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辉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修复术
  • 6篇腔内
  • 6篇主动脉
  • 5篇腔内修复
  • 5篇腔内修复术
  • 5篇主动脉夹层
  • 5篇夹层
  • 4篇远端
  • 4篇疗效
  • 4篇STANFO...
  • 3篇前瞻性队列
  • 2篇队列研究
  • 2篇心肌
  • 2篇前瞻性队列研...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STANFO...
  • 2篇B型主动脉夹...
  • 1篇动脉弓

机构

  • 10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10篇余辉
  • 10篇马翔
  • 9篇马依彤
  • 3篇赵龙
  • 3篇孟凡华
  • 3篇汪浩
  • 3篇刘爱红
  • 2篇袁清华
  • 2篇廖静
  • 1篇姚永钊
  • 1篇于海滨
  • 1篇于子翔
  • 1篇曹雯
  • 1篇陈邦党
  • 1篇赵爱超
  • 1篇刘芬
  • 1篇张岳
  • 1篇白雪

传媒

  • 4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58例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9月-2013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35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为(51.65±11.71)岁,发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59∶1,249例患者出院诊断合并高血压病(69.55%),116例患者有明确的大量吸烟史(32.40%),201例具有典型疼痛症状(56.15%)。DeBakeyⅠ、Ⅱ、Ⅲ型夹层构成比分别为24.86%、12.57%和57.82%,不典型夹层壁间血肿占4.75%。Stanford A型患者住院死亡率(28.70%)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3.10%)(P<0.05)。结论血压控制不良为主动脉夹层主要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为剧烈疼痛,内科保守治疗是基础。及时正确诊断及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是降低AD病死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白雪余辉袁清华马翔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预后
腔内修复术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单中心前瞻性队列
张炜宗马翔马依彤余辉刘爱红孟凡华汪浩
腔内修复术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于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对比单纯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或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distal restrictive stent,DRS)的疗效差异。
张炜宗马翔马依彤余辉刘爱红孟凡华汪浩
乳鼠心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A2的定位及表达
2014年
背景:细胞周期素A2是调节细胞周期的关键因子,关于细胞周期素A2在乳鼠心肌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还不明确。目的:探索细胞周期素A2在C57乳鼠中的表达定位及表达,检测心肌细胞中增殖相关蛋白随着细胞周期素A2的表达而呈现的表达趋势。方法:C57乳鼠分别于出生后0,3,7,14,28 d处死,留取心肌组织,行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中细胞周期素A2、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磷酸组蛋白H3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周期素A2在出生后乳鼠中的定位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C57乳鼠出生后细胞周期素A2表达水平逐渐下调,直至第14天基本消失(P=0.001),且细胞周期素A2在乳鼠出生后0 d定位于细胞核中,在第14天时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至第28天时,基本消失。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出生后0 d表达最强,随后表达逐渐减弱。而反映有丝分裂期的特异性蛋白磷酸组蛋白H3随时间表达逐渐减少,且表达强度基本与细胞周期素A2表达减弱相一致。
赵爱超马依彤姚永钊曹雯于海滨余辉刘芬陈邦党马翔
关键词:乳鼠心肌细胞细胞周期增殖细胞核抗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腔内修复术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
张炜宗马翔马依彤余辉刘爱红孟凡华汪浩
应用烟囱技术治疗锚定区不足的主动脉弓部病变1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烟囱”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10月应用“烟囱”技术处理主动脉弓部病变的11例患者的方法、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左侧颈总动脉植入“烟囱”支架7例,左侧锁骨下动脉植入“烟囱”支架4例。1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存在少量I型内漏,1例患者术后出现运动性失语,2例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术后出现左上肢无力症状。随访时间5~32个月,术后出现运动性失语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时已完全恢复语言能力。2例左上肢无力患者随访过程中逐渐恢复,无肢体缺血坏死。5例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胸腔积液完全消失。1例术后有I型内漏的患者3个月后复查内漏消失。其余患者随访主动脉CTA未发现新增内漏,“烟囱”支架均通畅,降主动脉真腔直径显著扩大,假腔直径逐渐缩小,无大动脉支架和“烟囱”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烟囱”技术通过完全腔内方法重修分支血管,对于近端锚定区不足的Debakey Ⅲ型主动脉夹层提供了微创腔内治疗的机会。短期随访结果满意。但本组病例较少,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
张岳马依彤赵龙余辉马翔
关键词:腔内隔绝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
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实施微创主动脉介入治疗1例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在股动脉穿刺部位采用预先缝合技术实施经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16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例。本例患者先后分别使用传统技术与经皮预缝合技术行主动脉夹层支架腔内修复术,比较两种术式患者住院天数、术后监护天数、疤痕形成等情况。结果与传统股动脉切开术相比,经皮穿刺预缝合技术在住院天数、术后监护天数、疤痕形成情况明显优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术式。结论在实施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使用经皮穿刺预缝合穿刺口的技术,是替代股动脉切开安全可行的方法。
马翔余辉罗建方赵龙马依彤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经皮穿刺
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血栓抽吸装置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脉支架介入治疗应用血栓抽吸装置与单纯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个随机对照研究,共5177例患者,研究分为抽吸组与PCI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抽吸组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明显低于PCI组(OR=0.78,95%CI:0.62~0.99,P=0.04)。抽吸组与PCI组术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2,95%CI:0.65~1.31,P=0.64),但随访时间在180天至365天抽吸组术后死亡率明显低于PCI组(OR=0.63,95%CI:0.42~0.94,P=0.02)。抽吸组术后心肌灌注3级高于PCI组(OR=2.03,95%CI:1.37~3.0,P=0.004);术后TIMI3血流高于PCI组(OR=1.31,95%CI:1.11~1.54,P=0.001)。结论血栓抽吸装置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降低术后180天至365天的死亡率,减少出院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廖静余辉马依彤于子翔马翔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栓抽吸META分析
限制性支架在预防及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运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支架在预防及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的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腔内修复术近端锚定区不足、真腔被严重压缩及原支架远端出现新发破口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确定第一破口位置及远端是否存在破口,在主动脉造影下预先置入限制性支架同时,在第一破口及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行腔内隔绝术,必要时以"烟囱"支架重建左颈总动脉的血流。术后复查主动脉CT,观察疗效以及远端新发破口、支架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无Ⅰ型、Ⅲ型内漏发生,限制性支架内血流通畅。11例患者均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给予保护胃黏膜治后疗症状好转。术后随访1~20个月,主动脉内支架及限制性支架位置良好,无移植物相关渗漏发生,无截瘫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限制性支架对于预防及治疗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新发破口有重要作用,避免患者再次入院手术的痛苦。短期随访结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余辉马依彤袁清华马翔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腔内修复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联合限制性支架治疗2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远端限制性支架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术中的疗效.结果:远端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8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30~73岁,平均(49.80±12.71)岁.急性期治疗22例(均为急性复杂性夹层),慢性期治疗6例.主体支架直径为30~36 mm,长度150 ~ 200 mm;限制性支架直径为24 ~ 28 mm,长度为60~ 80 mm,其中覆膜支架23例,大口径裸支架5例.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观察Ⅰ型内漏3例,无截瘫发生.术后随访3~ 14个月,平均7个月,3例有明确Ⅰ型内漏的患者,术后3个月随访主动脉CTA检查显示内漏消失,1例患者术后第11个月发现肾衰竭,5例患者左侧肢体发凉,2例患者头晕,无脑卒中、截瘫及死亡.结论:联合限制性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较传统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余辉赵龙廖静马依彤马翔
关键词: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近期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