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勇

作品数:14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梗死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炎症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S
  • 1篇导管
  • 1篇醒脑
  • 1篇醒脑开窍
  • 1篇醒脑开窍针刺
  • 1篇醒脑开窍针刺...

机构

  • 12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2篇何勇
  • 4篇夏明万
  • 4篇李军
  • 4篇郭焱雄
  • 3篇刘芳
  • 3篇石功亮
  • 2篇朱乐攀
  • 2篇全宏娟
  • 2篇李坚
  • 1篇曹青
  • 1篇段丛菊
  • 1篇张扬南
  • 1篇李佳
  • 1篇唐小滨
  • 1篇李晓丽
  • 1篇陈韶华
  • 1篇唐珂
  • 1篇陈昭明

传媒

  • 3篇湘南学院学报...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测定脑梗死患者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含量,探讨其临床意义,以期为研究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实验以160例脑梗死患者血清标本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为正常成人的100例血清标本作为对照组,检测二组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含量差别。结果: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脑梗死患者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且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含量与梗死范围有关。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浆蛋白C及蛋白S的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血浆蛋白C及蛋白S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低表达,二者在脑梗死患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检测血浆蛋白C及蛋白S可能对判断脑梗死的病情有重要价值。
陈韶华何勇曹青唐珂朱乐攀张扬南
关键词:脑梗死血浆蛋白C
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大鼠神经损伤的作用及与TLR4通路相关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大鼠神经损伤的效应及与Toll样受体(TLRs)通路相关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术后根据神经功能评分将符合条件的MCAO大鼠再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造模后24 h给予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连续14 d。采用Zausinger评分评价动物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测试评价动物的运动功能,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梗死边缘区内TLR4/胞内髓样分化蛋白88(MyD88)/核因子κB(NF-κB)通路mRNA和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同区域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24 h的神经功能评分最低,其后逐渐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第3天开始,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造模后24 h,治疗组转棒成绩和模型组无明显差异,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各时间点,治疗组成绩逐渐提高,从造模后3 d开始,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脑梗死体积大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脑梗死体积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TLR4、MyD88、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IL-1β、TNFα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治疗组mRNA、蛋白表达及炎性因子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够能下调TLR4/MyD88/NF-κB通路活性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进而改善神经元存活微环境,减轻神经缺血损伤。
全宏娟何旭丽夏明万何勇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醒脑开窍针刺法康复训练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
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成功脱机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急性非外伤性脑出血起病急、病情重,出血量大或脑干出血者常累及呼吸中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为急诊科或ICU收治的对象;脑出血患者当血肿增大以及周围水肿均可使颅内压升高,导致呼吸衰竭,应使用气管插管、机械通气[1]。近年来由于机械通气的应用,脑出血伴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嵋[2],
郭焱雄李军何勇唐小滨
关键词:中枢性呼吸衰竭非外伤性脑出血脑出血患者脱机并发
机械通气与鼻导管吸氧抢救重度CO中毒的疗效比较
2017年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和鼻导管吸氧对无法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的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的疗效,为抢救此类患者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将93例无法行高压氧治疗的重度CO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机械通气组(n=47)和吸氧组(n=46),分别使用机械通气和鼻导管吸氧两种治疗方法,观察并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机械通气组死亡3例,有效30例,发生CO中毒迟发性脑病14例,从入院至开始高压氧的时间(48.5±9.2)h,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例;吸氧组死亡7例,有效11例,发生CO中毒迟发性脑病28例,从入院至开始高压氧的时间(78.3±15.9)h,发生院内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与吸氧组者比较,机械通气组的有效率高、从入院至开始高压氧的时间短、CO中毒迟发性脑病发生率低(P<0.05),但院内获得性肺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高(P<0.05)。结论当无法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的CO中毒,积极行机械通气是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但需要积极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何勇郭焱雄段丛菊李军
关键词:机械通气吸氧CO中毒
槐耳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2024年
目的 探讨槐耳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脾虚型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PHC患者7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支持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上使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槐耳颗粒治疗,两组患者皆进行4周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实施观察,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B组总有效率(97.14%)显著高于A组(80.00%)(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均降低,且B组积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8^(+)、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8^(+)、CD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B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提高,A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的CD8^(+)水平低于A组,CD4^(+)与CD4^(+)/CD8^(+)水平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AST、ALT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ALT和TBIL水平显著减少(P<0.05),且B组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2%)高于A组(8.57%),但两组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皮疹、恶心呕吐及腹泻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均上升,且B组生活质量优于A组(P<0.05)。结论 槐耳颗粒联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PHC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指标,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
