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武
- 作品数:50 被引量:293H指数:7
- 供职机构:天津市公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心脑血管疾病血浆内皮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检测了346 例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 T) 含量;结果发现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浆 E T 含量为98 .31 ±28 .41ng/ mg ,冠心病组的为70 .03 ±26 .62ng/m g ;单纯脑梗塞组的为60 .19 ±23 .06ng/ mg ,以上各组数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单纯脑出血组的为47 .84 ±16 .56ng/ mg ,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脑梗塞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与脑出血合并高血压病人的血浆 E T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1) 。结论是: 心脑血管疾病中血浆 E T 含量的变化与这些疾病的病变程度、是否有合并症有相当密切的关系, 而且表明了血浆 E T 明显参与了这些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
- 李平刘之武
- 关键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内皮素
-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水平的比较被引量:1
- 1999年
- 测定了49 例急性心肌梗塞( A M I) 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心钠素( A N P) 的水平。结果表明, 治疗前 A N P 测定值为405 .54 ±127 .41 pg/m L, 治疗后为342 .34 ±130 .51pg/ m L。而对照组为275 .11 ±120 .63pg/ m L。两组相比,前者差别非常显著( P< 0 .01) ,后者差别亦显著( P<0 .05) 。 A M I组治疗后 A N P 水平明显下降, 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显著( P< 0 .05) 。本文对此做了讨论, 提出 A M I 时 A N P 的增高可能与心室顺应性改变和心功能不全以及心肌受损有关, 是保护内环境稳定的一种代偿机制。
- 肖玉艳贾文军刘之武朱军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钠素ANP
- 天津市部分居民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情况被引量:39
- 2002年
- 康信强刘之武谢蓓牛秀英肖玉艳何崇旻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流行病学调查
- CEA与CYFRA21-1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 2003年
- 王丽敏肖玉艳刘之武
- 关键词:CEACYFRA21-1恶性胸腔积液
- 洛赛克对男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 1994年
- 洛赛克对男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康信强,刘之武洛赛克≤Losec)是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新型抑酸药,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它具有疗程短、服用简便、疗效卓越和无明显副作用的优点,但该药对PU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国内外报导较少。我们对39例男性...
- 康信强刘之武
- 关键词:溃疡消化性溃疡洛赛克性激素
- 天津市部分居民消化不良的发病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 康信强刘之武谢蓓牛秀英肖玉艳何崇旻
- 该研究首次在本市以较大样本(三组 共8279人)采用分层、多级、整体,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对部分居民消化不良的患者的患病率、临床分型及其发病的诱因、相关因素及社会心理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患消化不良症者患病率23.2...
- 关键词:
- 关键词:流行病学
- RUNX3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观察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RUNX3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组观察对象:浅表胃炎组、萎缩胃炎组、肠化生组、非典型增生组、胃癌组,每组20例,观察RUNX3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组比较,胃癌组RUNX3阳性表达率明显减低(χ2值分别为12.23,12.29,10.0 8,P<0.05)。浅表性胃炎组、萎缩性胃炎组、肠化生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1.03,P>0.05),非典型增生组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3.3,P>0.0 5)。结论 RUNX3的表达缺失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 秦怡男穆标崔海沫肖梦宇刘之武
- 关键词:RUNX3胃癌癌前病变
- 糖尿病胃轻瘫大鼠c-kit和G蛋白基因表达及消痞方干预研究
- 穆标曲竹秋刘之武熊湘明阳泽彬韩霏盛亚娜王丽敏雷晶崔海沫
- 该课题以糖尿病大鼠为研究对象,在国内外首次通过胃动力检测、放射免疫、超微电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探讨了胃Cajai 间质细胞c-kit、平滑肌细胞Gsa和Gia基因表达变化在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给予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消痞方
- 静脉补铁对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王丽敏刘之武
- 关键词:肾脏病贫血心功能补铁
- 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9
- 2004年
- 目的对当前天津市成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方法9家医院按划分调查范围,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于2002年8月~2003年3月对7220名年龄大于18岁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疾病相关因素等共118个项目,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220人中慢性便秘检出率为11.6%,其中女性发病率为13.4%,男性为9.7%,差异有显著性(P=0.000)。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且与劳动强度、心理压力、性格、运动情况等相关。慢性便秘与反流性食管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亦有相关性。结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增加饮水、多进食蔬菜等及减少压力、调整心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可预防和减少慢性便秘的发病率。
- 阚志超姚宏昌龙治平刘之武韩玉山张志广王东旭杨强丁刚
- 关键词:慢性便秘成年人发病率患病情况年龄增长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