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娜

作品数:8 被引量:133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法
  • 1篇电极法测定
  • 1篇盐酸
  • 1篇审评
  • 1篇生产工艺
  • 1篇受性
  • 1篇水培
  • 1篇速溶
  • 1篇酸性
  • 1篇人工光照
  • 1篇砖茶
  • 1篇滋味
  • 1篇镉离子
  • 1篇萎凋
  • 1篇稳定性
  • 1篇显色
  • 1篇显色反应
  • 1篇香草醛
  • 1篇香气

机构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质量检验中心
  • 1篇四川省茶业科...

作者

  • 8篇刘东娜
  • 7篇杜晓
  • 3篇卿钰
  • 2篇聂坤伦
  • 2篇郑晓娟
  • 1篇李双伶
  • 1篇晋秀
  • 1篇常菊
  • 1篇杨清
  • 1篇单虹丽
  • 1篇魏晓惠
  • 1篇李俊
  • 1篇范仕胜
  • 1篇胡静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组分的测定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蒙顶山名茶"鲜香"与"鲜味"特征的产生机制,提供蒙顶山名茶品质评价的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通过全量法和杯茶法制备茶汤试液,分别采用水合茚三酮比色法和L-8900型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4种蒙顶山名茶中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组分含量。【结果】4种蒙顶山名茶的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分别为蒙顶黄芽(5.28±0.57)%,蒙顶石花(5.59±0.51)%,蒙顶甘露(4.65±0.82)%,蒙顶毛峰(5.34±0.96)%;在杯茶法1次冲泡5min条件下,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的浸出率与浸出浓度亦较高,浸出率为55.24%~76.14%,浸出浓度为58.73~78.24mg/100mL;蒙顶山名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特征为茶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和丝氨酸的含量在1 000mg/kg以上,色氨酸、半光氨酸、组氨酸和络氨酸组分含量为100~500mg/kg。【结论】蒙顶山名茶高氨基酸总量、丰富的组分含量及独特配比是其茶香"鲜香高长"、茶味"鲜浓爽口"的重要物质基础。
刘东娜郑晓娟卿钰杜晓
茶叶儿茶素总量比色测定的盐酸(硫酸)香草醛显色反应能力评价被引量:5
2012年
测定了茶叶儿茶素及绿茶、红茶中的儿茶素与盐酸(硫酸)-香草醛的显色反应水平,通过对反应系数、准确度、精密度测定和比较,评价了儿茶素与酸性香草醛的显色反应能力。结果表明:两种酸性体系对儿茶素反应灵敏,且呈高度线性相关(R2盐酸=0.997 6±0.001 4,R2硫酸=0.997 8±0.001 8);显色反应系数上,盐酸法为34.77±10.00(绿茶)、83.83±20.13(红茶);硫酸法为39.65±8.97(绿茶)、86.68±19.87(红茶),均低于茶叶儿茶素总量经验计算公式中Roberts系数(145.68)。盐酸-香草醛显色反应体系的回收率为94.22%±3.33%(绿茶)、99.71%±1.39%(红茶),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为0.08%(绿茶)、0.07%(红茶);硫酸-香草醛显色反应体系的回收率为95.78%±1.95%(绿茶)、99.95%±2.56%(红茶),精密度的变异系数为0.07%(绿茶)、0.06%(红茶),表明两种体系均能测定茶叶儿茶素总量。来源于不同茶类、等级茶的儿茶素类与酸性香草醛的显色能力差异极显著(F=37.434>F0.01[1,5]=6.61),说明两种反应体系均能客观表征茶叶儿茶素总量。由经验公式计算法得到的回收率(绿茶120.59%±34.86%,红茶114.09%±0.20%)和变异系数(绿茶28.91%,红茶0.17%)均不稳定,且其测定的儿茶素总量也偏高于实际值。
单虹丽卿钰杜晓刘东娜
抹茶品质的感官审评与成分分析被引量:48
2014年
对6种抹茶和3种碾茶的品质进行感官评价,并采用常规成分测定法和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抹茶的氨基酸组分,开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种抹茶粉的粒径约75~1.6μm,达到超细微粉水平;具有抹茶的感官品质特征,审评评分为(85.90±1.44)^(96.90±1.26),香味阈值在1 500~2 500之间;抹茶内含物质总量和组成丰富,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均值为35.63%;抹茶滋味高鲜,游离氨基酸总量较高,均值为7.20%,其组分种类丰富,多达18种,组分含量达1 000 mg/kg以上的有茶氨酸、谷氨酸等7种;抹茶色泽翠绿,试样叶绿素总量含量高,均值为0.85%,且叶绿素a的含量较高,叶绿素a∶叶绿素b范围为(1.12±0.13)^(1.49±0.17);产品质地细,粗纤维含量较低,均值为8.70%。与日本抹茶产品相比,中国抹茶产品质量尚需提高,需要从茶园生态环境及其生产的品种、栽培、采摘和制造等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品控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
刘东娜聂坤伦杜晓常菊李双伶
关键词:抹茶感官审评
