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诚诚

作品数:55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专利
  • 1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0篇苦瓜
  • 9篇枯萎
  • 9篇枯萎病
  • 7篇白粉
  • 7篇白粉病
  • 6篇苦瓜枯萎病
  • 6篇苦瓜种子
  • 5篇制种
  • 5篇四唑
  • 5篇苦瓜品种
  • 5篇雌性系
  • 5篇雌株
  • 4篇蛋白
  • 4篇栽培
  • 4篇植株
  • 4篇种质
  • 4篇作物
  • 4篇耐冷
  • 4篇苦瓜白粉病
  • 4篇基质

机构

  • 55篇广西农业科学...
  • 9篇广西作物遗传...
  • 4篇广西大学

作者

  • 55篇冯诚诚
  • 52篇黄如葵
  • 51篇黄玉辉
  • 50篇黄熊娟
  • 50篇梁家作
  • 49篇刘杏连
  • 49篇陈小凤
  • 40篇琚茜茜
  • 25篇秦健
  • 10篇陈振东
  • 3篇欧昆鹏
  • 3篇王艳
  • 2篇刘萌芽
  • 1篇何海旺
  • 1篇郑德波
  • 1篇张尚文
  • 1篇林茜

传媒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3篇北方园艺
  • 3篇中国蔬菜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种子
  • 1篇南方园艺

