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瑞玲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催化
  • 9篇催化剂
  • 3篇氧化偶联
  • 3篇上甲
  • 3篇偶联
  • 3篇加氢
  • 2篇担载
  • 2篇担载型
  • 2篇丁烯
  • 2篇氧化物
  • 2篇一氧化碳
  • 2篇失活
  • 2篇烷氧化偶联
  • 2篇甲烷
  • 2篇OCM
  • 2篇CH
  • 1篇丁烯氧化脱氢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碳
  • 1篇氧化脱氢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石油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锦州石油化工...

作者

  • 12篇侯瑞玲
  • 8篇薛锦珍
  • 7篇沈师孔
  • 6篇刘育
  • 5篇刘旭霞
  • 3篇李树本
  • 2篇张兵
  • 2篇余长春
  • 1篇周望岳
  • 1篇王弘立
  • 1篇徐法强
  • 1篇杨凤琨
  • 1篇高润雄
  • 1篇杨廷录
  • 1篇丁雪加
  • 1篇陈英红
  • 1篇王拴紧
  • 1篇余长春
  • 1篇冯良波
  • 1篇朱起明

传媒

  • 6篇分子催化
  • 3篇Chines...
  • 1篇合成橡胶工业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4
  • 1篇1991
  • 1篇198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滑石类复合氧化物在CO+NO反应中的应用被引量:28
2000年
制备了 Co Cu Al、Co Cu Mg、Co Cr Al、Co Ni Al等 4种水滑石类复合氧化物 .XRD谱图表明 ,在焙烧前 ,它们具有水滑石结构 .同时考察了它们的 CO+NO反应性能 .研究了催化剂组分对 CO+NO反应性能的影响和空速对催化剂 Co Cu Al反应活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具有组成 (摩尔比 )为 Co Cu Al(7∶ 1∶ 1)、Co Cu Mg(3∶ 1∶2 )、Co Cr Al(7∶ 1∶ 1)、Co Ni Al(5∶ 1∶ 1)的催化剂 ,在较低温度下对 NO的消除效果最好 ,且它们的活性顺序为 :Co Cu Al>Co Cr Al>Co Ni Al>Co Cu Mg.其中 ,前 3种催化剂都具有较高的低温活性 ,Co Cu Al类化合物在10 0℃可将 NO完全转化 .反应空速在 180 0 0 h- 1以下 ,对催化剂 Co Cu Al的低温活性影响不大 .
陈英红薛锦珍侯瑞玲刘育李树本
关键词:水滑石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汽车尾气
甲烷与二氧化碳在Na_2WO_4-Mn/SiO_2催化剂上反应制C_2烃及其反应机理的研究(英文)被引量:1
1998年
考察了Na2WO4-Mn/SiO2催化剂上甲烷与二氧化碳反应制C2烃及其反应机理,820℃时,C2烃选择性可达94.5%.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虽然甲烷的转化增加,但C2烃选择性逐渐降低.O2-TPD、CH4及脉冲实验表明,800℃脱附的表面晶格氧为活性氧物种,在催化甲烷活化的同时,CO2可在该催化剂上活化分解为活性氧物种(CO2→CO+O*).
刘育薛锦珍侯瑞玲刘旭霞李树本
关键词:催化剂钨酸钠甲烷二氧化碳
La_2O_3的负载方式对La_2O_3助Pd/SiO_2催化剂上的CO吸附和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1991年
利用in-situ FTIR,TPSR,TEM和CO加氢反应的活性测试,研究了助剂La_2O_3的不同负载方式对Pd/SiO_2催化剂的CO吸附和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a_2O_3作为助剂加入Pd/SiO_2中,能提高CO的解离和加氢能力,引起CO的吸附容量降低,这可能是由于部分还原的La_2Ox斑块修饰了钯粒子的表面所致。因此,La_2O_3助剂对Pd/SiO_2催化剂的吸附和反应性能的影响与La_2O_3的负载方式密切相关。这意味着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La_2O_3和表面钯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有直接影响。
黄怡侯瑞玲王家玺沈师孔
关键词:加氢催化剂
丁烯氧化脱氢用H-198催化剂的流化床中试开发被引量:2
1985年
本文报道了丁烯氧化脱氢用H-198催化剂的流化床中试开发的结果。考察了催化剂的长期稳定性,操作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以及在工业生产装置上进行了1000小时试生产验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365—375℃、丁烯空速为260—340小时^(-1)、氧烯比为0.65—0.75(摩尔比)、水烯比为8.5—11(摩尔比)、反应器入口压力为0.35—1.0公斤/厘米~2等条件下操作,可获真实收率60—63%,选择性90—91%,含氧化合物生成率(不含芳烃)0.4%,且不含有机酸,炔烃生成率 0.008%。这些结果再现了实验室所得数据。文中还将本工艺与美国 Petro-Tex公司绝热床丁烯氧化脱氢技术(Oxo-D)作了技术经济比较。
张国栋王宗祥罗钧王淑俊周望岳陈献诚杨凤琨侯瑞玲
关键词:催化剂丁烯氧化脱氢流化床沸腾床
甲烷分子在碱性催化剂上的吸附与酸碱活化机理被引量:4
1997年
