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刘广宏

刘广宏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3篇中医药
  • 2篇性关节炎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中医药疗法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活血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1篇心痹
  • 1篇学说

机构

  • 5篇右江民族医学...
  • 3篇右江民族医学...

作者

  • 8篇刘广宏
  • 3篇邓广业

传媒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陕西中医函授
  • 1篇云南中医杂志
  • 1篇江苏中医

年份

  • 3篇1991
  • 2篇1990
  • 3篇198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痰淤说”的临床指导意义
1989年
一、“痰淤同源”初探痰与淤是疑难怪病之根,危急重症之源。古人有“痰为百病之母”、“怪病属痰”、“怪病属淤”等认识。痰淤虽为不同的病理产物,临床却有其同一性。历代医家对此多有论述,如:朱丹溪指出:“痰挟淤血、遂成窠囊。”唐容川在《血证论》中也谈到“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张介宾也说:“痰指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涎”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痰淤之间相互转化以及内在的联系。“痰淤同源”其实是以“津血同源”为基础的。津血都来源于水谷精微,生理上可相互转化,病理上可相互影响。津液凝滞可成痰,血滞不行则成淤。然而,
刘广宏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况
1991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肯定,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历节病、骨痹、顽痹,(九王)痹、膝鹤风等范畴。本病病程长,证候变化多端,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有深入探讨之必要。本文仅就1987年以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予以综述。
邓广业刘广宏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药疗法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近况
1991年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肯定,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历节风、骨痹、顽痹、(九王)痹、鹤膝风等范畴。病程较长,症情顽缠,久治难愈,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有深人探讨之必要。本文仅就1987年以来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进展作一综述。 1 病因病机本病病因一般认为外因于风寒湿热之邪侵入,内因于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为邪所阻,臃滞经脉,留滞于内,深入骨骱,胶着不去形成顽痹,汪明忠统计本病786例,有19.
邓广业刘广宏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历节风特效疗法顽痹
乳糜血尿治验一得
1990年
罗×,女,51岁。1984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四个月来,感觉腰胀痛,小便混浊如米泔,或血尿,或伴血块,小便热涩痛。曾摄腹平片疑为“尿路结石”,久服中药分清泌浊、通淋排石之品均无效。行膀胱镜及逆行肾盂造影,未见异常。验尿,蛋白(+++),白细胞少,未见脓球,
刘广宏
关键词:活血
HBsAg阳性的中医药治疗概述被引量:1
1989年
HBsAg阳性常见于急、慢性乙型肝炎以及HBsAg无症状携带者。乙肝病毒感染是当前一项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在我国HBsAg阳性人群高达10%左右。HBsAg携带者不仅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而且与肝硬化、肝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以往中医药对HBsAg的阴转率约为12~25%,取得了一定效果。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症的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现仅就近四年来的资料综述如下。一。
刘广宏
关键词:乙型肝炎阳性中医治疗乙肝病毒
浅谈“痰淤同病”学说在临床中的运用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论述了“痰”“瘀”之间的病理关系,痰瘀同病是诸多病证的共同病因病理,讨论了痰瘀同病的临床特征:疼痛、症积肿块、精神症状、肢体麻木偏废等。提出了“痰瘀同治”是某些疑难久病的重要治法,可在辨证的基础上,权衡侧重,采用痰瘀同治,或治痰以消瘀,治瘀以祛痰的痰痰互治法,必将提高疗效。
刘广宏
关键词:痰瘀辨证化痰活血
血液流变学的应用与心痹的早期诊断
1991年
如何在心痹发作以前就采集预报性资料,给予早期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临床血液流变学的应用来探讨心痹早期诊断的可行性。一、血液流变学的应用血液流变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体血液循环。
刘广宏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心痹
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血瘀”实质的探讨
1989年
血液流变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物体流动与变形的一个分支——流变学,向生物学和医学渗透而出现的一门新兴研究血液流动与变形规律的边缘基础学科。血液流变学的发展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并逐渐成为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血液流变学的广泛应用,使祖国医学“血瘀”的本质和“活血化瘀”的机理得到了进一步阐明。本文仅就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血液”的实质进行初步的探讨。
刘广宏邓广业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液流变性血小板聚集性微循环障碍全血粘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