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佳
- 作品数:25 被引量:95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期因子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04年
- 中期因子(midkine,MK)是1988年Muramutsa等发现的一种新基因,它与多向因子(pleiotrophin,PTN)一起组成一个新的肝素结合生长因子(HBGFs)家族。人类MK基因位于染色体11q11.2,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其相对分子量为14×10^3。成熟人MK蛋白是一种可分泌蛋白,由1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富含碱性氨基酸及半胱氨基酸。
- 刘龙飞刘吉佳
- 关键词:肿瘤致瘤机制基因治疗
- 肝癌与热化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热化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模式,在肝癌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已成为治疗肝癌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现介绍肿瘤热化疗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肝癌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
- 高绪照刘吉佳
- 关键词:肝肿瘤高温综合疗法
- 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附1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治疗良性终末期肝病的适应证与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对 1例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氏病 )、布加氏综合征及肝炎性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实施改良背驮式同种异体肝移植术。结果 患者术后肝脏成活良好 ,各项异常指标逐渐趋于正常 ,但术后第 1 3天死于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结论 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
- 刘国文谢文彪刘吉佳胡传华王佑权程仁洪
- 关键词:肝移植良性终末期肝病适应证肝豆状核变性布加氏综合征
- Jawaid临床评分系统对诊断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评价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评价Jawaid临床评分系统在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住院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98例临床特点,应用Jawaid临床评分系统对患者入院时情况进行评分,以患者出院时最后诊断为依据对该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⑴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有临床不典型、就诊晚、体征和血象与病变程度不平行,阑尾穿孔比例大,死亡率高。⑵98例老年阑尾炎患者中,评分﹤-83者21例,-83~-8者27例,﹥-8者50例。结论: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用Jawaid临床评分系统简便、经济,但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敏感性、特异性均不尽如人意。
- 单文刚张兴文谭英征刘吉佳文学友
- 关键词:老年急性阑尾炎
- 抑癌基因P1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ER、P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3例乳腺癌标本中P16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统计分析。结果 53例乳腺癌组织中P16表达总阳性率为54.7%(29/53),P16基因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肿瘤大小、ER、PR的表达无关,而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结论 P16蛋白在乳腺癌的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临床上乳腺癌判定预后的一个新指标。
- 曾谷清刘吉佳姜德诵刘彦康颖王汉群
- 关键词:乳腺癌抑癌基因P16预后PRER
- p27^(kip1)、Skp2与肿瘤被引量:1
- 2003年
- 佘兴国刘吉佳
- 关键词:P27^KIP1SKP2泛素-蛋白酶体肿瘤
-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腹内疝发生因素的探讨
- 1995年
- 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腹内疝发生因素的探讨刘吉佳,谢文彪(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衡阳,421001)我院从1978~1994年共收治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后腹内疝7例,其中在外院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腹内疝转入本院2例,其余5例为本院胃大部切除术后...
- 刘吉佳谢文彪
- 关键词:胃切除胃大部切除胃空肠吻合术腹内疝
- 肝脏畸形2例报告
- 1995年
- 肝脏畸形2例报告刘吉佳,谢文彪(衡阳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衡阳,421001)肝脏畸形在临床上罕见,我院最近手术中发现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女,36岁,因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10余年,再发加重2天于1994年3月6日住院。查体:右上腹压痛,墨...
- 刘吉佳谢文彪
- 关键词:病理外科手术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三枚钛夹胆总管内游走一例被引量:22
- 2005年
- 刘龙飞何葵刘吉佳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钛夹胆总管病例报告
- 微波照射预处理对诱导兔肝血红素氧化酶-1的实验研究
- 2006年
- 目的:观察微波照射预处理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肝功能指标(ALT、AST、LDH)及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力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A、B、C、D共4组。各组于缺血再灌注后2小时、4小时抽血查ALT、AST、LDH。实验结束处死获取肝脏标本,肝脏组织行H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HE染色,观察各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B、C、D三组的ALT、AST、LDH显著高于A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发现HO—1在A组和D组中无明显表达,B组和C组的肝细胞胞浆内有较多棕黄色颗粒表达。C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D组。结论:适宜条件的微波照射预处理能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肝功能的改善与肝脏中被诱导的HO—1的表达有显著关联,表明HO—1可能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程仁洪刘吉佳倪铭孔谢文彪
- 关键词:微波缺血再灌注肝脏血红素氧化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