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威
- 作品数:46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玉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玉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玉林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现状及对策探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为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通过近几年对我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检查,发现我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重视不够,缺乏行之有效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诊疗记录缺乏规范的格式和管理,临床医生传染病报告知识欠缺和报告意识不强,传染病卡片填写质量不高,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报告存在薄弱环节,个体诊所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一个空白及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问题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陈明庞武贵刘义威
-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疫情
- 外环境霍乱弧菌疫源监测研究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了解外环境霍乱弧菌疫源现状,探讨霍乱弧菌来源,为疫情分析、预警、预测及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椐。方法选择玉林市玉州区为监测区域,监测时间为2006年5-10月。对外环境水体、海(水)产品及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进行采样监测。病原检测和生物学分型按《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的检测方法进行;对霍乱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1999)》的打点杂交方法进行。结果共检测各类样本2908份,检出14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0.48%。其中,水体检测阳性率为0.64%(5/772),海(水)产品检测阳性率为1.16%(9/775),腹泻病人及从事饮食服务行业重点人群粪便监测未检出霍乱弧菌;血清学分型稻叶型11份,O139型2份,小川型1份;毒力检测1份O139型为产毒流行株,其余均为不产毒非流行株;阳性样本来源:水体样本5份全部来源于内陆河水体;海(水)产品阳性样本77.78%来源于沿海地区,22.22%来源于玉林本土。结论玉林城区外环境具备霍乱弧菌的生存条件,应加强监测和研究,及时发现致病性疫源,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 庞武贵廖家武全信斌刘义威
- 关键词:霍乱弧菌
- 2010-2011年玉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研究
- 2013年
- 目的分析玉林市2010-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策略。方法对玉林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1年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2 953例,年平均发病率202.88/10万,兴业县发病率最高达332.95/10万;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总体呈单峰型,5月份达到最高峰,2011年呈双峰型,分别于6月和9月达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77∶1,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8.08%,5岁以下婴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1.15%;2010年手足口病主要以EV71为主,占87.70%,2011年则以CoaX16和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分别占43.07%和40.51%;85.77%重型病例和88.24%死亡病例均是由EV71引起。结论手足口病疫情形势严峻,应加强病原学监测及5岁以下散居儿童和托幼机构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
- 陈明覃坚刘义威梁超罗竣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
- 玉林市2005-2013年急性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 2015年
- 目的了解玉林市2005—2013年急性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玉林市2005—2013年1家市级综合医院和5家县(市)级综合医院收治的急性中毒病例资料,以性别、年龄、职业、中毒地点、毒种、疾病转归等为观察指标,分析急性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结果玉林市2005—2013年发生急性中毒的患者共有2 823例,男女比例为1.02:1,好发于20岁以下人群,急性中毒最多的为农药中毒(38.01%),主要途径是经消化道引起中毒(72.16%),工作场所及家中是中毒高发地点。结论加强公民健康教育,科学制定急性中毒应急救治预案,是降低中毒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 全信斌王倩刘义威梁超罗竣陈伊莹
- 关键词: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农药中毒
- 一起乡镇中学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措施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乡镇中学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暴发疫情原因和特点,探讨暴发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一起乡镇中学甲肝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广西博白县凤山镇甲肝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69例,罹患率为3.62%,其中凤山镇二中、凤山小学罹患率分别为4.58%、0.45%,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二中寄宿生发病63例,罹患率为6.09%(63/1035),走读生发病3例,罹患率为0.10%(3/3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7,P<0.0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首发病例发病后的11~20d,占发病总数的75.3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16岁,占发病总数的79.71%。结论学校环境卫生差、水质受污染,人群甲肝疫苗的免疫率低、存在大量的免疫空白,疫情报告不及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及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本次疫情暴发原因。
