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改珍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朱仙镇木版年画题材田野研究
- 2014年
-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取材于历史、戏曲、神话、传说、故事、演义小说、现实生活等,从产生至今,题材内容有着相对的稳定性.按照题材的创作年代,目前开封朱仙镇仍在刻印的年画主要分为:建国前的传统年画、20世纪60年代新年画运动时期的新年画、成为物质文化遗产后的创新年画等三类,其中,传统年画题材在目前正在流通使用的题材中占到了73%以上,且不同艺人在持续的再生产过程中对传统题材的选择呈现出较大的共性;而创新年画则体现了更明显的多元化特征,艺人的个性更加彰显.在传统年画中,门神为主、多戏曲年画、重英雄情义、远离世俗、近代缺失等特征明显,共同表达了年画所承载的地方文化,更值得关注.
- 代改珍万建中
-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田野研究题材地方文化
- 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再生产——对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的田野研究
-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是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以宋文化为主题的现代旅游主题公园,以享誉中外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建设而成,试图再现千年之前北宋东京的城市风貌和社会生活。本文是对清明上河园的一项田野研究,目的在于考察它对宋文化...
- 代改珍
- 关键词:清明上河园文化再生产旅游体验《清明上河图》
- 文献传递
- 脱离乡土的乡土艺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年历程(2002~2012年)的田野研究
- 2013年
- 2002年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全面启动,2006年,木版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精英知识分子掀起的这场'抢救工程'上升为国家权力主导的'文化运动'。在这10年中,朱仙镇木版年画由实用的年俗物品迅速演变为收藏欣赏的文化艺术品,政府、知识分子、媒体、艺人、经纪人、社会受众等各个主体共同但不均质地构建了朱仙镇木版年画民俗文化的外价值,这种外价值反作用于年画民俗的内价值,对内价值一定程度上的动态重构,形成了新语境下的木版年画'民俗'。基于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近十年发展变迁的田野研究,本文将重点探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画民俗的外价值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内价值的反作用,以及内价值的变迁,同时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些其他问题。实际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成了各个权力主体交互影响的权力场域,被动的只是'遗产'本身。
- 万建中代改珍
-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力场域
- 脱离乡土的乡土艺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年历程(2002~2012年)的田野研究
- 2002年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全面启动,2006年,木版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精英知识分子掀起的这场"抢救工程"上升为国家权力主导的"文化运动"。在这10年中,朱...
- 万建中代改珍
-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力场域
- 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符号的凝视研究——以北京什刹海的游客体验为例被引量:3
- 2014年
-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什刹海地区为例,研究游客对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凝视。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凝视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元素主要有胡同、四合院、恭王府、三轮车、老字号、银锭桥、酒吧和寺庙等。游客类型的差异影响游客凝视的内容,文化型游客和观光型游客对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的感知体验要显著高于休闲型游客。游客凝视一项综合性的文化工程。游客凝视是一种权力,游客通过这种权力途径和权力行为参与到旅游地的社会性建构当中。什刹海历史街区传统民俗文化旅游符号传承了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途径主要有留住居住于此的老北京人、增加一些具有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参与性活动和文化表演等。游客对老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凝视,除了什刹海历史街区外,还有故宫、前门大栅栏、天安门和南锣鼓巷等。
- 代改珍
- 关键词:历史街区
- 脱离乡土的乡土艺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年历程(2002~2012年)的田野研究
- 2002年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抢救工作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全面启动,2006年,木版年画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精英知识分子掀起的这场"抢救工程"上升为国家权力主导的"文化运动"。在这10年中,朱...
- 万建中代改珍
-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力场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