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尤健
- 作品数:22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明市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1例误诊分析
- 1999年
- 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时,常缺乏典型的甲亢表现,容易误诊。现将我院1992~1997年门诊及住院误诊的21例老年人甲亢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性7例,女性14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5岁;误诊时间最短者1周,最长者3年,平均误诊时间3.9个月,最后均经血T_3、T_4、TSH检测确诊为甲亢。 1.2 临床表现:本组21例中,无高代谢症状者16例(76.2%),有高代谢症状者5例(23.8%);甲状腺无肿大者6例(28.6%),甲状腺Ⅰ°肿大者11例(52.4%),甲状腺Ⅱ°肿大者4例(19.0%);无突眼者15例(71.4%),良性突眼者5例(23.8%),恶性突眼者1例(4.8%)。
- 冯尤健张莹
- 关键词:老年人甲亢误诊
- Craves病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再服131I的近期疗效观察(附32例报告)
- 本院自2000-01-2004-06共有769例GD患者进行131I治疗,其中32例患者经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后症状缓解,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已在正常范围,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坚持继续...
- 赖长雄冯尤健李肇暖
- 文献传递
- 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 2007年
- 目的了解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以肝功能是否异常将303例新诊断Graves病患者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发症,肝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结果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58.4%,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及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肝功能异常患者;合并甲亢性心脏病的比例高。TSH、甲状腺微粒体抗体(MCA)、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则无明显差异。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肝功能随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回落而恢复正常。结论新诊断Graves病合并肝功能异常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ALP、ALT增高,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甲亢性心脏病关系密切。
- 冯尤健张莹李肇暖
- 高铁蛋白血症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被引量:3
- 2001年
- 目的:探讨高铁蛋白血症与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96例糖尿病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铁蛋白、尿白蛋白。结果:①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②高铁蛋白血症组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24hruAE)增高的发生率较正常血清铁蛋白组明显升高。③血清铁蛋白增高的发生率随尿白蛋白排泄增加而增高;正常、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患者,其血清铁蛋白增高率分别为26.3%、41.9%及87.5%。
- 冯尤健张莹陈祥彪周文忠郑惠兰唐璋琳
- 关键词:铁蛋白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 2型糖尿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与视网膜病变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15 8例 2型糖尿病患者 2 4h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 (2 4h URBP)及 2 4h尿白蛋白排泄 (2 4hUAE) ,并同时用眼底镜仔细检查其眼底。 结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发生率随着 2 4h URBP、2 4hUAE增加而显著增高 ,2 4h U RBP、 2 4h U AE也随 DR的程度加重而显著增加。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DR与尿 RBP。
- 冯尤健陈祥彪张莹唐璋琳林淑玲林豪钧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视网膜病变
- 尿微量转铁蛋白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意义
- 2002年
- 陈祥彪冯尤健李肇暖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转铁蛋白
-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 1999年
-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传统认为,其病变主要在肾小球。(?)来一些临床观察提示糖尿病肾小管及肾间质病变亦较常见。我们对13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24小时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进行了检测,以初步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1
- 冯尤健张莹
-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肾疾病视黄醇结合蛋白
- 糖尿病肾病低血糖反应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张莹冯尤健范淑华黄秀丽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低血糖反应
- 密盖息治疗糖尿病骨质疏松症45例疗效观察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密盖息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患者45例用密盖息50IU隔日肌注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和骨质疏松性骨痛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骨密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均显著降低,骨病症状减轻或消失,有效率100%。结论 密盖息对糖尿病伴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巫晓强陈祥彪冯尤健
- 关键词:密盖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骨代谢
-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附94例报告)被引量:9
- 2004年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 (BMD)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 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 94例住院治疗的 2型糖尿病患者及 77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非糖尿病对照组的腰椎正位及髋部 BMD,并分别测定糖尿病患者的骨钙素 (BG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P)、空腹血糖 (FBG)、餐后 2小时血糖( 2 h PG)、糖化血红蛋白 (Hb A1 c)、胰岛素 (INS)、 C肽 (C- P)、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KP)、肌酐(Cr)、尿白蛋白排泄率 (U AER)。受检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部位 BMD低于同性别峰值的 1个标准差 (T值 )为骨量减少 ,低于 2 .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结果 (1)糖尿病组及对照组骨量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 4 6 .81%、 31.17%(P=0 .0 38) ,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 2 3.4 0 %、 10 .39% (P=0 .0 2 6 )。 (2 )糖尿病组腰椎 L2 、 L3、L4 、髋部大转子 (Troch)、 Ward三角区的 BMD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3)腰椎、髋部 BMD均与年龄、病程负相关 ,与体重、体重指数 (BMI)正相关 ,髋部 BMD还与 UAER负相关。 (4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腰椎各部位 BMD均为 L1
- 冯尤健胡肇衡
- 关键词:2型糖尿病骨密度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