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翠梅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LSEP)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MLSEP和SLSEP检测,并与格拉斯哥(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MLSEP和SLSEP检查。结果入院后8例患者患侧波形消失(14.8%),健侧正常。MLSEP检测发现N35、P45和N60峰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且患侧明显高于健侧和对照组,而健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SLSEP检测患侧与健侧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MLSEP检测发现患侧仍明显高于健侧(P<0.05)。患者的GCS、MBI和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变化(P<0.05),患者预后呈好转趋势。N20和N60峰潜伏期与治疗前后GCS、MBI和NIHSS评分均相关(P<0.05),且以N60相关性最大。结论脑梗死患者患侧MLSEP峰潜伏期明显延长,潜伏期与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相关,且以N60波的异常表现及相关性最为明显,可将MLSEP和SLSEP联合应用以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 曾小雁贺婕苏微微肖丽萍穆斌何晓丹佟翠梅
- 关键词:脑梗死体感诱发电位
- SEPs和BAEP量化评估脑梗塞预后的研究
- 曾小雁肖丽萍苏微微佟翠梅贺婕穆斌何晓丹刘亦菲高岱佺
- 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来临,急性脑血管病越来越多的影响着老人的健康,故有关急性脑血管病的研究临床意义大。国内多集中在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或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评定预后,对象多集中在脑损伤患者或昏迷...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塞神经电生理急性脑血管病
- 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结合脑电频谱分析评定脑梗死预后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利用体感诱发电位(SEPs)潜伏期和脑电频谱分析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障碍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14d)时测定脑电图、SEPs。结果(1)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相关性。(3)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和疗程结束时SEPs潜伏期的差异与脑电频谱分析中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有相关性。结论(1)SEPs潜伏期的变化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可提供客观肯定的评定参数。(2)SEPs潜伏期的变化与脑电频谱分析结合有望为脑梗死预后提供定量分析的实验数据。
- 肖丽萍康志新吴宝水孙志华佟翠梅
- 关键词:脑梗死
- 利用脑电频域指标评定脑梗死的预后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利用脑电活动的主频分析以及慢波功率谱比值指标为脑梗死的预后提供客观可行的评定指标。方法选择脑梗死致肢体运动或感觉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脑电图的测定。结果脑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和疗程结束时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电频谱分析中主频分布、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脑电频谱分析中主频的分布均数在8Hz以下提示预后不良。脑电活动慢波相对功率谱比值越高提示脑梗死患者预后越差。
- 肖丽萍康志新吴宝水丁俊丽孙志华佟翠梅李淑爱
- 关键词:脑梗死脑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