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东生

作品数:14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有孔虫
  • 3篇古环境
  • 2篇底栖有孔虫
  • 2篇东南
  • 2篇数据传输
  • 2篇数据传输线
  • 2篇数码
  • 2篇数码相机
  • 2篇双光路
  • 2篇盆地
  • 2篇平面反射镜
  • 2篇琼东南盆地
  • 2篇孢粉
  • 2篇显微镜系统
  • 2篇相机
  • 2篇南黄海
  • 2篇教学
  • 2篇反射镜
  • 2篇浮游
  • 2篇浮游生物

机构

  • 1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4篇刘东生
  • 5篇韩宗珠
  • 3篇龙海燕
  • 2篇宋波
  • 2篇赵广涛
  • 2篇李安龙
  • 2篇于新生
  • 1篇贾培蒙
  • 1篇李小艳
  • 1篇邢军辉
  • 1篇陈洪涛
  • 1篇陈文文
  • 1篇张训华
  • 1篇翟世奎
  • 1篇石学法
  • 1篇程振波
  • 1篇石丰登
  • 1篇庄振业
  • 1篇杨作升
  • 1篇米铁柱

传媒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沉积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海洋地质前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199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被引量:10
2012年
近10年来,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地质特色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面做了如下几项工作:重构课程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培育实践创新体系。建设完成了在教学上循序渐进、地域上相互关联、方法上突出创新、有显著特色和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基地群。
韩宗珠李巍然刘东生赵广涛李安龙
关键词:海洋地质实践教学
一种浮游生物双光路成像装置
一种浮游生物双光路成像装置,它包括数码相机、显微镜系统、三角棱镜、2个平面反射镜、中空的棱形观测池、光源和支撑架;所述三角棱镜和两个平面反射镜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两个平面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三角棱镜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光源上方...
于新生宋波韩宗珠刘东生
文献传递
南黄海泥质区YS01A孔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YS01A柱的底栖有孔虫的分析,结合相应的AMS14 C测年数据,对南黄海泥质区西部6.8kaBP以来的沉积速率、海水深度以及沉积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YS01A柱中底栖有孔虫的含量丰富,以陆架浅水种类为主,缺少喜暖种类;2.沉积速率达到1.29mm/a,较泥质区其他地区偏高;3.该地区在3.2kaBP之前,海水深度呈逐渐增加趋势,约在3.2kaBP前后达到最大,随后水深变浅;4.在5.6kaBP之前受黄海沿岸流的影响较强,海水温度和盐度均偏低;5.6~4.8kaBP阶段黄海沿岸流的影响减弱而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增强,海水温、盐度增高,4.8kaBP之后,演变为现今状况。
王昊寅刘东生龙海燕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古环境泥质区南黄海
山东莱州仓上泻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相判别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通过对山东莱州仓上泻湖Y86孔柱状样的系统取样,利用X荧光光谱分析了沉积物中的主要元素含量,结合已有的粒度分析、微体古生物及孢粉结果相分析对比,对泻湖沉积相进行地球化学判别,结果表明:铝、铁、锰、钛等元素主要富集在粘土沉积物中;钙、镁受气候影响较大;锰、磷等受生物影响明显。
韩宗珠吕海燕庄振业刘东生
关键词:沉积地球化学泻湖沉积相气候影响孢粉
数字化填图技术在地质本科教学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8年
数字化填图是区域地质调查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需求给大学地质本科教学实习的改革带来机遇。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地质本科实践教学团队研制了野外数据采集软件包、实现了GPS与掌上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与常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结合,集成了野外数据采集的数字化填图技术,并成功地应用到安徽巢湖的地质教学实习中。这不但使新的技术引入到现代地学教育,同时改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野外实践教学由验证性向综合和创新性的转变。