- 刘义威梁炯明卢耀娟胡昱陈锦秀郑志刚
- 关键词:甲型肝炎暴发疫情
- 2011年玉林市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漏报调查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分析玉林市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漏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按照《玉林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抽查全市各级医疗机构进行传染病漏报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各级医疗机构33家,其中市级医疗机构10家、县级综合医院7家、乡镇(街道)医院16家。共抽查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195 516人次,查出应报法定传染病病例586例,实报561例,报告率为95.73%(561/586);漏报25例,漏报率为4.27%(25/586);其中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2.76%(12/434)、8.55%(13/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县、乡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分别为1.75%(8/457)、13.18%(17/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染病报告及时率、完整率、准确率、一致率分别为99.54%(430/432)、93.75%(405/432)、89.58%(387/432)、76.16%(329/432)。结论玉林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仍存在漏报现象,应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 陈明覃坚刘义威
- 关键词:传染病病例报告
- 玉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分析和防控措施
- 2005年
- 刘义威廖家武梁炯明钟福华杨成志
-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措施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平均发病率乙脑病毒蚊虫叮咬
- 玉林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了解玉林市首例B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查阅病例的病案,访视病例发病前的相关知情人并进行病例的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脑脊液标本和8名病例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送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患者,陈某某,女性,于2007年3月30日开始发病,因起病急、症状重、病程发展迅速而死亡;病前无同类病人接触史;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一般;病人脑脊髓标本和2名密切接触者标本均检出B群脑膜炎双球菌;药敏试验显示菌株对氯霉素、链霉素等7种药物敏感;经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未造成流行。结论该病例确诊为玉林市首例B群流脑病例,预防控制B群流脑关键是加强病原学诊断和病原株的耐药性监测。
- 陈明廖家武刘义威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
- 玉林市2005~2006年霍乱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 为了解我市外环境水体中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水产品的污染状况,及时发现霍乱病例,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玉州区和福绵区为监测区域,对2005-2006年玉林市外环境水体、水产品及腹泻病人和重点人群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监测时间为每年的5~10月份。结果 2年共采集各类标本4539份,检出霍乱弧菌15份,阳性率为0.33%,2006年检出的阳性率(0.48%)高于2005年的阳性率(0.07%),其中水体标本阳性率为0.47%,水产品标本阳性率为0.73%,水产品标本中以牛蛙为最高(10.61%),腹泻病人及重点人群粪便病原检测全部为阴性;15份阳性标本中,来源于集贸市场水产品标本10份,占66.67%;来源于水体5份,占33.33%;血清学分型中,12份为稻叶型,占阳性菌株的80.00%,2份为O139型,占阳性菌株的13.33%,1份为小川型,占阳性菌株的6.67%;除1份O139血清型含毒力基因外,其余血清型均不含毒力基因,结论 我市外环境水体及水产品存在霍乱弧菌,霍乱弧菌是外环境水体中的正常菌群,应继续加强监测,及时发现致病性病源菌,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陈明庞武贵刘义威全信斌谭垂敏卢耀娟杨成志覃健敏
- 关键词:霍乱监测
- 广西玉林市50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玉林市近年狂犬病高发原因。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505例病例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各地进行犬密度调查。结果1999-2008年狂犬病发病例数分别10、20、41、72、78、68、59、64、54、39例,均为死亡病例,其发病率分别为0.18/10万、0.35/10万、0.71/10万、1.13/10万、1.32/10万、1.11/10万、1.00/10万、1.05/10万、0.98/10万、0.70/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0.85/10万,病死率100%。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夏秋季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中小学生,再次为散居儿童。66.14%的患者未对伤口做任何处理,有79.60%的患者未注射狂犬病疫苗,20.40%的患者不同程度注射狂犬病疫苗仍发病。调查2065户共7962人,共养犬1178只,免疫犬87只,平均犬密度为14.80只/100人,犬免疫率为7.39%。对出售的犬脑标本410份,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狂犬病毒抗原阳性率为16.34%,主动伤人的犬只,狂犬病毒抗原阳性率达87.5%,对主动攻击人的犬都进行打死深埋处理。结论犬密度较大,犬未经免疫,犬伤者不按要求进行及时对伤口彻底处理,不及时联合注射抗狂犬病血清和狂犬病疫苗,注射疫苗后保护抗体未产生前患者已发病,是近几年来玉林市狂犬病发病率较高的原因。防控措施主要是对犬类落实"管、圈、灭、免"综合性防控措施,同时加强健康教育,被犬伤后及时正确处理伤口和注射狂犬病疫苗及抗狂犬病血清。
- 刘义威李文卢耀娟胡昱杨成志詹晓瑜
- 关键词:狂犬病高发原因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