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万里
- 作品数:124 被引量:194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产业化培育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跋陕西铜川玉华寺石窟及其相关问题
- 2021年
- 玉华寺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唐高宗于永徽二年(651年)舍玉华宫为玉华寺,并将其作为玄奘晚年翻译佛经的场所:玉华寺石窟现存15座石窟,其年代被认为属于三个时期——唐代、金代和明代。但笔者通过论证认为,它们的年代都属于唐代,其形制的不同,仅是功能不同造成的,而不是时代不同的结果。其中第1—5号窟、第13—15号窟属于佛殿窟,第6—12号窟属于禅窟,而且其中的佛殿窟与玄奘圆寂之前的造像活动——造“俱胝佛像”并对其进行安置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就是玄奘最后安置“俱胝佛像”的场所。文中还论述了当时人对玄奘的评价问题。
- 冉万里
- 关键词:玄奘
- 新疆哈密庙尔沟佛寺遗址考古调查报告
- 2011年
- 庙尔沟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哈密市东北,是一处保存较好的7~12世纪的佛教寺院遗址。遗址由西侧的佛殿遗址、东侧的石窟遗址和北部山上的禅室、佛堂遗址三部分组成。该遗址的调查对研究新疆东部地区佛教流传、弥勒信仰及宗教变迁都有重要意义。
- 冉万里习通源李梦阳赵占锐张园沈晓文玉素甫郑旭东亚合甫江
- 关键词:佛寺
- 新疆哈密白杨河下游佛寺遗址群调查报告
- 2011年
- 白杨河下游佛寺遗址群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分布,包括托玛佛寺遗址、恰普佛寺遗址、库木吐鲁佛寺遗址、央打克佛寺遗址、甲朗聚龙佛寺遗址、托呼齐佛寺遗址六处遗址,是白杨沟佛寺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代主要为8世纪前后,其地理位置又处于中原和西域之间,是佛教自西向东传播和中原大乘佛教向西侵染的桥梁,对于这些佛寺遗址的调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冉万里习通源朱超陈新儒赵占锐亚合甫江
- 关键词:佛寺遗址
- 新疆哈密托呼齐佛寺遗址调查简报
- 2011年
- 托呼齐佛寺遗址发现于2010年,是新疆哈密白杨沟佛寺遗址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规模虽小,但保存较好,是一处典型的前室后佛堂建筑,而且其南侧还附设僧房。在新疆哈密地区同类佛寺遗址中,是保存较好的一座,其年代约在唐代,是同时期佛寺遗址中最典型者。
- 冉万里张园习通源沈晓文赵占锐李梦阳郑旭东亚合甫江
- 关键词:佛寺
- 《大唐故陆妃墓志之铭》考释被引量:2
- 2017年
- 日本和泉市久保惣纪念美术馆收藏的唐代《大唐故陆妃墓志之铭》,其志主与西北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大唐遂安王墓志之铭》的志主遂安王李世寿系夫妻关系。该墓志的发现,不仅为研究遂安王的生平事迹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研究北朝时期鲜卑豪族陆氏的世系增添了新资料。
- 冉万里赵戈
- 关键词:唐代墓志
- 新疆库车县博其罕那佛寺遗址调查报告
- 2011年
- 博其罕那佛寺遗址位于新疆库车县城以北约23公里,距离著名的苏巴什佛寺遗址约10公里。该遗址由三部分组成,前部的僧房、中部的大殿和西北部的佛殿,是一座以僧房和大殿为主的佛寺遗址。根据发现的唐代货币判断其年代在唐代。该佛寺遗址的调查,为探讨龟兹地区的佛教流行及苏巴什佛寺遗址有重要意义。
- 冉万里张园沈晓文赵占锐李梦阳郑旭东董梅徐凌陈伟
- 关键词:佛寺遗址
- 新疆巴里坤大河古城遗址调查简报
- 2011年
- 大河古城位于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河乡东头渠村东南,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哈密地区目前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处唐代城址。对该城址的调查,对于了解唐代边城的形制布局以及当时唐王朝在甘露川的屯田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冉万里张园亚合甫江习通源沈晓文赵占锐李梦阳郑旭东
- 关键词:唐代
- 陕西商洛丹凤县凤冠山石窟调查简报
- 2022年
- 凤冠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社区北1千米的凤冠山上,现存17座窟及2个龛。该处石窟是秦岭以南地区开凿的规模大、形制保存较完整的石窟群,其始凿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时期,盛于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嘉庆时期仍有续凿。石窟形制以三面开凿坛基模仿地面佛寺建筑的佛坛窟为主,这些石窟的顶部为平顶,而且都开凿有穹隆形藻井;也有一些小型的佛殿窟及佛坛窟,它们的顶部多为平顶,未见藻井。从历史上看,清代初年,凤冠山附近的龙驹寨已经是一个商贸发达的水旱码头,这为开凿规模巨大的凤冠山石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乾嘉时期也正是清王朝政治安定、经济发达的历史时期,凤冠山石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在前代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凿。
- 冉万里冉万里尚雪健孙满利
- 关键词:万历时期顺治时期乾嘉时期
- 略论佛教造像及壁画中头光与背光上的放射线状装饰被引量:2
- 2017年
- 头光较小而且边缘雕刻成放射线状凸棱的造像样式,最早发生在巴基斯坦士瓦特地区的犍陀罗造像。通过对中国境内新疆地区、中原地区发现的佛教造像上的头光和背光装饰或雕刻放射线状凸棱的发现地点的分析,推断这种造像特征主要沿着塔里木盆地北沿(天山南路、丝绸之路中道)逐渐自西向东传播。由于目前所见的这类造像在塔里木盆地南沿(丝绸之路南道)发现数量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于阗地区,在于阗以东的丝路沿线地区尚罕见,这种现象反映了塔里木盆地南沿可能不是其主要的传播路线。又从这种将头光或背光上雕刻或铸造成放射线状凸棱的佛教造像样式的传播状况来看,它同时又由中国大陆经由百济或者直接由中国大陆传播至日本,从而勾勒出一条完美的犍陀罗士瓦特佛教造像东传的路线图。
- 冉万里
- 关键词:佛教造像背光装饰
- 略论唐代遗物中所见的犀牛题材及相关问题被引量:1
- 2007年
- '犀,亦称‘犀牛’。哺乳纲,犀科。体粗大,吻上有一或二角。前肢三或四指,后肢三趾。门齿不发达,无上犬齿。毛极稀少,皮厚而韧,多皱襞,色微黑。以植物为食。现存的有五种:印度犀,分布于印度、尼泊尔、不丹;爪哇犀,分布于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地;苏门答腊犀,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等地;非洲犀,分布于非洲;白犀,分布于非洲南部。'这是一段对现代犀牛生存状况的科学描述。从分布地域来看,犀牛属于热带动物。虽然我国境内现已无野生犀牛生存,但自史前乃至于隋唐时期,在我国疆域之内一直有犀牛生存,只是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其生存空间逐渐狭小以至于丧失,最后在中国大陆消失。
- 冉万里
- 关键词:犀科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