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成轩

作品数:26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哲学宗教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哲学
  • 6篇文化
  • 4篇章太炎
  • 4篇儒学
  • 3篇哲学研究
  • 3篇儒家
  • 3篇思想史
  • 3篇唯心
  • 3篇唯心主义
  • 2篇地主阶级
  • 2篇心理
  • 2篇战国
  • 2篇战国时期
  • 2篇中国哲学
  • 2篇人学
  • 2篇人学思想
  • 2篇儒家思想
  • 2篇少数民族哲学
  • 2篇思想史研究
  • 2篇片断

机构

  • 25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市社会科...
  • 1篇中国大百科全...
  • 1篇中华书局股份...
  • 1篇人民出版社

作者

  • 26篇何成轩
  • 1篇牟钟鉴
  • 1篇钱逊
  • 1篇那薇
  • 1篇王国轩
  • 1篇肖万源
  • 1篇徐远和
  • 1篇王树人
  • 1篇葛荣晋
  • 1篇许抗生
  • 1篇马振铎
  • 1篇岑贤安
  • 1篇刘长林
  • 1篇李刚
  • 1篇王德有

传媒

  • 6篇孔子研究
  • 5篇哲学研究
  • 2篇中国哲学史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编辑之友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社会科学管理...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回顾与创新:...
  • 1篇陆荣廷与龙州...
  • 1篇02’中国北...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 1篇1984
  • 1篇1983
  • 2篇1982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章太炎的无神论思想及其向有神论的转变
1983年
章太炎从参加政治活动时起,就重视研究无神论和宗教问题,发表过许多议论,因而成为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他从精神不能脱离形体的观点出发,否认鬼神的存在。1906年以后,他从佛教唯心主义的立场看待宗教问题,以无神教反对有神教,以佛教反对基督教,最后竟向有神论投降了。早期的无神论思想 1903年以前,章太炎的自然观属于机械唯物主义。
何成轩
关键词:章太炎有神论无神论思想新宗教佛教理论唯识宗
荀韩李之比较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荀子和他的学生韩非、李斯都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荀子和韩、李虽为师生关系,但他们的思想学说却颇不相同。因为韩、李曾经师事过荀子,所以向来不少论者认为韩、李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治思想,而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有人明确提出,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史上由礼到法过渡的桥梁。有人把秦始皇、李斯所实行的一套政策,也说成是来源于荀子的学说,甚至把焚书坑儒的责任也算到荀子的帐上。谭嗣同指责荀子的思想“一传而为李斯,而其为祸亦暴著于世”(《仁学》)。梁启超也说:“曾谓李斯坑儒之祸,发于荀卿亦非过言也(李斯坑儒,
何成轩
关键词:荀子韩非子思想史秦始皇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说
夏商周时期中原华夏文化的南渐及其影响
1997年
夏、商、周(本文所论限定为西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已经进入阶级社会,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政权,制造发达的青铜器,创造并使用文字.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向周边地区浸润传播,同时也不断吸收周边各族的文化.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的融合与社会的进步,对于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何成轩
关键词:华夏文化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华夏族商王朝百越民族
从人的发现到人的禁锢──法家的人学思想及其演变被引量:3
1994年
何成轩
关键词:人学思想《左传》春秋战国时期
章太炎的相对主义真理观探索被引量:1
1982年
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是以革命家现身的。他在1906年6月出狱东渡日本之后,撰写了许多文章,阐扬推翻清朝、建立民国的思想;同改良派、立宪派论战,斗志高昂,文字犀利,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鲁迅全集》第6卷,第546页)。在革命潮流汹涌澎湃的形势下,章太炎提出了一整套以佛教法相唯识宗为基础和主干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何成轩
关键词:章太炎相对主义真理观唯心主义哲学立宪派改良派
壮族无神论思想述略被引量:1
1987年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而又历史悠久的一个民族。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壮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壮族文化,其中包括相当丰富的哲学遗产。本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对壮族无神论思想作一简略的描述。远古神话中的无神论倾向壮族具有自己独特的神话系统。在秦、汉以前,壮族属处于原始社会的历史阶段。那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人们的思维水平低下,知识非常贫乏,对自然界以及人本身的种种现象感到迷惑,无法理解和解释,由此产生了畏惧、依赖、崇拜心理,同时又想去了解、控制和驾驭它们。出于崇拜心理,产生了原始宗教;出于想了解、控制和驾驭的愿望,产生了神话。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①神话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远古时期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幼稚的看法。神话植根于人类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它仍然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只是经过人们头脑中幻想的三梭镜所折射改造罢了。远古初期,壮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生活斗争中,创作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例如《天地分家》、《姆六甲》、《布洛陀》、《布伯的故事》、《特康射太阳》、《妈勒访天边》等等。这些神话保留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和思想风貌的斑斑遗迹。
何成轩
关键词:无神论思想无神论者宗教迷信崇拜心理远古神话壮族民间故事
儒家思想与壮族传统礼仪文化--以南壮地区德保县为例
壮族聚居区素称"礼仪之邦",壮族人民历来讲究文明礼貌,注重礼仪礼节,形成独具特色的壮族礼仪文化。壮族传统礼仪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既与壮族固有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何成轩
关键词:儒家思想壮族礼仪文化
先秦儒学在中原的传播及其南渐趋势被引量:2
1997年
何成轩
关键词:华夏文化先秦儒学华夏族《汉书·艺文志》《左传》儒家学派
朱熹对儒学南传的贡献
北宋前期,范仲淹、欧阳修、胡瑗、孙复、石介等学者继承唐代韩愈、柳宗元的儒学复兴运动,大力提倡儒家思想。
何成轩
文献传递
《渴望》优劣谈
1991年
为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建设的关系,本刊自这期起,开辟"古今谈"专栏。这个专栏将就现实存在的文化现象,开展广泛深入的探讨。最近电视连续剧《渴望》在广大电视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一文化现象--"《渴望》现象"值得学术界重视。为探讨《渴望》与中国传统伦理的关系,以及引起如此广泛效应的真正秘密,《孔子研究》于1991年1月21日在北京孔庙举行了"《渴望》伦理思想座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宫达非、副会长辛冠洁、著名诗人林之、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以及北京学术界和新闻界30余人出席了座谈会。下面的一组笔谈是与会者为座谈会提供的发言稿,也有的是会后组织与会学者写的。这组笔谈反映了北京学术界部分人士对《渴望》的思考。
何成轩
关键词:渴望文化现象多面性现代文化建设电视观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