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敏

作品数:1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镇江市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端粒
  • 4篇端粒酶
  • 4篇细胞
  • 4篇癌组织
  • 3篇血管
  • 3篇乳腺
  • 3篇乳腺癌
  • 3篇腺癌
  • 3篇膀胱
  • 2篇性病
  • 2篇血管密度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移行细胞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增殖
  • 2篇乳腺良性病变
  • 2篇微血管
  • 2篇微血管密度

机构

  • 13篇江苏大学附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刘敏
  • 10篇吴建农
  • 5篇孙亚军
  • 3篇仇昊
  • 2篇李清
  • 2篇崔大祥
  • 2篇潘碧峰
  • 2篇贡冰峰
  • 2篇刘颖
  • 2篇马克钧
  • 2篇孙浩
  • 1篇张歆
  • 1篇李梅
  • 1篇陈宝定
  • 1篇赵峰
  • 1篇吴建浓
  • 1篇吴新财
  • 1篇潘鹏
  • 1篇王伟华
  • 1篇薛玉

传媒

  • 8篇江苏大学学报...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肠癌细胞增殖 分化与多药耐药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细胞增殖、分化与肿瘤细胞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大肠癌标本 51例 ,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分化情况 ,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P 糖蛋白 (P Glycoprotein ,P gp)的表达情况 ,分析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与Pgp表达的关系。 结果 :不同类型和分化程度的肿瘤细胞PCNA和Pgp的表达不同 ,但是 ,它们相互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结论 :大肠癌细胞增殖。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钱学军
关键词:大肠癌分化增殖PCNAPG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膀胱移形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原发性膀胱移形细胞癌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VEGF和PC-NA的表达,并分析VEGF和PCNA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VEGF和PCNA在正常膀胱组织中不表达,而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较强并与肿瘤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和PCNA可促进膀胱癌的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膀胱癌组织中VEGF和PCNA的测定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一个指标。
马克钧吴建农周留正刘敏
关键词:膀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
端粒酶与Ki-67及p53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病变中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端粒酶与Ki-67、p53在大肠癌和腺瘤的表达及发生、发展机理。方法:用组织芯片原位杂交的方法在分子学水平对细胞的端粒酶进行检测,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Ki-67,p53进行检测。结果:72例大肠癌端粒酶表达的阳性率为77.78%,Ki-67阳性率88.89%,p53阳性率63.89%;36例大肠腺瘤端粒酶表达阳性率8.3%,p53阳性率22.22%,Ki-67阳性率13.89%。端粒酶和Ki-67、p53的阳性表达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和K-i67、P53在大肠细胞癌变过程中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吴建浓刘敏李梅
关键词:大肠癌端粒酶KI-67P53组织芯片
乳腺癌端粒酶的表达及其与肿块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块大小、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70例乳腺癌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肿块>3cm 23例,<3cm 47例;浸润性癌50例,非浸润性癌20例;有淋巴结转移的4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28例。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原位表达和肿块大小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肿瘤浸润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的检测来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仇昊
关键词:端粒酶乳腺癌肿块大小
端粒酶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原位表达及意义
2005年
目的:了解端粒酶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对70例乳腺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30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6%,正常乳腺组织端粒酶不表达。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原位表达和在乳腺良性病变细胞中的表达之间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结论:端粒酶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将端粒酶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通过对细胞端粒酶的检测来协助乳腺癌的诊断。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仇昊刘颖
关键词:端粒酶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原位杂交
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端粒酶的原位表达与p53的关系
2006年
目的:了解端粒酶和p53在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乳腺良性病变和70例乳腺癌进行分析。结果:70例乳腺癌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54例,阳性率77%,p53阳性表达44例,阳性率62.86%;30例良性病变组织端粒酶阳性表达2例,阳性率6%,p53阳性表达6例,阳性率20%。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和p53在乳腺癌细胞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协同作用。
吴建农刘敏孙亚军仇昊刘颖
关键词:端粒酶P53乳腺癌乳腺良性病变原位杂交
膀胱癌组织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 ,检测 10例正常膀胱粘膜、50例BTCC组织的MVD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① 10例正常膀胱粘膜MVD 0 .6~ 1.6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1.2 0± 0 .3 5,50例BTCC组织的MVD为 4.4~ 13 .4个 高倍视野 ,平均值 8.94± 2 .0 8(P <0 .0 1)。②浸润型肿瘤组较表浅型肿瘤组MVD高 (P <0 .0 1) ,G2和G3级肿瘤组较G1级肿瘤组MVD高 (P <0 .0 1) ,高MVD组较低MVD组复发率高 (P <0 .0 5)。结论 :①BTCC组织较正常膀胱粘膜MVD高 ,差异非常显著。②MVD与BTCC分期、细胞的分级、复发相关 ,MVD为较理想的BT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标志物 。
贡冰峰孙浩吴建农马克钧潘鹏刘敏
关键词:膀胱癌移行细胞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
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54~91岁男性经直肠指检(DRE)检出前列腺增大患者应用经腹壁及经直肠腔内超声(TRUS)检查,同时进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测分析,并全部经尿道电气化切除(TUVP)或经腹手术病理证实。结果:前列腺癌19例,单纯前列腺增生以及伴有炎症、钙化、囊肿等共61例。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癌的准确度为84%,而经腹超声检查与PSA检测前列腺癌的准确度分别为71%与68%,经直肠超声比经腹超声敏感性更高(P〈0.01),比PSA特异性更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经直肠检查前列腺,图像清晰,测量准确,分辨力佳,是诊断前列腺疾患的最佳途径和方法之一,结合血流特征和PSA检测可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率。
赵峰邢虎薛玉刘敏王伟华张歆陈宝定吴新财
关键词:经直肠超声彩色多普勒前列腺PSA
p73基因在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突变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p73基因在鼻咽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突变。方法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5例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表达;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检测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中p73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1)定量RT-PCR检出p73基因在26例鼻咽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在2例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p73基因在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2)等位基因表达分析示p73基因在14例杂合性鼻咽癌标本中检出10例存在G/C:A/T双等位基因表达,在癌旁组织中皆为G/C表达,未见A/T表达。(3)PCR-SSCP未检出p73基因突变。结论p73基因mRNA的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
吴建农刘敏李清高峰潘碧峰崔大祥
关键词:鼻咽癌P73基因
胃肠粘膜标本的快速制片技术被引量:1
2003年
刘敏
关键词:胃肠粘膜标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