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鹏

作品数:22 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韧带
  • 9篇交叉韧带
  • 8篇前交叉韧带
  • 7篇关节
  • 5篇膝关节
  • 4篇营养
  • 4篇肥胖
  • 3篇心血管
  • 3篇血管
  • 3篇运动员
  • 3篇减体重
  • 2篇营养状况
  • 2篇优秀运动员
  • 2篇中国优秀运动...
  • 2篇韧带重建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双束重建
  • 2篇葡萄糖
  • 2篇前交叉韧带重...

机构

  • 22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中央电视台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体育学院
  • 1篇国家体育总局

作者

  • 22篇刘晓鹏
  • 12篇陈志民
  • 9篇谢岚
  • 8篇敖英芳
  • 8篇安华
  • 7篇艾华
  • 4篇李筱雯
  • 4篇张宝慧
  • 4篇余家阔
  • 3篇常翠青
  • 3篇陈吉棣
  • 3篇徐雁
  • 3篇阮伟
  • 2篇唐世英
  • 2篇杨渝平
  • 2篇荣湘江
  • 2篇王健全
  • 2篇王永健
  • 2篇李可基
  • 2篇李百花

传媒

  • 8篇中国运动医学...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营养学会...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骨道位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 研究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患者术后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初步探讨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定位评价。方法随访研究2005年5至12月33例自体胭绳肌腱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的患者,通过X线片测量其骨道位置。术后29例获14-22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及Biodex肌力测试评价。结果患者术后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及KT-2000结果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前内束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线水平的股骨外髁长度的29.68%±5.25%,高度的16.93%±5.73%。后外束股骨骨道位于BIumensaat线水平的股骨外髁长度的30.33%±9.44%,高度的31.24%±6.87%。前内束和后外束胫骨骨道分别位于胫骨平台长度的32.92%±5.37%和46.33%±7.74%。前内束股骨骨道前后位置与KT-200030°前后稳定性呈负相关(P〈0.05),即前内骨道越偏后30°稳定性越好。前内束股骨骨道相对外髁高低程度与患肢术后120°角速度下屈肌力矩呈正相关。后外束股骨骨道前后位置与60°角速度下屈肌力矩呈正相关,后外束胫骨骨道前后位置与120°角速度下屈肌力矩呈负相关。骨道位置与各功能评分均未表现出相关性。结论双束重建前十字韧带可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X线测量可以较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道的定位情况并分析临床效果。
徐雁敖英芳余家阔安华刘晓鹏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关节镜检查
应用等速肌力测试评价膝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后康复的效果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前交叉韧带(ACL)断裂患者在重建术前、术后的肌肉力量,评价有、无严格的康复训练计划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产Biodex System 3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以60°/s、120°/s两种速度测定6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及韧带重建术后6个月、12个月患者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包括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比值(PT/BW)、总功(TW)、平均峰力矩(AVG PT)。将其中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的24人作为康复训练组,另外无严格康复训练计划、自主活动的43人作为未康复训练组。结果:手术前患膝屈、伸肌群的PT、PT/BW、TW、AVG PT较健侧均显著降低;ACL重建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均较术前有所提高,其中未康复训练组患侧股四头肌肌力恢复至健侧70%左右,腘绳肌肌力恢复至健侧75%,康复训练组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力分别恢复至健侧的80%和85%左右,高于未康复训练组,但与健侧相比仍有差距。结论:康复训练对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肌力恢复有明显的作用。等速肌力测试是评价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效果的有效手段。
刘晓鹏安华于长隆
关键词:等速肌力测试术后康复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训练计划股四头肌
睾酮对大鼠肝脏金属硫蛋白诱导合成的作用被引量:3
2001年
本研究主要观察了睾酮对大鼠肝脏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 ,MT)诱导合成的作用 ,并动态观察了不同锌营养状态的大鼠在急性力竭运动后的恢复期中 ,肝脏金属硫蛋白诱导合成和锌、铜、铁离子含量的变化 ,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大鼠皮下注射睾酮能够刺激诱导肝脏MT的合成。锌缺乏引起安静状态下大鼠肝脏MT含量下降 ,MT下降的原因可能与睾酮低下和锌离子减少有关。睾酮可能是MT在体内的正向调节因子。营养性锌缺乏不仅引起大鼠肝脏MT和锌基础水平的下降 ,而且导致急性力竭游泳后肝脏MT峰值较晚出现。这表明锌缺乏造成MT对运动的应激能力和合成速率下降 ,这将不利于运动后自由基的清除和组织的恢复。不管大鼠的锌营养状态如何 ,力竭游泳后 ,肝脏锌、铜、铁的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升高趋势。这些金属离子的升高和再分布 ,可能与MT的升高有关。