以碳酸锶为甲烷吸附活化的模型催化剂,用切换瞬变应答、CH4(CO2)TPD等技术,对甲烷的吸附、碱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碳酸锶上的活化显示出明显的酸碱活化机理特征.瞬变应答及TPD结果均证明,甲烷在碳酸锶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其脱附温度约310℃.关联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及C2烃收率与催化剂表面SrO碱性中心浓度间有非常一致的顺变关系,因此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可能是甲烷的选择活化中心.
徐法强侯瑞玲薛锦珍刘旭霞沈师孔王弘立
关键词:甲烷碱性催化剂
担载型钴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CH_4还原NO反应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NOx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近年来,利用甲烷选择还原NOx引起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Co、Mn和Ni离子交换的ZSM-5分子筛具有较高的活性[1~3].但金属离子交换的分子筛催化剂有热稳定性差、易失活等缺点.最近已有金属氧化物用作甲烷还原NOx反应...
王拴紧薛锦珍侯瑞玲刘育李树本
关键词:催化剂天然气发动机一氧化氮
单斜及四方晶相ZrO_2催化CO加氢反应性能的比较被引量:15
1999年
研究了以纯单斜(m)和四方(t)晶相ZrO2为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尽管两种晶相催化剂均有较高的低碳烯烃的选择性,但是也发现了两者催化性能的显著差别.m-ZrO2催化剂对异丁烯有突出的选择性,而t-ZrO2催化剂,则只有乙烯和丙烯,几乎没有C4烯烃的选择性.室温下CO吸附的原位IR谱测试可见,只有在t-ZrO2催化剂上观测到不可逆含氧吸附物种.吡啶吸附的Raman谱显示出它们之间表面性质的差别,m-ZrO2催化剂表面存在等强度的Lewis和Bronsted酸中心,而在t-ZrO2催化剂表面几乎只有Bronsted酸中心.催化过程的一些模型分子电子结构计算也表明了ZrO2催化剂对低碳烯烃选择性内在的电子结构条件.
李文殷元骐高润雄侯瑞玲
关键词:二氧化锆加氢异丁烯合成气一氧化碳
O_2,CO_2,CH_4及C_2H_4在La_2O_3/MgO催化剂上吸附和反应的EPR与原位FT-IR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及原位FT-IR技术研究了O_2,CO_2,CH_4和C_2H_4在10wt%La_2O_3/MgO催化剂上的吸附和反应,用EPR谱观测到在至过1053K氧化处理后的催化剂表面存在O_2^-超氧离子,其g值为g_(xx)=1.999,g_(vv)=2.018,g_(zz)=2.061;来自于表面^(139)La同位素核(I=7/2)的超超精细裂分常数为A_(xx)=5.0×10^(-4)T,A_(vv)=7.6×10^(-4)T,研究表明,O_2^-是一种不稳定的表面氧种,在低温和脱碳酸根的表面上有利于O_2^-的存在.在473K左右的温度下O_2^-不与CH_4及C_1H_4反应,但在室温下可与CO_2作用生成一新的表面碳酸盐物种(红外吸收在1625cm_1,1335cm^(-1)),并导致其EPR信号消失.本文还对O_2^-和表面碳酸根在甲烷氧化偶联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沈师孔杨廷录冯良波侯瑞玲丁雪加
关键词:EPR氧化偶联稀土族
担载型钯催化剂上甲醇的分解机理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考察了甲醇在Pd/SiO2、Pd/La2O3上的分解,用甲醇的脉冲实验考察了两种催化剂的相对活性以及不同催化剂上产物的分布,用XPS考察了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用原位FT-IR作为辅助手段证实了产物中甲烷的生成。
苏彩丽朱起明薛锦珍余长春侯瑞玲沈师孔
关键词:甲醇钯催化剂一氧化碳加氢催化剂
加压条件下MgO/BaCO_3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性能及失活 Ⅰ.压力对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考察了MgO/BaCO3催化剂上加压条件下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压下甲烷转化率及C2选择性都明显下降,且当压力再恢复至常压后,其性能仍不能恢复,说明催化剂已经失活.XRD谱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表面有部分MgCO3生成.但是,活性相MgO部分碳酸化转变为MgCO3不是导致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因为MgCO3的分解温度远低于反应温度,常压下其性能应当恢复.SEM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的颗粒增大.XPS表征结果表明,加压失活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致使催化剂表面活性相MgO的浓度和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催化剂中的BaCO3向表面富积的过程中会部分覆盖活性相MgO,从而会使催化剂中MgO与BaCO3之间的协同作用遭到破坏,导致催化剂失活.
刘育刘旭霞薛锦珍侯瑞玲张兵余长春沈师孔
关键词:失活催化剂氧化偶联OCM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