV-IgM、PCR-CMV-DNA转阴率分别为89.6%,80%。结论:更昔洛韦、苦参素注射液联合治疗CMV肝炎有较好疗效。
- 盛凯付桂玲盛伟
- 关键词:更昔洛韦苦参素巨细胞病毒肝炎
- 小儿急性颅内出血98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颅内出血的临床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98例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8例患儿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及颅内出血(ICH)32例,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30例,颅脑外伤12例,脑血管畸形12例,血小板减少症4例,血友病1例,出血性脑炎1例,急性白血病2例,脑肿瘤出血2例,原因不明2例。其中18例放弃治疗,15例死亡(病死率15.3%)。结论颅内出血预后较差,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 盛凯李宝定付桂玲
- 关键词:颅内出血儿童
- 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分析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于2001-04/05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诊治的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患儿(年龄9~12岁)32例。所有病例在进行乙脑疫苗注射1h后,有头痛、头晕、发热、呕吐、胸闷、出汗、站立不稳、晕厥等主诉,检查无异常体征,符合儿童转换型癔症的诊断标准。因他们一直生活在农村,他们的家长对儿童癔症症状表现出过分关心和紧张。采取的干预措施为:①采取心理暗示疗法。根据每个人的病情不同,心理暗示治疗的次数和时间不同。每天1~3次不等,每次3~5分。②对家长采取教育的方法。向家长讲解疫苗接种的科学道理,消除他们的顾虑;向家长讲明儿童癔症的特点及病因,以消除由家长所致癔症再次发作的这一诱因。③院方取消免费,补足以前欠费。主要观察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后发作的次数。结果:32例癔症儿童经心理治疗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心理治疗前1周发作5次以上者7人,三四次者17人,一两次者8人;心理治疗后1周发作两三次者6人,2次以下23人,3人因提前出院未统计。所有患儿经治疗10d后陆续出院,未随访。结论:32例儿童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存在患儿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存在亲子间情绪互动,还有家长间不良信息交流对儿童心理治疗的再影响等。家长在儿童转换型癔症集体发作心理治疗中的作用是重要的,角色是多重的。
- 付桂玲郑素华马道瑞
- 关键词:癔症
- 先天性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例先天性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以皮下结节、贫血、发热、肝脾肿大最为常见。本例曾先后误诊为荨麻疹、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骨髓检查可确诊。结论:先天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对不明原因皮肤损害的婴儿应做骨髓检查。
- 付桂玲石太新杨达胜
- 关键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