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勇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篇电视
  • 2篇广播
  • 2篇广播电视
  • 2篇法律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视体制
  • 1篇对外电视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语境
  • 1篇谣言
  • 1篇遗产
  • 1篇源流
  • 1篇源流考
  • 1篇责任观
  • 1篇政治经济
  • 1篇政治经济学
  • 1篇秩序
  • 1篇社会责任
  • 1篇社会责任论
  • 1篇神话

机构

  • 11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科隆大学

作者

  • 11篇何勇
  • 1篇郑宁

传媒

  • 6篇现代传播(中...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青年记者
  • 1篇南方电视学刊
  • 1篇全球传媒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德国广播电视的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被引量:5
2007年
德国广播电视采用公共与商业双轨的媒介制度。自宪法而下的法律法规都秉持新闻自由的基本原则,并以形成自由的个人观点和自由的公共舆论为社会目标。德国广播电视的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呈现出地方性和社会化的特征。德国社会拒绝政府来管理广播电视,而是将广播电视的立法权诉诸地方。独立机构KEF和GEZ的建立使公共广播电视的财政脱离政府的管制,而各电视台内部建立的电视委员会也实现了公民社会对广播电视的民主控制。
何勇
关键词:媒介制度立法权
边界消融与制度重构:新媒体语境下的广播电视立法被引量:2
2022年
新媒体语境下亟待建立或重构适应视听传播发展的法律制度。正在制订的《广播电视法》以规范性、权利性和授益性回应时代需要,体现了法治思维对管理思维的扬弃,但在法律边界、立法技术、制度安排等方面尚待澄清和完善。切实提高立法质量,还需在底层逻辑上建立保护与尊重公民权益,发展与治理协调统一的价值取向和立法理念。
何勇杨晓璠
关键词:新媒体语境法律边界法治思维
主体责任观下的互联网管理模式转型被引量:7
2019年
"主体责任观"是我国针对网络媒体管理现状提出的新型网络规制思路。其基本内容是网站在内容管理中承担主体责任,监管部门的职责从"管内容"转变为"管主体",并以此构建主管部门与企业良性互动的、新型的网络监管模式。网络平台从被赋予"管理责任",到承担"主体责任",走过了近二十年的历程。此次变革是我国在强化网络安全、整合传播秩序的宏观要求下,从管理思路到管理模式的基础性转型。管理层希望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内容管理的"类监管"机制,创新"党管媒体"的基本模式,实现国家在新时代对于网络传播组织权的集约和重构。
何勇
关键词:互联网
秦汉诽谤法源流考
2015年
禁言传统与诽谤法的出现 我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禁言"的举措。《礼记·王制》1记载了商代对言论的"四杀"措施,"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2大意是有四种罪可以不审即杀,一是破坏秩序、另辟道统以乱政;二是庸俗色情、奇技淫巧以诱众;三是心怀险恶、奇谈怪论以疑众,四是装神弄鬼、算命占卜以惑众。
何勇
关键词:汉章帝
将德国的电视节目卖给中国?——从政治经济学上的考量被引量:1
2005年
由于中国数量巨大的用户,即使只能争取到很少比例的观众,德国电视节目也能获得巨大的超额利润。难怪德国节目商在计算了与中国进行节目交易的惊人收益时总是会血压骤升。另一方面。虽然中国的节目商未必会因为与德国进行节目交易的前景而呼吸急促。但是在这个交易中仍然存在惠而不费的超额利润。
曼弗雷德·考泼靳(Manfred Kops)何勇
关键词:电视节目政治经济学考量节目交易超额利润观众
由德国模式看双重体制下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困境被引量:3
2008年
20世纪80年代,德国广播电视体制由原来的公共体制垄断,逐渐转变为公共与商业体制双轨并存的媒介制度。双重体制将公共广播电视机构带入了直接的市场竞争。公共广播电视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公共电视自我评价以及社会评价标准的混乱。
何勇
关键词:社会责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的特征及治理被引量:24
2020年
谣言是信息不确定和不充分时期的社会表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网络谣言具有地方性、政策性和民生性的内容倾向,以及社群化、接触性和情绪化的传播特征。新冠肺炎疫情网络谣言的整治,治安处罚成为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谣言"的构成要件,以及责任认定等方面存在的含糊性和片面性,给公正执法带来了难度。应该从供给侧体系建设、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网络社区治理多方面建构符合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求的谣言治理体系。
何勇杨映瑜
关键词: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
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创新被引量:1
2015年
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教学是指以备战一年一度的普莱斯(Monroe E.Price)国际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为契机,针对国际传媒法案例进行的系统教学活动。牛津“普莱斯”传媒法模拟法庭比赛,以宾夕法尼亚大学传播学院教授普莱斯命名,由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牛津大学法律系、国际传媒律师协会共同举办。该项比赛将传播学与法学紧密结合,旨在检验学生对传媒基本规律、传媒法及其案例的掌握程度,以及法律书状写作和进行法庭辩论的能力。2014年,该项赛事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50多所知名高校参赛,可以说是各国传媒法教育水平的大检阅。
何勇郑宁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国际传媒传媒法教学模式
西方媒介问责的历史遗产和当代解释被引量:3
2017年
媒介问责的概念具有历史和当代、理论和实践的多重面相。从社会责任论下的可问责性开始,讨论媒介问责的历史继承性,继而从传播政策的角度讨论它的当代逻辑,以及在媒介治理语境下的现实发展。媒介问责机制并没有统一的范式,但是纠纷解决机制、道德规范的界定、公共参与机制构造了当代媒介问责的基本框架。在网络条件下,有效的媒介问责还取决于全社会媒介素养的提升。
何勇
关键词:社会责任论公共参与
象征符号与仪式传播:人类传播起源的重构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以凯瑞"传播的仪式观"为出发点,结合现当代的考古材料、民族志以及古史传说,对史前传播进行构架和解读。现当代的考古发掘和民族学研究表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进行象征物的制作,原始宗教(巫术—宗教)曾经贯通先民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生活。巫术仪式是人类传播活动的最早形态之一。"象征符号"很可能借助"使观念可感知"的功能首先占据了史前传播的核心地位。仪式表面上是象征符号的汇集,实际上是宇宙观和价值观的传递,并形成社会活动组织化和系统化的主要心理基础。
何勇
关键词:象征物巫术仪式神话秩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