速溶雅安藏茶品质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对速溶藏茶产品进行品质评价。【方法】常规成分测定法和感官审评法。【结果】该速溶藏茶的浸提加工工艺的浸提效率相对较高,生产剩余茶渣的总水浸出物含量仅(69.75±3.49)g/kg,藏茶原料中的水浸出物残留率仅约20%;速溶藏茶产品内含物质较为丰富,原茶粉的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分别为:茶多酚(129.95±2.00)g/kg,游离氨基酸(16.68±0.17)g/kg,咖啡碱(41.71±1.08)g/kg,可溶性糖(99.62±1.16)g/kg;3种速溶藏茶粉的各项审评因子评分及审评总分差异极显著,其中速溶藏茶原茶粉的审评评分较低,综合评分低于雅安藏茶,而速溶酥油茶粉和速溶甜奶茶粉的综合评分较藏茶综合评分较高,且其香气和滋味评分均高于80.0分,品质相对较好。【结论】该速溶藏茶产品内含物质丰富,品质较好;但原茶粉品质一般,生产工艺应进一步改进、优化,以提高产品品质。
聂坤伦刘东娜胡静杜晓
关键词:生产工艺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中氟含量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氟含量的稳定性,为该方法的校准提供理论数据。方法样品经沸水提取、缓冲溶液消除离子及酸度的干扰后,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砖茶试样中氟含量。结果缓冲溶液(TISAB)离子强度、试样用量、电极、搅拌速度、过滤条件等实验因素对样品氟含量测定结果影响极显著,其中以含柠檬酸钠120g/L(TISAB-2)的缓冲液测定结果较准确,且与国标法(TISAB-GB)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试样用量为0.25g时,样品中氟含量值较高,为490.73±6.36mg/kg,测定结果准确;新电极较旧电极测定结果稳定性好;中、高转速较低搅拌速度测定结果稳定可靠;定性过滤条件下的测定结果优于不过滤和定量过滤。结论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样品中氟含量,结果较为准确,稳定可靠,适用于砖茶中氟含量的测定。
李戎娟刘东娜李俊魏晓惠杜晓
关键词:砖茶氟含量稳定性
人工光照萎凋对茶叶主要品质成分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7
2012年
采用250W碘钨灯,研究人工光照萎凋处理对茶叶萎凋叶的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蛋白酶、主要品质成分及香气得分的影响,并与室内自然萎凋茶叶处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酶活性的影响在处理3h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最高,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蛋白酶在人工光照萎凋处理1h时最大,达4.93U/g(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4.33U/g(FW),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处理4h时达最大值,为7.97U/g(FW),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5.05U/g(FW);香气得分情况表明,人工光照萎凋叶香气得分均明显高于室内自然萎凋叶,以萎凋时间为4-6h的香气得分最高,达到87.6,此时的室内自然萎凋叶为83.6。人工光照对茶叶萎凋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表现为茶多酚、可溶性糖含量持续下降,氨基酸含量增加,咖啡碱含量无明显变化。
范仕胜晋秀杨清刘东娜杜晓
关键词:茶叶萎凋酶活性
蒙顶甘露名茶主要滋味成分及香气组分检测分析被引量:14
2014年
采用常规分析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相结合对蒙顶甘露茶的主要滋味成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和香气组分进行检测,并就内含成分与品质风味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主要滋味成分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全含量为(23.98±0.26)%、(17.52±0.05)%、(4.26±0.21)%、(4.85±0.12)%和(4.66±0.16)%,酚氨比值为3.95~7.43;日常饮茶冲泡时,第2次泡滋味感官评分(28.9±0.2)最高,品质风味好,其主要成分包括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262.2、63.9、66.5 mg/250 m L和89.3 mg/250 m L,酚氨比值较小,为2.93;蒙顶甘露茶中含有18种游离氨基酸组分,其中茶氨酸高达20.46 mg/g,占51.5%;蒙顶甘露茶中酯型儿茶素组分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含量分别为3.39%、6.97%;检测到51种香气组分,主要是醇类(12种)和酯类(9种),其中芳樟醇、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和反-橙花叔醇含量较高,这些组分共同成为嫩香持久馥郁的香气物质基础。
董燕灵郑晓娟卿钰刘东娜杜晓
关键词:滋味香气
水培茶树吸收铬和镉的累积与耐受特性及初步调控作用研究
茶叶质量安全是当前我国茶产业发展与茶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有毒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及其危害性又是其关键性问题。其中,铬离子和镉离子污染又是污染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茶树可以通过根系和叶片两种途径吸收土壤或大气等环境中的铬...
刘东娜
关键词:耐受性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