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立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农业育种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3篇小麦
  • 8篇选育
  • 7篇杂交
  • 7篇杂交小麦
  • 5篇冬小麦
  • 4篇冬小麦新品种
  • 4篇小麦品种
  • 3篇性状
  • 3篇光温
  • 3篇光温敏
  • 3篇二系杂交小麦
  • 3篇高产
  • 2篇多抗
  • 2篇多抗小麦
  • 2篇雄性不育
  • 2篇育种
  • 2篇育种模式
  • 2篇审定
  • 2篇农艺
  • 2篇农艺性

机构

  • 16篇北京市农林科...
  • 8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喀什地区农业...

作者

  • 24篇任立平
  • 18篇高新欢
  • 16篇赵昌平
  • 15篇田立平
  • 15篇单福华
  • 15篇张风廷
  • 7篇叶志杰
  • 5篇庞斌双
  • 4篇秦志列
  • 3篇戴惠君
  • 3篇刘建平
  • 3篇李兰波
  • 3篇苏世超
  • 3篇陈兆波
  • 3篇张胜全
  • 3篇王拯
  • 2篇张立平
  • 1篇刘丽华
  • 1篇廖琴
  • 1篇王志敏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种子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河北农业科学
  • 2篇北京农业(下...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小麦研究
  • 1篇Agricu...
  • 1篇农业科学研究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东北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19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二系杂交小麦的生物技术研究
赵昌平张风廷叶志杰戴惠君任立平秦志列李兰波
该课题通过生物技术(花药组织培养和外源DNA导入等)与常规育种方法间的有机结合,围绕小麦光温敏不育系和强优父本的创新、优良不育系的生态生理研究、超高产杂交小麦新组合的选育、二系法制种技术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全面...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生物技术
二系杂种小麦试验示范工程
赵昌平张风廷戴惠君叶志杰秦志列任立平李兰波
1998-2000年,在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的资助下,二系杂种小麦试验示范工程,取得了以下进展:通过对优良光温敏不育系的不同生态区试验和人工气候室实验,基本上确定了北京第一代优良光温敏不育系5个(BS210、BS20、B...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杂种
从收获指数探讨源库关系调控与小麦增产被引量:3
2022年
收获指数作为表征源库关系的重要参数,与作物产量关系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在小麦上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生态资源调节源库关系,实现小麦产量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几种途径,同时对收获指数的未来提高潜力进行了展望。
张胜全任立平王拯叶志杰高新欢董艳华陈兆波
关键词:源库小麦
群体调控对杂交小麦源库系统的影响
2022年
为明确杂交小麦群体调控对源库系统的影响,以二系杂交小麦品种京麦6号为研究对象,从群体结构、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等方面分析杂交小麦群体源库特征。结果表明,在源系统方面,增加密度可提高群体物质积累,但花后物质积累与密度增加未表现出同步增长关系,中高密度处理花后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花后物质积累比例、花后物质生产力随密度增加基本呈降低趋势,花前贮藏物质转移率和贡献率基本表现为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在库系统方面,杂交小麦库容建成受密度影响不显著,库容量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中低密度条件下穗叶比值、粒叶比值等较高,杂交小麦具备群体库容大而稳、库源比例高的特性;随播种密度的增加,杂交小麦产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在225×104~375×104/hm^(2)播种条件下较高。构建合理源库系统,应用库源比例高、源功能强而持续、分蘖成穗能力高、贮藏物质再分配利用效率高的品种,采取控制种植密度、适度减少投入的栽培策略,有利于实现杂交小麦花后“增源、强源”目标,构建源库系统平衡群体,对杂交小麦产量进一步提升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张胜全王拯杨卫兵任立平叶志杰高新欢高建刚娄鸿耀杜冰陈兆波
关键词:杂交小麦库容量
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京冬24被引量:1
2014年
京冬24号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眼于协调高产与稳产,采用“以粒大为特点,穗粒重为优势,同时兼顾产量三要素协调发展”的中间型育种模式,成功选育的小麦新品种,其亲本组合为京核951/原冬93(3).2005-2007参加天津区试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天津市品种审定,编号津审麦2007005.2006-2008年参加北京市节水区试和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北京市审定,编号为京审麦2009001.
单福华田立平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关键词:多抗品种审定杂交小麦育种模式
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全面分析和比较小麦新品种京冬23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北京节水区域试验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小麦品种京冬23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结果表明,京冬23号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协调,其平均产量在参试14个品种(10个点次试验)中位居前列,在北京节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平均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4.5%。京冬23号小麦品种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
田立平单福华高新欢任立平赵昌平张风廷
关键词:小麦
京花系列冬小麦品种的选育与主性状分析
2013年
分析了京花9号、京花10号小麦新品种的特征特性和产量要素,以北京区试结果为依据分析其生产利用价值。结果表明在北京市区试及生产试验中京花9号平均产量比对照京9428增产8.40%达到显著水平。京花10号平均产量比对照京411增产5.10%。
单福华田立平庞斌双刘建平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关键词:小麦品种选育性状分析
不同花粉密度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异交结实分析被引量:17
2007年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异;距恢复系0.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率较高,行间差异不显著;辅助授粉时,距恢复系1.0 m以内的不育系异交结实率和杂交种子重量的增幅最大,异交结实率最高可增加45%。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制种时播种宽度应控制2.0 m,并在花后8 d内,尤其是花后4~8 d进行辅助授粉,可实现较高异交结实率。
秦志列张风廷叶志杰任立平赵昌平王志敏
关键词: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异交结实花粉密度
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的选育、特性及应用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全面分析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2号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13—2016年)北京市区域试验节水组和(2014—2017年)国家区域试验北部冬麦区水地组结果为依据,采用与对照品种相比较的方法,分析小麦品种京花12号的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结果表明,京花12号的产量三因素协调,在北京市区试节水组中,2年平均增产8.25%,北京市区试生产试验中增产14.1%。在国家区试北部冬麦区水地组中,2年平均增产6.6%;在国家区试生产试验中增产11.1%。京花12具有较好的丰产、稳产和适应性。
单福华田立平王汉霞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赵昌平
关键词:小麦
高产稳产冬小麦新品种—京花11
2014年
京花11(区试代号京农10品16)是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常规冬小麦新品种。2006年配制单交组合,其母本为国审小麦新品种京冬17,其特点为矮秆、大穗大粒、高产稳产;父本为长6452。配置该组合目的是在保留京冬17号原有高产稳产特点的同时,选育出抗寒性和分蘖力好的新品种。2007年利用该组合花药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株系筛选。
田立平单福华高新欢任立平张风廷
关键词:冬小麦新品种高产稳产杂交小麦分蘖力矮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