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化疗
  • 4篇放化疗
  • 3篇晚期
  • 3篇细胞
  • 2篇同步放化疗
  • 2篇局部晚期
  • 2篇骨转移
  • 1篇带管出院
  • 1篇带管出院患者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疗
  • 1篇胸中段食管癌
  • 1篇亚群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判断
  • 1篇止痛
  • 1篇中段
  • 1篇中段食管癌
  • 1篇三维适形
  • 1篇三维适形放疗

机构

  • 9篇钦州市第二人...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傅博
  • 7篇吴建语
  • 4篇欧传活
  • 2篇文军程
  • 1篇王中洁
  • 1篇黄江河
  • 1篇周丹丹
  • 1篇陈进文
  • 1篇苏子梅
  • 1篇陈雪莹
  • 1篇张凤莲
  • 1篇彭志刚
  • 1篇廖钦梅
  • 1篇覃荣凤
  • 1篇吴华凤
  • 1篇黄伶茜
  • 1篇温桂华
  • 1篇陆琼兰
  • 1篇唐真武
  • 1篇刘有腾

传媒

  • 1篇华夏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内科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肺腺癌组织PD-1、PD-L1表达水平对晚期肺腺癌放化疗后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PD-L1)表达水平对晚期肺腺癌放化疗后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广西钦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初治确诊的肺腺癌患者114例的病例资料。对比分析肺腺癌组织PD-1及PD-L1表达阳性与晚期肺腺癌放化疗3个月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晚期肺腺癌组织PD-1或者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在放化疗3个月后预后效果均显著低于PD-1或者PDL1表达阴性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阻断PD-1与PD-L1结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晚期肺腺癌组织PD-1或者PD-L1表达阳性的患者可能获得更好的临床获益,需引起临床上引起重视。
傅博吴建语沈佳鹏阮必顺何玉凤龙泉先许锦慧
关键词:晚期肺腺癌PD-1PD-L1放化疗预后
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化疗对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4年
探究观察对于鼻咽癌患者,实施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化疗对其淋巴细胞亚群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1月到2024年1月共10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艾迪注射液与放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诱导化疗),均为50例。对比观察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CD4+、CD8+、CD4+/CD8+在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CD3+、CD19+同样更高(P<0.05),CD16+CD56+水平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 鼻咽癌患者治疗中应用艾迪注射液配合放化疗的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激活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傅博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放化疗鼻咽癌淋巴细胞亚群
^(89)锶治疗骨转移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2013年
目的临床观察89锶治疗骨转移瘤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静脉注射核素二氯化锶(89SrCl2)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可重复;对照组予吗啡缓释片口服,连服3个月。3月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9锶治疗骨转移瘤,止痛效果持久且不损害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真武傅博黄江河
关键词:89锶骨转移瘤肝功能
IMRT、sIMRT及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简化调强放疗(sIMRT)及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胸中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应用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05例,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放疗方式分为IMRT组(n=33)、sIMRT组(n=40)及3DCRT组(n=32),比较各组靶区2%体积的器官所受照射剂量(D_(2))、D_(50)、D_(98)、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双肺接受5 Gy剂量照射的肺体积占全肺总体积的百分比(V_(5))、V_(10)、V_(20)、脊髓最大剂量(D_(max))和心脏平均剂量(D_(mean))等。结果:IMRT组和sIMRT组D_(2)、D_(50)、D_(98)和HI分别为(6659.43±161.15)cGy和(6603.55±145.54)cGy、(6312.26±132.20)cGy和(6289.94±121.17)cGy、(5815.43±114.41)cGy和(5801.16±120.03)cGy、(1.09±0.04)和(1.08±0.03),显著高于3DCRT组(P<0.05),CI分别为(0.71±0.02)和(0.72±0.03),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双肺V_(5)、V_(10)、V_(20)和脊髓D_(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和sIMRT组心脏D_(mean)分别为(784.69±101.16)cGy和(796.79±112.28)cGy,显著低于3DCRT组(P<0.05);s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432.24±71.19)MU和(18.03±5.56),显著低于IMRT组和3DCRT组(P<0.05);IMRT组机器跳数和子野数目分别为(501.16±78.98)MU和26.65±7.140,显著低于3DCRT组(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RT组、sIMRT组和3DCRT组放疗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RT、IMRT和sIMRT靶区剂量参数均可满足临床要求,其中sIMRT心脏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低,临床上可优先选择sIMRT计划。
傅博吴建语沈佳鹏阮必顺许锦慧龙泉先何玉凤彭志刚
关键词: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
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放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特选取2012年1月-2014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不能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58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同步放化疗组29例和单纯放疗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3个月,同步放化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31,P<0.05);(2)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70,P>0.05),治疗后3年,同步放化疗组生存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29,P<0.05);(3)两组患者血液系统、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7、0.099,P>0.05),同步放化疗组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均低于单纯放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05、5.388,P<0.05)。结论:将同步放化疗应用于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傅博吴建语阮必顺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
每周小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每周小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28例ⅢA和ⅢB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采用6MVX线常规放疗,前后野照射,DT40Gy后避开脊髓照射至DT60~64Gy。有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给予6MVX线和深部X线混和照射至DT60~64Gy。同时给予紫杉醇40mg/m2(每周星期一放疗前)。结果总有效率(CR+PR)75%,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7.9%、21.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0.4个月,1、2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42.9%、14.3%。结论每周小剂量紫杉醇同步放化疗可延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欧传活文军程傅博黄伶茜吴建语
关键词:化学疗法紫杉醇同步放化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11年
复方苦参注射液是从中药苦参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的新型抗癌中药,具有抗癌、止痛、止血、抑制癌细胞扩散、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作用。2008年6月~2010年8月,我们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性疼痛患者6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欧传活吴建语傅博
关键词:疗效观察癌性疼痛抗癌中药疼痛患者癌细胞扩散
97例骨转移癌放射止痛观察
2007年
目的:评价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97例骨转移患者128处转移病灶进行单纯放射治疗,其中A组63例2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40~50Gy;B组34例3Gy/次,5次/周照射,总剂量30~36Gy。结果: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5.24%和88.24%。不同剂量分割组间病灶控制与否以及止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0.84,P〉0.05)。结论:骨转移癌的放射止痛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轻。不仅大部分患者可以获得持久的止痛效果而且保持满意的生活质量。
刘有腾吴建语欧传活文军程傅博
关键词:骨转移癌止痛
PICC带管出院患者随访方式的研究
陈雪莹王中洁苏子梅张凤莲傅博陈进文欧传活吴建语吴华凤陆沫陈彩霞温桂华黄弋潇林宏春覃荣凤凌志华陆琼兰周丹丹廖钦梅范小凤
该项目是2012年度钦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批文号:钦科发[2012]36号,合同编号:20123605。国内对出院患者的随访主要有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信函、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但电话随访受被随访者是否接电话...
关键词:
关键词: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