艾华周先碗茹炳根吴玉珍陈志民刘晓鹏陈吉棣
关键词:金属硫蛋白睾酮金属离子锌缺乏急性运动
急性前交叉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的发生部位及有关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实质部完全断裂的发生部位,及其与5种主要损伤有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1988年5月-2005年12月,144例急性ACL损伤(受伤时间1-21 d)经关节镜探查确认韧带实质部完全断裂,按照长度将实质部三等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观察断裂部位与年龄、性别、损伤侧别、损伤机制(接触性、非接触性)和损伤时膝关节位置(伸直、屈曲)的关系。结果上、中、下三段断裂的发生率分别为:72.2%(104/144)、26.4%(38/144)、1.4%(2/144),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段和中段断裂在不同年龄、性别、损伤侧别、损伤机制和损伤时膝关节位置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ACL实质部完全断裂近3/4发生在上段,1/4左右发生在中段,下段极少发生;断裂部位与年龄、性别、损伤侧别、损伤机制以及损伤时膝关节位置均无关。
杨渝平敖英芳刘晓鹏安华安玉洁刘瑞兰王丽于燕领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关节镜
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骨道位置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2005年5月至12月于我所行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患者72例,采用其侧位X线平片测量骨道位置,结合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以及KT-2000在134N下屈膝30度和90度位膝关节前后位移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股骨骨道位于Blumensaat’s线的后23.87%,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全长的前38.25%。膝关节伸直受限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前34.19%,伸直正常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8.91%,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KT-2000屈膝30度位膝关节前后位移值大于等于3mm患者的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前44.78%,位移小于3mm患者胫骨骨道位于胫骨平台的37.39%,二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使患者关节稳定性与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X线测量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道定位情况,骨道位置与临床效果相关;本次研究显示比较理想的骨道位置在X线侧位片上位于胫骨平台的前34~37%。
徐雁敖英芳余家阔王健全刘晓鹏安华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翻修重建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1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首次翻修手术的235例患者,采集患者人口学信息、ACL首次翻修重建信息(移植物断裂时间、失效原因、翻修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和初次ACL重建手术时的信息(初次断裂时间、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初次重建时间、手术技术、合并损伤及处理方式)。同时对患者进行术后2年以上的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Tegner活动水平评分、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翻修术后同侧膝关节和对侧膝关节损伤和手术情况。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按排除标准实际随访纳入166例(70.63%),平均随访时间(4.44±2.40)年(2.03~14.63年)。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Tegner活动水平评分、IKDC主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分别从70.51±21.25、3.39±1.77、63.78±15.04提高至术后88.64±14.36、4.67±1.739和80.23±13.31(P<0.05)。3例患者(1.81%)翻修术后出现感染,39例(23.49%)患者在随访期内同侧和对侧膝关节再次接受手术(41例次)。与运动损伤导致的移植物失效相比,因生活意外或初次重建手术技术原因导致翻修的患者术后评分显著偏低(P<0.05):Lysholm评分分别低9.90(95%CI:1.49~18.31)、8.53(95%CI:1.31~15.75),IKDC分别低10.35(95%CI:0.17~20.54)和9.39(95%CI:1.03~17.74),Tegner活动水平评分分别低1.41(95%CI:0.10~2.72)和1.28(95%CI:0.14~2.43)。经胫骨骨道钻取股骨骨道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较经前内入路患者低11.18(95%CI:4.73~17.63,P=0.001)。术中同期进行内侧半月板缝合的患者术后IKDC评分较无半月板合并损伤患者高11.06(95%CI:1.21~
蒋艳芳王健王永健刘佳裴殷刘晓鹏敖英芳马勇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损伤前交叉韧带重建再手术临床疗效
