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娜

作品数:35 被引量:181H指数:9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煤田
  • 9篇大同煤田
  • 8篇地球化
  • 8篇地球化学
  • 8篇煤岩
  • 6篇地球化学特征
  • 6篇化学特征
  • 5篇盆地
  • 5篇煤岩学
  • 4篇元素地球化学
  • 4篇元素地球化学...
  • 4篇沉积环境
  • 3篇地质
  • 3篇石炭
  • 3篇太原组
  • 3篇煤层
  • 3篇煤层气
  • 3篇含煤
  • 3篇
  • 2篇地层

机构

  • 35篇太原理工大学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山西山地物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建筑材料...

作者

  • 35篇刘东娜
  • 8篇赵峰华
  • 6篇周安朝
  • 5篇马美玲
  • 3篇陈强
  • 3篇常锁亮
  • 3篇邹雨
  • 2篇豆贯铭
  • 2篇杨永康
  • 2篇宋晓夏
  • 2篇赵金贵
  • 2篇李好斌
  • 2篇廉凯龙
  • 2篇张智敏
  • 2篇张彦斌
  • 2篇郭泽峰
  • 1篇张建林
  • 1篇周瑞
  • 1篇曾凡桂
  • 1篇龙建辉

传媒

  • 5篇太原理工大学...
  • 5篇煤炭学报
  • 4篇中国煤炭地质
  • 3篇煤田地质与勘...
  • 3篇煤炭科学技术
  • 2篇中国煤炭
  • 2篇煤炭技术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乌尔图高勒庙埃达克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确认乌尓图高勒庙岩体的岩石类型和构造属性,探讨该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笔者采用主量、微量稀土元素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乌尓图高勒庙岩体具有高SiO2、Al2O3,低MgO,K2O含量较高,里特曼指数σ小于3等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LREE富集,HREE亏损,低Y、Yb,无Eu异常,高Sr、Sr/Y等特征。乌尔图高勒庙岩体是"C"型埃达克质花岗岩体,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在中二叠世发生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增厚的玄武质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对该岩体的研究,为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末期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逐渐闭合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廉凯龙李好斌刘东娜豆贯铭
关键词:地球化学同碰撞
大同煤田太原组5号煤层化学元素赋存特征被引量:8
2016年
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FS)、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X射线衍射法(XRD)、光学显微镜观测和多元数理统计等方法测定和分析了大同煤田太原组5号煤层17个分层煤样中8种常量元素和痕量元素Mn、Cu、As、Pb的含量分布和赋存特征。结果表明:5号煤常量元素Al、Si、K、Ti是构成陆源碎屑物质黏土矿物的主要部分,Fe、Ca分别以黄铁矿和方解石的形式存在,Mg、P分别以碳酸盐矿物和磷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痕量元素Cu、Pb主要是赋存于黏土矿物晶格中,As、Mn元素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古地质环境和海水入侵对Fe、Ca、As、Mn、Mg及P元素的后生作用明显。煤中有害元素Mn、Cu、As和Pb主要赋存在矿物中,可以合理利用底灰,提高除尘率和通过煤炭分选技术来降低对环境的危害。
邹雨刘东娜刘燕海
关键词:痕量元素赋存状态环境意义
深层天然气扩散行为与碳同位素分馏模型研究进展
2023年
【目的】深层油气资源逐渐成为我国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的重要目标。为适应发展需求,开展深层天然气扩散过程的可视化研究势在必行。【方法】以天然气分子为出发点,以深层环境为背景,结合多种影响因素,在总结现有扩散方式Fick扩散、Knudsen扩散、表面扩散以及构型扩散的基础上,进行甲烷扩散行为模型及其碳同位素分馏模型的研究进展总结,评价了多种模型在表达深层天然气扩散行为与碳同位素分馏效应方面的适用性。同时认为,建立相应的数学表述模型是准确和全面理解扩散行为机制的关键。【结论】现有的耦合模型不仅能分析深层纳米孔隙中的天然气扩散行为,其高压低孔低渗条件下Knudsen扩散还会影响总扩散强度及碳同位素分馏程度。此外,在这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地层埋藏演化史,进行气藏散失强度计算。研究分析旨在更精准、定量地刻画深层天然气扩散行为,服务于深层油气勘探与开发,对深部气藏保存与破坏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董海裕邹雨王国建刘东娜周瑞
关键词:深层天然气同位素分馏数学模型
塔山井田太原组3号煤层成煤沉积环境特征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采用煤岩学、煤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等原理,分析了分层煤样宏观-微观组构、煤中矿物质和煤地球化学参数等特征,探讨了大同煤田塔山井田石炭-二叠系太原组3号煤的成煤泥炭沼泽沉积特征。结果表明,3号煤层煤相可分为湖沼相、潮湿森林沼泽相、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和覆水森林沼泽相4种煤相,潮湿森林沼泽相为主体煤相;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可分为高位咸水湖成沼泽、高位淡水河成沼泽、中位咸水滨海沼泽、中位淡水/半咸水河成沼泽和低位淡水河成沼泽。分层煤样成煤过程中陆相沉积特征明显,沉积环境在垂向上呈现三次明显旋回韵律。从微观煤层特征印证了宏观沉积理论,为研究大同煤田煤层的赋存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豆贯铭马美玲刘东娜廉凯龙
