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氧合
  • 1篇氧合指数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治疗
  • 1篇缺氧
  • 1篇缺氧性
  • 1篇缺氧性肺动脉
  • 1篇缺氧性肺动脉...
  • 1篇综合征
  • 1篇吸入
  • 1篇窘迫综合征
  • 1篇呼吸窘迫
  • 1篇呼吸窘迫综合...
  • 1篇机械通气
  • 1篇机械通气治疗
  • 1篇急性缺氧
  • 1篇急性缺氧性肺...

机构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任自力
  • 2篇白春学
  • 2篇宋元林
  • 2篇方智野
  • 2篇洪群英
  • 2篇钮善福

传媒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吸入NO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了解NO吸入治疗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以及不同模式吸入NO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给10条杂种犬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建立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吸入(25—30)×10-6NO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换用不同通气模式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吸入12%氧和88%氮混合气30min后平均肺动脉压上升至基础值的206.13%,吸入NO1~2min内平均肺动脉压开始下降,5min后处于稳定状态,从(2.02±0.99)kPa降至(1.23±0.35)kPa(P<0.02),基本恢复至缺氧前的基础值。在此过程中心输出量从(1.35±0.62)L/min至(1.34±0.62)L/min(P>0.05)、体循环阻力从(1075.02±565.08)(kPa·S)/L至(1072.85±525.30)(kPa·s)/L(P>005)均无明显改变。此外,在不同通气模式中(间歇正压通气-IPPV、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压力释放通气-APRV、反比通气-IRV)配合吸入NO均可观察到以上现象,各模式之间相互比较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基本无差别。吸入NO可以选择性降低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而不影响心输出量、系统循环阻力,不同通气模式并不影响NO的上述作用。
宋元林白春学洪群英方智野任自力钮善福
关键词:缺氧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吸入
机械通气治疗ARDS犬中两种氧合指数的判断价值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 :应用间歇正压通气 (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 (定容 )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 Biphasic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两种通气模式治疗 ARDS犬 ,探讨两种氧合指数 ( Oxygenation Index,OI)在判断治疗效果上的价值和地位。材料和方法 :杂种犬 10只 ,静脉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经口腔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应用油酸复制 ARDS动物模型 ,在预设呼气末正压 ( posi-tive end of expiratory pressure,PEEP)相同和动脉血 CO2 分压相同情况下 ,观察两种通气模式下部分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和血气分析的变化 ,分别计算 Pa O2 / Fi O2 ( OI1)和 MAP×Fi O2 × 10 0 / Pa O2 ( OI2 )( Mean Airway Pressure,MAP为平均气道压 ) ,并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 Bi PAP通气可在较低平均气道压下获得与 IPPV相同甚至更高的氧分压 ,OI1分别是 170 .63± 33.57和 156.0 8± 16.67( P>0 .0 5) ,OI2 分别是 19.0 3± 9.68和 30 .2 3± 10 .67( P<0 .0 5)。结论 :尽管 OI1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肺的氧合功能 ,但在机械通气治疗中由于未能考虑到平均气道压的因素 ,因而对评价通气模式和治疗效果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认为对机械通气患者应用 OI2
宋元林白春学洪群英方智野任自力钮善福
关键词:氧合指数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