石功亮何勇颜艳倩
关键词:槐耳颗粒分子靶向药物临床疗效
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血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应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强化降血压治疗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机械取栓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接受直接脑动脉机械取栓术的AIS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接受相同的抗血小板方案:术后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术后24 h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联合氯吡格雷(75 mg,1次/d),术后28 h停用替罗非班。强化降压组术后静脉泵入降压药物将收缩压控制在100~120 mmHg,对照组术后将收缩压控制在120~140 mmHg。比较两组患者机械取栓术后24 h脑水肿加重程度,住院期间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脑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取栓后90 d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者比例。结果强化降压组脑水肿加重程度、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取栓后90 d mRS评分0~2分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比较脑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S机械取栓术后,强化降血压联合替罗非班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远期预后,且不增加脑血管再闭塞风险,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何勇夏明万刘芳石功亮
关键词:替罗非班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
早期气管插管联合镇痛镇静治疗脑梗死合并严重延髓麻痹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脑梗死常合并严重延髓麻痹,传统气管插管时机较迟,因长时间的延髓麻痹,导致治疗难度增大,预后变差。目的探讨早期气管插管联合镇痛镇静治疗脑梗死合并严重延髓麻痹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梗死并发严重延髓麻痹患者70例,分为早期插管组(35例)和传统插管组(35例),插管后均予以丙泊酚,瑞芬太尼镇痛镇静。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及插管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气管插管前病情危重程度及3个月时预后评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肺炎评分(AIS-APS)];全身并发症(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临床转归及预后:发病至插管时间,在ICU住院天数,长期无法拔管患者例数,可拔管患者插管至拔管天数。结果两组患者插管后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有好转(P<0.05)。与传统插管组比较,早期插管组能减少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P<0.05);肾功能衰竭有减少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传统插管组比较,早期插管组,发病至插管时间更短(P<0.05);在ICU住院天数更短(P<0.05)。长期无法拔管患者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可拔管患者插管至拔管时间,早期插管组更短(P<0.05)。3个月时,早期插管组预后较传统插管组好(NIHSS评分、GCS评分、mR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AIS-APS评分),均P<0.05)。结论早期气管插管联合镇痛镇静能减轻病情严重程度,能减少全身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病情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刘芳夏明万李坚石功亮何勇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气管插管镇痛镇静
肝癌组织中miR-206与VEGF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肝癌组织中miR-20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10例肝癌患者,收集肝癌组织和距离癌组织2 cm以上的癌旁组织,检测miR-206、VEGFA的表达量;随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分析肝癌组织中miR-206与VEGFA的相关性。在Targetscan网站进行miR-206靶向VEGF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肝癌组织中miR-206的表达量降低(0.45±0.13 vs.0.79±0.15),VEGFA的表达量增加(0.93±0.19vs.0.42±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Ⅲ期、低未分化、有血管侵犯的肝癌组织中miR-206的表达量明显低于TNMⅠ-Ⅱ期、高中分化、无血管侵犯的肝癌组织,VEGF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TNMⅠ~Ⅱ期、高中分化、无血管侵犯的肝癌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中miR-206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较miR-206低表达患者延长,肝癌中VEGFA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较VEGFA低表达患者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iR-206与VEGF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31,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06能够靶向结合VEGFA mRNA 3’UTR的第1526-1532碱基。结论肝癌中miR-206表达降低与VEGFA表达增加存在相关性,且与病理特征、远期预后有关。
朱乐攀刘芳李佳李晓丽何勇
关键词:肝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病理特征生物信息学
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6例。常规组选择常规疗法+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选择常规疗法+强化降脂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7.22%高于常规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TG(1.83±0.43)mmol/L、TC(6.61±0.92)mmol/L与常规组的(1.79±0.37)、(6.69±0.9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G(1.22±0.35)mmol/L、TC(3.52±0.49)mmol/L均低于常规组的(1.55±0.62)、(4.69±0.7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IL-6(14.81±2.51)μg/L、IL-8(114.82±5.59)pg/ml及hs-CRP(9.52±1.35)mg/L与常规组的(14.79±2.43)μg/L、(114.77±5.63)pg/ml及(9.63±1.43)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6(6.55±1.53)μg/L、IL-8(48.82±10.53)pg/ml及hs-CRP(1.79±0.32)mg/L均低于常规组的(9.72±2.59)μg/L、(69.72±5.69)pg/ml及(3.93±0.79)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强化降脂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李坚梁茉何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强化降脂血脂血清炎症因子
前降钙素原对脓毒症早期诊断和分级的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前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和分级的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3月入住急诊科的62例患者,其中脓毒症44例(其中严重脓毒症患者19例,一般脓毒症患者25例),非脓毒症的全身炎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反应患者18例;同期健康对照组21例。抽取静脉血2ml,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PCT。结果脓毒症组血清PCT浓度(6.34±5.75)μg/L高于SIRS组(0.64±0.11)μg/L和对照组(0.50±0.03)μg/L,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浓度(10.67±6.65)μg/L高于一般脓毒症组(3.06±0.10)μg/L,SIRS组血清PCT浓度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可以鉴别脓毒症和SIRS,并且PCT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正相关。PCT可以作为脓毒症诊断和分级的标志物。
李军郭焱雄何勇陈昭明
关键词:脓毒症前降钙素原标志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