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伟光

作品数:31 被引量:31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正交
  • 5篇正交试验
  • 4篇丹参
  • 4篇DNA条形码
  • 3篇药动学
  • 3篇鼠血浆
  • 3篇水提
  • 3篇中药
  • 3篇活性
  • 3篇活性部位
  • 3篇酚酸
  • 3篇分子鉴别
  • 3篇分子鉴定
  • 3篇高通量
  • 3篇高通量筛选
  • 3篇百合
  • 3篇百合属
  • 3篇标志物
  • 3篇大鼠血浆
  • 2篇丹酚酸

机构

  • 19篇中国中医科学...
  • 13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河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31篇任伟光
  • 18篇张翠英
  • 13篇黄林芳
  • 6篇陈恒文
  • 6篇李文涛
  • 4篇王阶
  • 4篇魏本君
  • 4篇郑司浩
  • 4篇黄世敬
  • 3篇董宇
  • 3篇李亚康
  • 3篇林森森
  • 3篇林兰
  • 3篇章洪
  • 2篇黄达
  • 2篇王冬梅
  • 1篇魏文龙
  • 1篇张盈颖
  • 1篇何庆勇
  • 1篇武拉斌

传媒

  • 5篇中国医院药学...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草药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西北药学杂志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药学学报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南药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植物学报
  • 1篇2014年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任伟光武拉斌降雪黄林芳
关键词:豨莶草奇壬醇
UPLC Q-TOF/MS法研究艾叶抑制EGFR激酶的活性部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寻找具有EGFR激酶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同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技术(UPLCQ-TOF/MS)对其活性部位进行分析和鉴别。方法艾叶药材经石油醚渗滤、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和水煎煮后,得到4个相应提取部位;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检测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激酶活性,于620、665 nm处测定荧光信号的变化及信号值,计算提取物对EGFR激酶的抑制率;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210~400 nm扫描,使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艾叶的乙酸乙酯部位显示较强的EGFR激酶抑制活性,IC50=8.848μg·mL-1;Q-TOF/MS测定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及结合文献鉴定艾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7个化合物,其中6个分别是芹菜素、棕矢车菊素、木犀草素、异泽兰黄素、β-谷甾醇、槲皮素,1个未知成分。其中棕矢车菊素、异泽兰黄素、β-谷甾醇为主要成分。结论首次发现艾叶具有抑制EGFR的激酶活性,推测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和甾醇类为抑制EGFR激酶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
任伟光林森森李文涛黄林芳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
基于DNA条形码的百合属分子鉴定
目的运用DNA条形码技术为鉴别百合属植物提供新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实验,并结合Gen Bank数据库序列,分析ITS、ITS2、psb A-trn H、mat K、rbc L五条常用条形码共978条序列在种内与种间变异、b...
郑司浩李亚康任伟光黄林芳
关键词:百合属DNA条形码分子鉴别ITS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是由如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丹参10-20份、黄连2-8份、人参3-9份、三七1-5份、葛根10-20份、赤芍7-17份、肉苁蓉5-15份、法半...
王阶张翠英郭丽丽陈恒文任伟光张盈颖何庆勇魏本君袁蓉
文献传递
山楂的研究进展与质量标志物的预测研究
2023年
目的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预测山楂的质量标志物。方法从亲缘学与化学成分特有性、质量传递与溯源、化学成分与有效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环境5个方面对山楂质量标志物成分进行预测与分析。结果结合文献研究确定枸橼酸、熊果酸、齐墩果酸、苹果酸、阿魏酸、绿原酸、金丝桃苷、槲皮素、异槲皮苷、芦丁、表儿茶素等成分为山楂的主要潜在标志性成分。结论建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UPLC)法同时测定多种成分或建立指纹图谱识别。对构建山楂质量控制及质量评价提供思路,便于建立山楂更加全面的质量控制及质量溯源体系。
任伟光张翠英
关键词:山楂
基于UPLC-Q-TOF/MS分析枇杷叶抑制EGFR激酶的活性部位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筛选具有EGFR激酶抑制活性的中药提取物,分析和鉴别其活性部位。方法:枇杷叶药材经石油醚渗滤、乙醇提取、乙酸乙酯萃取和水煎煮后得到4个相应的提取部位。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HTRF)法检测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激酶活性,计算提取物对EGFR激酶的抑制率。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210~400 nm扫描,使用ESI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果:枇杷叶乙醇部位显示较强的EGFR激酶抑制活性,IC50值为4.339μg·mL-1。Q-TOF/MS测定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及结合文献鉴定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16个化合物,包括12个已知成分与4个未知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山香二烯酸、2α-羟基熊果酸、熊果酸和儿茶素。结论:枇杷叶乙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类和酚类为其抑制EGFR激酶活性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为抗肿瘤新药提供依据。
任伟光刘德旺林森森李文涛黄林芳
关键词:高通量筛选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被引量:36
2021年
川芎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材,临床应用广泛。随着对川芎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有效成分及新产品研发得到广泛关注,具有良好应用开发前景。本文在对其资源分布、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和综述,根据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念,通过化学成分与成分有效性、成分可测性、入血成分、不同配伍中表达成分、贮藏温度几个方面对川芎质量标志物成分进行预测与分析,为完善川芎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基础和依据。
任伟光郭丽丽张翠英
关键词:川芎
宣痹安痛方中水提部分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优选宣痹安痛方水提部分提取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复方中8个指标性成分和浸出物的含量作为指标,采用综合加权评分法处理数据,对提取工艺中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进行考察。结果: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 h,其中提取次数有显著影响。结论: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稳定合理,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处方提供参考。
任伟光王阶张翠英陈恒文魏本君黄世敬
关键词:正交试验
中药基于调节神经递质的抗抑郁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7年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其病因复杂,已成为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神经生化学理论被临床药理充分肯定以用于阐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神经递质失衡是其中一重要因素。中药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在抗抑郁方面具有副作用小、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等独特优势。本文主要综述中药及其复方在调节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中药在抗抑郁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任伟光黄世敬吴玉林张翠英
关键词:中药神经递质抗抑郁
基于阿魏酸和丹酚酸B在大鼠血浆的药动学研究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对阿魏酸及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相互影响,进而探讨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方法:大鼠随机分为3组:阿魏酸组(0.5 mg·kg-1)、丹参多酚酸组(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阿魏酸与丹参多酚酸联合组(阿魏酸0.5 mg·kg-1、丹参多酚酸以丹酚酸B计给药50 mg·kg-1),尾静脉注射药物,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血浆经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后,采用UPLC测定血浆中丹酚酸B和阿魏酸的药物浓度,分别利用WinNonlin6.2软件和SPSS软件求算动力学参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面考察了线性方程、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及回收率等在内的方法学,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处理方法稳定可靠。经药代动力学及统计软件分析显示单用与联合用药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如半衰期(t1/2)、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等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阿魏酸和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显著影响药效成分阿魏酸及丹酚酸B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两药联用抑制阿魏酸的分布、加快清除、缩短作用时间;丹酚酸B情况与阿魏酸趋势相同,但影响要小些;通过比较阿魏酸和丹酚酸B的药动学参数,联合用药有导致其生物利用度降低的趋势。
张翠英章洪董宇任伟光陈恒文
关键词:阿魏酸丹酚酸B丹参多酚酸联合用药药动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