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艳蕾

作品数:25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 5篇经济管理
  • 5篇哲学宗教
  • 4篇社会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主义
  • 9篇社会主义
  • 7篇社会
  • 6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意识形态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社会主义核心...
  • 5篇吉登斯
  • 5篇价值观
  • 5篇核心价值观
  • 4篇社会关系
  • 3篇新中国
  • 2篇德意志意识形...
  • 2篇中国社会
  • 2篇社会建设
  • 2篇自我
  • 2篇高校
  • 2篇《德意志意识...
  • 1篇党委
  • 1篇新论

机构

  • 14篇湖州师范学院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浙江理工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作者

  • 24篇傅艳蕾
  • 4篇何红连
  • 2篇刘友女
  • 2篇刘天喜
  • 1篇谭劲松
  • 1篇林炜
  • 1篇管如意
  • 1篇刘友
  • 1篇王文海

传媒

  • 3篇湖州师范学院...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传承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重庆社会科学
  • 1篇中共天津市委...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前沿
  • 1篇理论视野
  • 1篇中共云南省委...
  • 1篇经济与社会发...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才智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理论经纬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回避的五大问题被引量:2
2013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就是发现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面临着五大问题,需要深入讨论。
何红连傅艳蕾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避
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跨时代对话
面对“现代性”的急剧到来,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正经历着社会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快速变革,由此引起意识形态的认同方式和动员路径的各种变化,意识形态问题引起关注。出于论战需要,马克思立足社会关系维度展开的意识形态批判首先把...
傅艳蕾
关键词:吉登斯社会关系意识形态
文献传递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新旧译本比较看“人”的话语解蔽
2012年
话语的解蔽是新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修订的一大特色。话语解蔽存在一个逻辑前提,即话语的遮蔽。这种遮蔽性体现为一种历史性,是过去的话语在今天的话语体系中所展现出的一种特征。因为随着话语的丰富、概念范畴的增多和思想的多元发展,一种话语在过去的话语体系中所呈现的含义,在今天的话语主体看来可能会产生歧义,对于解读马克思文本来说甚至会造成对马克思本意的曲解。
傅艳蕾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文集》马克思文本逻辑前提
湮没抑或塑造——浅论榜样文化对自我意识的影响
2015年
塑造榜样文化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然而有言论否定这一主张,认为榜样文化会湮没自我意识和个性。研究发现,不仅榜样文化的甄别过程体现了自我意识,而且榜样文化的建构过程也处处渗透着自我意识,故榜样文化并不会湮没自我意识,两者并非相互排斥与对立的关系,应积极推动两者的良性互构。
王文海傅艳蕾
关键词:自我意识
以“社会关系需求”融合国家需求与个人需求——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能路径被引量:2
2013年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难以达成共识,原因之一是对国家与个人的主体定位存在分歧,借助"需求"这一分析工具,这一分歧具体表现为国家需求与个人需求之争。从必要性看,两种需求应同时满足并融合,这是基本的价值判断和选择;从两种需求得以融合的可能性看,历史、现实与理论都提供了证明,并在"社会关系需求"上产生了交集。为此,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炼的困境可以"社会关系需求"作为突破点,它立足于两个支撑:一是对"需求"进行分层,二是进一步对"社会关系"在"需求"中的定位加以理清和提升。
傅艳蕾何红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众: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主体——基于马克思的文本研究
2017年
在马克思的意识形态视域中,民众突显很重要的主体地位。意识形态的产生源于民众的个体差异及其利益矛盾,意识形态的现实巩固有赖于民众对其的认同,而意识形态的最终消亡也需依靠民众的实践活动推翻现实的社会关系。重视民众在意识形态生成、发展、消亡过程中的地位,有助于当下在重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过程中,把握好民众这一主体角色,既要关注民众的不同利益诉求,也要关注民众的批判和质疑。
傅艳蕾刘友
关键词:民众
新中国社会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在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胜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奇迹的同时,也出现了内需拉动不足、认同危机深化、贫富差距扩大等各种负面效应。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
傅艳蕾
关键词:新中国社会建设
文献传递
知识视域:吉登斯的信任观及其启示
2015年
西方社会学大师安东尼·吉登斯以"知识"为分析工具,提出了建立信任的两个假设条件:一是知识的不对称产生信任的可能,二是知识的确定性提供信任的必要。借鉴吉登斯的信任观,当前中国之所以出现各种信任不稳定的现象,可归因于两个条件的共同弱化。基于"知识"视角,应对这些信任问题,一方面应当从纵向维度理性看待信任不稳定的常态化现象;另一方面可以从横向维度积极创建信任相对稳定的主客观环境。
傅艳蕾
关键词:知识吉登斯
意识形态:历时性递进与共时性互构的集结——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意识形态",需要历时和共时的研究思维。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意识形态"表现为历时性与共时性的集结,其经历了"意识的理论产物""虚幻的共同体"以及"历史的最高统治"三种表现形态的递进式发展。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特殊表现为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两种世界观基础的对立以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多种表现载体的共时互构。这一集结突出了经济关系对意识形态具有"归根结底"意义上的决定作用,对于今天日益分化的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刘友女傅艳蕾
关键词:意识形态
虚拟现实与物质世界新论——基于技术现象学的视角
2016年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虚拟技术,从而构建出了虚拟现实。海德格尔在分析此在的过程中把技术引入此在的在世状态,揭示出这一在世现象。这无疑为研究虚拟现实与物质世界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于此,厘清技术现象学下虚拟现实与物质观的关系对丰富物质观的内涵和建立友好的虚拟与物质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林炜管如意傅艳蕾
关键词:虚拟技术虚拟现实现象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