李安龙赵广涛韩宗珠刘东生
关键词:数字填图教学实习本科教学
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被引量:8
2018年
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接收了渐新世以来数千米厚的海相沉积地层,蕴藏着丰富的微体古生物化石。对深水区LS33a钻井岩芯的取样和化石鉴定,识别出21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N22带~P19带)和12个钙质超微化石带(NN19带~NP24带)。通过与大洋钻探(ODP)在南海实施的184航次的钻探结果和"国际年代地层表(2012)"等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化石事件的地质年代意义,构建了LS33a钻井生物年代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更新统与上新统、上上新统与下上新统、上新统与中新统、上中新统与中中新统、中中新统与下中新统、中新统与渐新统、上渐新统与下渐新统之间地层界线位置以及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黄流组、莺歌海组和乐东组地层的时代归属,建立了适用于南海北部深水区的高分辨率综合年代地层格架。
刘晓锋孙志鹏刘新宇刘东生翟世奎龙海燕姜龙杰毕东杰
关键词:浮游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琼东南盆地
渤海湾北部底栖有孔虫的组合分布及沉积环境被引量:8
2008年
为了探讨渤海湾北部底栖有孔虫与海洋环境的关系,对采自渤海湾北部的1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属种多为海岸带浅水地区常见底栖有孔虫种类,组合受水深、温度和盐度的制约,该区底栖有孔虫3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影响因素:组合Ⅰ以毕克卷转虫变种、圆型短五块虫为主,该组合与渤海大陆架区的代表性组合一致,反映了接近渤海陆架浅海区的沉积环境;组合Ⅱ以具瘤先希望虫为主,代表受河流注入显著影响的环境;组合Ⅲ以裂缝希望虫、叶状串珠虫为主,向渤海浅海过渡的近岸环境。
陈文文刘东生邢军辉
关键词:底栖有孔虫
一种浮游生物双光路成像装置
一种浮游生物双光路成像装置,它包括数码相机、显微镜系统、三角棱镜、2个平面反射镜、中空的菱形观测池、光源和支撑架;所述三角棱镜和两个平面反射镜固定在支撑架上,所述两个平面反射镜分别设置在三角棱镜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光源上方...
于新生宋波韩宗珠刘东生
文献传递
东海北部陆架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东海北部陆架区D-46C和D-74C柱样底栖有孔虫分析结果表明,D-46C柱样自下而上为压扁卷转虫(Am-moniacompressiuscula)组合,并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压扁卷转虫—花朵虫(A.compressiuscula-Florilusspp.)亚组合、压扁卷转虫—叶状串珠虫(A.compressiuscula-Textularia foliacea)亚组合和压扁卷转虫—强壮箭头虫(A.compressiuscula-Bolivina robusta)亚组合;D-74C柱样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三个组合:叶状串珠虫—压扁卷转虫(Textularia foliacea-Ammonia compressiuscula)组合、大西洋花朵虫—异地希望虫(Florilus atlanticus-Elphidium advenum)组合和大西洋花朵虫—结缘寺卷转虫(Florilus atlanticus-Ammonia ketienziensis)组合。两个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垂向变化明显,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初步认为两个柱样均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其中,D-74C柱样为全新世中期(相当于亚北方期)以来的沉积,在全新世晚期一直受到陆地冲淡水的强烈影响;D-46C柱样为全新世早期(相当于前北方期和北方期)以来的沉积,受到陆地冲淡水流的影响较D-74C柱样小。
石丰登程振波石学法吴永华李小艳刘东生鞠小华
关键词:柱样古环境
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高浓度溶解铀及其成因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用α能谱法对莱州湾南岸地下卤水中的铀进行分析,发现卤水中溶解铀的浓度范围为3.4~96.0μg/L,80%以上站位卤水铀浓度超过了30μg/L,高于某些铀矿区地下水中铀的浓度。从卤水的形成过程及环境、含水层沉积物的铀含量及地下卤水对沉积物的淋溶作用、地表水下渗等几个方面对高浓度铀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发现卤水形成时海水的蒸发浓缩和锰氧化物还原可能是主要成因,藻类的矿化分解使其吸附的大量铀解吸进入地下水也可能是1个重要影响因素。
许博超于志刚刘东生江雪艳陈洪涛姚庆祯米铁柱
关键词:地下卤水古环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