自体腘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比较自体腘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5月至12月采用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3例(双束组),单束重建患者41例(单束组),均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束组4例失访,随访时间14~22个月,平均18个月;单束组8例失访,随访时间14~21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标准(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KT-2000及Biodex肌力测试评价。结果双束组IKDC,Lysholm和Tegner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0、66、4分显著上升至术后的85、94、6分。KT-2000在134N下30°和90°位移情况由术前的5.8和2.4mm减少为术后1.2和1.1mm(P〈0.01)。双束组伤侧膝关节伸膝及屈膝的峰力矩在60°/s下,相对于正常侧分别为81%和87%,120°/s下为76%和85%。各项值均显著低于对侧(P〈0.01)。尽管在30°位KT-2000测量值和伸膝肌力的恢复方面,双束重建较单束重建表现出了更好的趋势,但功能评分,KT测量值和BIODEX测量的结果,单、双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腘绳肌腱单、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均可以恢复膝关节稳定,改善关节功能,双束重建患者在30°位前后稳定性和伸膝肌力方面表现出了较单束重建更好的趋势。
徐雁敖英芳余家阔安华刘晓鹏
关键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自体骨-髌腱(中1/3)-骨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中长期临床观察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髌腱(中1/3)-骨进行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单束重建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探讨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原则及影响因素。方法1998年5月至2004年7月共对29例患者行自体骨.髌腱(中1/3)-骨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单束重建,术后22例获得5-10年随访(平均7.1年)。评价指标:膝关节功能评分、KT2000、Biodex肌力测试及膝关节X线片评价。结果22例患者术后平均IKDC、Lysholm及Tegner评分分别为89.4±8.1、94.5±9.2与6.9±2.6,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22例患者术后KT2000结果平均为(4.9±1.1)mm(屈膝90°位)与(4.3±1.2)mm(屈膝30°位)。术后屈膝30°KT2000测量结果≥6mm者6例(A组),〈6mill者16例(B组),两组三种功能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前病程平均值分别为(17.6±3.9)个月与(2.9±2.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Biodex结果为:患侧膝关节伸膝的峰力矩为健侧的(90±22)%(60°/s)与(87±19)%(120°/s),屈膝峰力矩为健侧的(93±16)%(60°/s)与(92±20)%(120°/s),屈膝峰力矩大于相同条件下伸膝峰力矩(P〈0.01)。X线片显示:8例患者(36.4%)出现轻度退变,2例(9.1%)出现中度退变,12例患者(54.5%)X线片未见明显退变。关节退变患者与关节未退变患者的术前病程平均值分别为(16.6±2.7)个月与(3.3±1.7)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自体骨-髌腱(中1/3)-骨进行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单束重建的中、远期临床效果良好,Ⅲ度PCL断裂应该及早手术。
刘平敖英芳王健全崔国庆安华刘晓鹏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有氧锻炼结合饮食控制减体重对肥胖者血抵抗素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观察通过运动锻炼和饮食控制减体重,对肥胖者血抵抗素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44名肥胖者采取6周封闭管理形式集中减肥,严格控制饮食,进行运动训练。减重前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空腹血抵抗素,同时测定血胰岛素、血脂、血糖等指标。在减体重过程中,受试者每2周测定一次体重、腰臀围比、体成分和血压等。结果:通过6周减体重,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降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减重前后心率的差值成为影响减重前后抵抗素水平差值的重要因素。减重后,受试者腰围、臀围、腰臀围比、体脂含量及百分比、静息血压较减重前显著降低(P<0.001);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相关指标较减重前亦明显下降(P<0.001)。结论:采取运动锻炼结合饮食控制的方法减轻肥胖者体重,可有效降低其血抵抗素水平及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
李筱雯艾华张宝慧阮伟赵磊陈志民刘晓鹏谢岚
关键词:抵抗素减体重肥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中国射箭运动员膳食营养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被引量:15
2005年
为了解我国射箭运动员膳食营养水平 ,为指导合理膳食提供依据 ,对国家射箭队 8名健将级运动员 (男女各 4名 )的膳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国家射箭队运动员存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 ,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多 ,维生素B1及女射箭队员维生素A、维生素B2 、Zn摄入不足 ,三餐能量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分析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谢岚常翠青陈志民刘晓鹏孟繁爱
关键词:膳食营养调查摄入合理膳食维生素B1维生素B2射箭运动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