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国杰

作品数:46 被引量:2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药物
  • 6篇嘧啶
  • 5篇液相
  • 5篇甲氧氯普胺
  • 5篇氟脲嘧啶
  • 5篇5-氟脲嘧啶
  • 4篇经皮渗透
  • 3篇药剂学
  • 3篇制剂
  • 3篇生物技术药物
  • 3篇生物药
  • 3篇生物药物
  • 3篇释药
  • 3篇书评
  • 3篇热分析
  • 3篇微丸
  • 3篇离体
  • 3篇剂型
  • 3篇角质
  • 3篇角质层

机构

  • 43篇中国药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中医学院...
  • 1篇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医药研究...
  • 1篇杭州中美华东...
  • 1篇常州药业股份...

作者

  • 43篇刘国杰
  • 23篇平其能
  • 4篇张钧寿
  • 4篇孙国庆
  • 4篇徐坚
  • 3篇冀学芳
  • 3篇杜青
  • 3篇陈俊
  • 2篇朱家璧
  • 2篇蒋曙光
  • 2篇屠锡德
  • 2篇涂家生
  • 2篇于顺廷
  • 1篇安登魁
  • 1篇盛龙生
  • 1篇谈恒山
  • 1篇李振华
  • 1篇李振华
  • 1篇杨天华
  • 1篇徐坚

传媒

  • 16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药学学报
  • 4篇中国医院药学...
  • 3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学进展
  • 2篇食品与药品
  • 2篇“热分析在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中成药
  • 1篇山东医药工业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全国第七届工...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5
  • 3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4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8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3篇198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质联用(GC/MS)法测定血浆中硝苯地平的浓度被引量:4
1995年
本文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定人血浆中硝苯地平浓度的方法。以安定为内标,经气相色谱分离后(程序升温),质谱单离子检测(SIM)M/Z284。结果表明: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在1~200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较好,回收率及精密度均能符合要求。
涂家生彭建和邢久东刘国杰
关键词:硝苯地平血药浓度质谱法
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20
1998年
口服液体控释给药系统是一种新型药物传递系统,因其存在物理不稳定性,所以能上市的品种较少。本文提出了解决物理稳定性的技术,如:选择具有水难溶性的药物;用药物饱和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用非水溶液作为混悬介质;制成临用前重新配制的干混悬剂;优化混悬介质处方;采用定位(insitu)凝胶机制;缓释乳剂;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药物载体等。并着重介绍了口服药物脂液体控释系统的设计原理。
李振华平其能刘国杰
关键词:口服给药系统
聚合物微粒和纳米粒用于疫苗的粘膜给药被引量:7
2000年
微球和纳米粒口服后可完整穿越胃肠道而被吸收 ,因此可作为不稳定或大分子药物的口服载体 ,此外 ,微球也已用于疫苗的口服输送 ,诱导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和防御性免疫。然而 ,微球穿越肠道的吸收程度将限制其作为口服给药载体的可行性。鼻内免疫也将是诱导粘膜免疫相当有吸引力的途径 ,微球也可将疫苗输送至呼吸道。目前大量研究表明 ,许多聚合物给药系统在疫苗粘膜给药方面具备很大的潜力。但是 ,许多领域的工作尚需进一步展开 ,包括抗原在聚合物给药系统中的稳定性等等。
蒋曙光屠锡德刘国杰李晓阳
关键词:微球纳米粒疫苗粘膜给药
我国工业药剂学的进展
1983年
一、概述按药剂生产供应特点,药剂学可分为临床药剂学和工业药剂学两大类。临床药剂学是指在人的防病治病的发展进程中药物剂型(或制剂)所起的作用,通过适宜剂型的制备和使用来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的科学;很显然,它的重点不是药(物)的本身,而是阐述物与人(病人)的关系。
孙明德刘国杰
关键词:药剂学药物学药物剂型制剂品种
甲氧氯普胺液相中球型结聚微丸的制备及特性考察
采用液相中药物球型结聚技术制备了甲氧氯普胺微丸,并对产品的特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产品成形性好,不同批号的产品及同一批号不同粒径的产品主药含量基本一致。微丸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溶出速率主要决定于乙基纤维素用量及产品粒径...
徐坚平其能刘国杰
关键词:差热分析甲氧氯普胺溶出速率微丸
甲氧氯普胺从HPMC_(K100M)骨架片中体外释放的预测
1996年
基于Higuehi方程,经数学推导提出了能预测甲氧氯普胺从不同用量的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_(K100M))水凝胶型骨架片中经时释放的代数式。经验证,累积释放百分率的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性较好。测定了含有不同用量HPMC_(K100M)骨架片的蚀解速度,结果表明,凝胶层蚀解速度随HPMC用量增加而减慢。不同用量HPMC_(K100M)骨架片蚀解速度的差异是引起预测偏差的原因之一,增加实验次数可使预测结果更为理想。
徐坚平其能刘国杰
关键词:甲氧氯普胺药物释放
维生素C片剂的变色稳定性研究被引量:2
1996年
采用漫反射光谱法测定V_c片的变色稳定性,通过温度、湿度双因素考察建立了V_c片变色速率与温度、相对湿度的三元线性回归方程,从而可预测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不同处方组成的V_c片贮存有效期。通过建立60C、RH75%4天的稳定性加述试验法,对不同处方与生产工艺进行筛选和评价,研究出适合国情而便于推广生产的V_c片湿法制粒压片工艺。
张钧寿邓小芳曹慧君刘国杰
关键词:维生素C稳定性片剂
马来酸噻吗洛尔透皮贴剂的制备及释药机理研究被引量:8
1996年
目的:制备马来酸噻吗洛尔透皮贴剂,研究其释药机理。方法:利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实验,通过改变扩散液的pH值及皮肤的状态,研究其释药机理。结果:马来酸噻吗洛尔贴剂的体外释药方程为:Q=207.6t ̄(1/2)-176.1(r=0.997),24h累积释药量为845.6μg/cm ̄2。随着扩散液pH升高,药物的渗透系数逐渐增大,去除角质层皮肤对药物渗透系数远远大于完整皮肤,且完整皮肤的贮库效应大于去除角质层皮肤。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主要以分子型透过皮肤,在经皮渗透过程中存在贮库效应,渗透的主要屏障为角质层。
冀学芳平其能刘国杰于顺廷
关键词:马来酸噻吗洛尔透皮贴剂释药机理
液相中药物球型结聚方法的研究被引量:6
1991年
采用液相中药物球型结聚技术制备了阿司匹林结聚颗粒和微丸,二硝酸异山醇酯(消心痛)微丸,并考察了实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溶剂体系种类和比例的选择为主要关键,药物浓度,操作温度和搅拌转速等也影响制剂的质量。制备过程不改变阿司匹林和二硝酸异山梨醇酯的化学结构。结聚颗粒中阿司匹林的溶出优于原料结晶,加有乙基纤维素的阿司匹林微丸在体外有一定程度的延缓释药效果。
顾晓晨刘国杰李汉蕴朱家璧
关键词:颗粒剂
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其机理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研究盐酸丁螺环酮对动物口腔粘膜的渗透性及渗透机理。方法 采用离体动物口腔粘膜的体外渗透试验方法 ,比较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豚鼠、猪、羊和牛的口腔粘膜渗透性 ,考察药物浓度及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 盐酸丁螺环酮对家兔口腔粘膜的渗透性最大 ,渗透速率随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 ,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盐酸丁螺环酮通过口腔粘膜转运的方式为被动扩散 。
杜青平其能刘国杰
关键词:盐酸丁螺环酮口腔粘膜影响因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