关键词:煤相沉积环境大同煤田
“靶向式”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19年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如何有目的地培养专业人才对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地学专业教育机制、社会现状以及学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着重从学业专攻、能力培养、个性化塑造和综合素质提升四个方面对地学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国内外高校的教学模式与成效,并对太原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整合与总结。
龙建辉王双娇岳扬扬刘东娜
关键词:教学理念地学专业
镜质组反射率在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方面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为进一步探讨镜质组反射率在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推算古地温和恢复地层剥蚀厚度的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比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含煤及油气沉积盆地研究中常用的镜质组反射率方法及其适用性,阐述了各种镜质组反射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研究结果表明,准确的测定方法是保证镜质组反射率数值正确的前提;采用镜质组反射率恢复地层剥蚀厚度,必须基于对研究区地质构造背景的完全理解,避免因其多解性造成分析结果错误;当油浸镜质组反射率值超过4.0%,原则上该参数不再适合于古地温推算及地层剥蚀厚度的恢复。将镜质组反射率方法用于含煤沉积盆地固体有机质演化阶段分析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研究方向。
刘东娜马美玲
关键词:镜质组反射率古地温地层剥蚀厚度
神农架后山坪地区古城组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9年
为研究神农架后山坪地区古城组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和沉积环境,系统采集了该组样品并进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样品的TiO_2与SiO_2、Al_2O_3呈一定程度的正相关,与CaO、MgO呈负相关,说明古城组的沉积物来源可能为陆源沉积物和化学沉积物,主要为陆源沉积物;古城组沉积岩为水成沉积岩,非热水来源沉积,沉积物富火山碎屑或经历过钾交代变质作用;古城组沉积时为寒冷干燥、化学风化作用弱的古海洋氧化环境,地球化学参数指示,古城组沉积时期的氧化程度较比中元古代古海洋环境强,这与该时期所发育的冰期(古城冰期)有良好对应。
孙宇翔赵峰华刘东娜刘东娜宋昌贵焦志恒
关键词:地球化学碳酸盐岩
准格尔煤田西南部6_上煤层煤岩煤质及沉积环境特征被引量:14
2015年
以准格尔煤田西南部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样品的煤岩显微组分、煤质参数、硫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确定了6上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结合煤层厚度变化及煤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深成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低变质程度烟煤,低水、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形态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不易脱除。有机显微组分组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煤中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结晶度较高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类。含煤沉积体系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原始泥炭沼泽覆水条件良好,为还原性中~高位泥炭沼泽,成煤时部分分层曾受海水影响。
张有河王晓明刘东娜
关键词:煤岩学煤质沉积环境
煤层气封存单元及其地震-地质综合识别方法初探被引量:9
2016年
煤层含气性与渗透性的空间分布具有强烈的非均一性,基于地质选区理论预测的富集有利区控制精度不能完全适应煤层气开发的空间尺度需求。为将稀疏的钻孔测井资料和空间密集采样的地震资料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区块尺度下煤层气富集高产区的精细预测,引入煤层气封存单元的概念,并对其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进行了讨论;提出基于地震地质综合研究,识别区块尺度下煤层气封存单元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初步研究表明:在煤层气地质理论指导下,以煤层气封存单元的封堵层(带)为研究对象,运用以地震属性分析、地震反演为核心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将构造、围岩岩性及其组合、聚煤前后沉积微相等封堵层(带)构成要素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可以实现对煤层气封存单元的识别与划分。
常锁亮陈强刘东娜潘永学桂文华刘自珍曹路通冯阿建
关键词:煤层气地震解释技术
水压致裂化学膨胀剂充填快速掘进巷道的方法
一种水压致裂化学膨胀剂充填快速掘进巷道的方法,利用地下岩体工程正常生产中,为了解前方的地质情况在前方钻的探水的钻孔,在钻孔之前严格遵循探水的相关规程。钻孔的布置方式采用扇形布置方式,另一个位于中间位置。采用开槽钻在所有钻...
季春旭刘东娜张彦斌杨永康郭泽峰张智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