年份

  • 1篇2025
  • 10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激素影响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初步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外源ABA和GA对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揭示外源ABA和GA对苦瓜种子蛋白质累积进程调控的生理机制。【方法】以密瘤小果型苦瓜MC26为材料,在花后第5 d分别用ABA和GA处理果实,以清水处理为对照;运用双向电泳分析苦瓜种子发育过程中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结果】不同处理中,经ABA处理且花后22 d采收的苦瓜种子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条带数均最高,经GA处理且花后28 d采收的苦瓜种子蛋白表达量和蛋白条带数均最低。经GA处理的苦瓜种子蛋白表达量低于对照,而经ABA处理的苦瓜种子中低分子量(18~35 k D)蛋白表达量略高于对照。2-DE图谱分析结果表明,经外源ABA和GA处理的苦瓜种子分别出现23和2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其中ABA处理上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3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0个;GA处理上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5个,下调表达的蛋白点有11个。选用表达量明显变化的19个蛋白质点,通过MALDI-TOF-TOF 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出9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涉及到胁迫响应、糖酵解、贮藏和未知蛋白等4个功能类别。【结论】ABA和GA处理的苦瓜种子贮藏蛋白的表达与对照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外源ABA和GA对苦瓜种子贮藏蛋白累积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黄玉辉黄如葵黄熊娟梁家作陈小凤陈振东冯诚诚刘杏连秦健
关键词:苦瓜脱落酸赤霉素蛋白质组
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下苦瓜苗期生理变化与耐冷性评价的关系,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为提高苦瓜耐冷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已知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MC108、MC45和MC6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分别测定其叶片在胁迫0、2、4、6、8和10 d时的生理指标,绘图显示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合隶属函数值对各胁迫时期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筛选适宜苦瓜苗期耐冷性评价的取材时期。【结果】耐冷性存在差异的苦瓜材料对冷害胁迫反应机制不同,与低温胁迫0 d(对照)相比,低温胁迫第10 d时冷敏材料MC6的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较大,脯氨酸(Pro)含量增加量更多;与MC45和MC6相比,低温胁迫0、2、4、6、8和10 d时耐冷材料MC108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幅相对较小。除丙二醛(MDA)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外,MC108、MC45和MC6的Pro、可溶性蛋白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的共同时间点均为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结合隶属函数值对苦瓜耐冷性的评价结果判断,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的叶片生理指标适宜作为其苗期耐冷性评价指标。【结论】苦瓜材料幼苗进行10℃低温胁迫处理第10 d是进行苗期耐冷性评价的适宜取材时期。
陈小凤黄如葵黄玉辉冯诚诚黄熊娟梁家作刘杏连
关键词:苦瓜低温胁迫生理指标耐冷性评价
一种提高苦瓜杂交制种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苦瓜杂交制种产量的方法,属于苦瓜制种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提高苦瓜杂交制种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强雌性苦瓜品种为母本,非强雌性苦瓜品种为父本,隔离栽培;(2)于全生育期,摘除母本所有侧蔓及雄...
黄熊娟黄如葵梁家作琚茜茜冯诚诚黄玉辉陈小凤刘杏连
四引物扩增受阻突变体系PCR在苦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8年
以苦瓜高抗、高感白粉病的父母本及其F2代为试材,根据双本测序比对获得的SNP突变位点来设计四引物ARMS PCR分子标记引物。采用正交设计L16(44)方法对模板DNA、dNTPs、Mg2+、Taq DNA聚合酶4个因素和内外引物的浓度比进行体系优化,并利用优化后的体系对引物进行筛选。研究了适用于苦瓜的四引物ARMS PCR分子标记开发及引物筛选体系,以期为苦瓜抗白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对优化后的四引物ARMS PCR体系验证,能正确地在父母本及其F2代中分型,优化后的体系适用于苦瓜抗白粉病的四引物ARMS PCR分子标记的筛选。
王齐旭冯诚诚梁家作梁家作陈小凤黄玉辉
关键词:苦瓜引物设计
苦瓜种子枯萎病菌去除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苦瓜种子枯萎病菌去除方法,浸种催芽前采用双氧水对苦瓜种子进行浸泡。实验研究表明,双氧水可对苦瓜带枯萎病菌种子进行有效灭菌处理从而降低或去除苦瓜种子上携带的枯萎病菌,将“病种子”治愈为“健康种子”。本发明从...
黄熊娟黄如葵琚茜茜冯诚诚陈振东梁家作秦健岑达陈小凤黄玉辉刘杏连梁菊菊莫春梅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苦瓜商品瓜率的植株调整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苦瓜商品瓜率的植株调整方法,在主蔓1m以上每间隔5~6节位留1条侧蔓结1个瓜,在坐瓜节位往外留3~6片叶打顶,摘除其余的侧蔓和主蔓上所有雌花,使光合产物极大限度地分配到果实上,保障果实的发育,从而提高...
黄如葵梁家作黄熊娟冯诚诚陈小凤黄玉辉琚茜茜秦健刘杏连
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一种防治苦瓜白粉病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由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或褪黑素复配而成。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四唑吡氨酯与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
冯诚诚黄如葵陈小凤梁家作琚茜茜黄熊娟黄玉辉刘杏连
苦瓜新品种桂农科9号的选育被引量:6
2017年
桂农科9号是以综合抗性强的自交系MC72为母本,以耐低温、高抗白粉病的自交系MC104为父本配制的早熟、丰产、耐低温苦瓜一代杂种。第1雌花节位为第8~12节。果实长棒形,墨绿色,果面瘤粒饱满,光泽好。瓜长30~35 cm,横径6 cm,肉厚1.0 cm,平均单瓜质量420 g。味甘微苦,肉质脆爽,耐冷凉性好,田间对白粉病和枯萎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翠妃。每667 m2产量3 600 kg以上,适合华南地区春提早、秋延后露地和大棚种植。
冯诚诚黄如葵黄熊娟陈振东黄玉辉梁家作陈小凤刘杏连
关键词:苦瓜一代杂种
苦瓜全雌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硝酸银诱雄效应
2023年
【目的】明确苦瓜全雌性状的遗传规律和诱雄效应,为高效繁育苦瓜全雌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瓜全雌材料MC39-4-5为母本,分别与弱雌材料MC6-1-12、中等雌性材料MC6、强雌材料MC39和超强雌材料MC9进行杂交,调查其F_(1)、F_(2)、BCP_(1)和BCP_(2)等世代的花型分化情况,以卡平方(χ^(2))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硝酸银(AgNO_(3))处理后,从花型分化方面比较雌雄同株和全雌株的诱雄效果,并进行两性花花粉和柱头育性检验;进一步从节间长度、茎粗、两性花分化用时和数量上比较全雌系在4叶1心期和成株期的诱雄效应。【结果】MC39-4-5分别与MC6-1-12、MC6、MC9和MC39进行杂交,其F2和BCP1代分离的均符合3∶1和1∶1孟德尔遗传规律。与AgNO_(3)诱雄前相比,诱雄后MC6、MC9和MC39的雄花分化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诱雄后MC6无两性花分化,MC9和MC39有少量两性花分化,分别为每枝2.3和0.3朵,而MC39-4-5仅分化两性花。两性花花粉具有育性,柱头无育性。在4叶1心期,诱雄处理和对照(CK)的节间长度分别为9.92和7.85 cm,茎粗分别为0.36和0.26 cm,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在成株期,诱雄处理与CK在节间长度和茎粗上均无显著差异;在4叶1心期和成株期,第1朵两性花开放所需时间分别为24.3和13.6 d,两性花数量分别为10.0和19.3朵,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苦瓜全雌株由1个隐性单基因控制;AgNO_(3)对诱导苦瓜雄花分化无促进作用,诱导全雌株仅分化两性花;两性花花粉具有育性,柱头无育性;全雌系成株期的诱雄效应显著优于4叶1心期。因此,繁育苦瓜全雌系时应在成株期进行AgNO_(3)诱雄。
陈小凤黄玉辉冯诚诚黄熊娟梁家作琚茜茜刘杏连黄如葵
关键词:苦瓜全雌性
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2024年
【目的】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理小种,为苦瓜白粉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2021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玉林、贺州、崇左和贵港8个苦瓜产区采集并分离白粉病病原菌246份,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形态及ITS序列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明确苦瓜白粉病菌种类,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通过调查白粉病菌优势生理小种在广西苦瓜栽培品种桂农科6号、清脆277、翠华和海加仕183上的危害程度和致病力分析,明确广西苦瓜主产区白粉病菌种类及生理小种的分化。【结果】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广西苦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2016—2021年生理小种1的平均分离频率为95.72%,是广西苦瓜白粉病菌的优势小种,生理小种2F仅在贵港苦瓜种植基地发现,平均分离频率为4.29%。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4个广西苦瓜栽培品种的病情指数逐年增加,生理小种1致病力强度呈上升趋势,田间病害发生较严重。【结论】导致广西苦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存在小种1和2F两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1为广西苦瓜白粉病菌优势小种。广西苦瓜白粉病菌菌株的遗传进化与地域有一定关系,但差异不明显。
冯诚诚陈小凤黄熊娟琚茜茜黄玉辉梁家作刘杏连黄如葵
关键词:苦瓜白粉病生理小种ITS序列分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