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江福

作品数:26 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泉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病毒
  • 5篇免疫缺陷
  • 5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细胞
  • 3篇乙肝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人类免疫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人类免疫缺陷...
  • 3篇缺陷病
  • 3篇细菌性
  • 3篇艾滋病
  • 2篇血流感染
  • 2篇预后
  • 2篇载量
  • 2篇脓肿
  • 2篇缺陷综合征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C...

机构

  • 19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福建省泉州市...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泉州医学高等...
  • 1篇福建省泉州市...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4篇刘江福
  • 8篇郭如意
  • 7篇林志鹏
  • 7篇苏智军
  • 5篇杨鹏雅
  • 3篇林琪
  • 3篇朱焱
  • 3篇苏密龙
  • 3篇何秀华
  • 3篇何秀华
  • 2篇王星
  • 2篇柯邵鹏
  • 2篇陈素梅
  • 2篇余雪平
  • 2篇张琳
  • 2篇林永年
  • 1篇娄宪芝
  • 1篇林成祖
  • 1篇窦晓光
  • 1篇林孟新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与化...
  • 3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病毒学报
  • 2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究头孢唑林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的临床疗效,并提供相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150例产褥期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头孢唑林进行治疗。观察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以及疗效率。结果研究组产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 <0.05),研究组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产妇产褥期感染中加用头孢唑林可有效提高疗效和抗感染效果,显著改善产妇的血液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杨鹏雅刘江福何秀华
关键词:头孢唑林产妇产褥期临床疗效
NAs联合乙肝疫苗提高CHB经治患者HBsAg清除率的研究
2017年
目的分析重组乙肝疫苗治疗提高慢乙肝经治患者HBsAg清除率的有效性。方法选取108例慢乙肝经治患者,分为联合乙肝疫苗组54例,原有抗病毒方案联合接种60μg重组乙肝疫苗每月1次,对照组54例继续原有抗病毒方案。结果治疗结束后联合乙肝疫苗组HBsAg滴度下降幅度为44.46 IU/ml,联合乙肝疫苗组HBsAg水平下降优于对照组20.89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HBs Ab滴度上升弧度为26.04 m IU/ml,而对照组HBs Ab反而下降0.20 m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联合乙肝疫苗组HBsAg阴转联合乙肝疫苗组有18例(33.33%),显著高于对照组有2例(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09,P=0.000)。联合乙肝疫苗组HBsAg血清转化19例(35.19%)高于对照组1例(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82,P=0.000)。结论联合重组乙肝疫苗治疗慢乙肝经治患者可以有效提高HBsAg清除率及HBsAg血清转换率,价格低廉,安全可靠。
刘江福林琪王星郭如意苏智军余雪平郑怡娟张华堂
关键词:乙肝疫苗
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重型肝炎36例短期预后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重型肝炎例短期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l2月—2015年l2月就诊的72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接受人工肝联合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内科综合治疗,观察两组入院时和治疗3个月后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和血清肌酐(creatinine,Cr),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分值,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后TBIL和I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4、4.576,P<0.05),且治疗后INR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5,P<0.05);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20≤MELD<30和30≤MELD<40的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78、2.860,均P<0.05)。结论人工肝联合内科治疗重型肝炎例短期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林志鹏苏智军刘江福郭如意
关键词:重型肝炎人工肝终末期肝病模型短期预后
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临床及干扰素疗效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血清Th1和Th2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情进展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血清细胞因子检测应用ELISA法,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和TGF-β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5含量明显高于后者;血清IL-6含量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RNA载量呈负相关;HCV基因型l型患者IL-6含量明显高于2型,2a型IL-2含量低于2b型;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血清IL-2呈下降趋势,IL-6呈升高趋势,而TGF-β则先升高之后逐渐下降。干扰素治疗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答组治疗结束时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并与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前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不能对疗效进行预测,干扰素诱导的Th1细胞优势反应与持续应答有关。
张琳苗亮刘江福付海超马力赵桂珍窦晓光
关键词:TH1细胞TH2细胞丙型干扰素类
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观察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耐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耐药性慢性乙肝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替诺福韦300 mg,每天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180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2组均持续治疗48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4%(33例/38例)和65.79%(25例/38例),HBV-DNA转阴率分别为73.68%(28例/38例),50.00%(19例/3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HBV-DNA分别为(2.98±0.35),(4.13±0.43)log10copies·m L^(-1),ALT分别为(38.97±8.44),(58.51±8.15)U·L^(-1),AST分别为(39.13±4.21),(50.62±6.45)U·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胃肠道反应5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5%(8例/38例);试验组出现血液系统异常4例,胃肠道反应3例,皮肤异常3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10例/3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诺福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治疗耐药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用替诺福韦,能够降低血清HBV-DNA,ALT和AST。
林志鹏苏密龙苏智军刘江福郑怡娟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替诺福韦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失衡在乙肝急性肝损伤中的机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的促炎因子及抗炎因子水平,分析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41例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按照入院后4周病情恢复程度分为病情改善组21例与病情恶化组20例,两组患者入院时均进行凝血酶原时间与肝功能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入院时病情恶化组的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显著高于病情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情恶化组的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显著低于病情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与入院时相比,病情恶化组患者促炎因子TNF-α、IFN-γ、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改善组患者促炎因子TNF-α、IFN-γ及IL-17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急性肝损伤患者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进一步了解患者肝组织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
林志鹏刘江福
关键词:抗炎因子促炎因子失衡
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联合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和中性粒细胞CD64的水平变化在早期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及对治疗效果评价的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感染性血流患者120例,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病毒感染组60例,同期选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60例和健康者30名,对上述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PCT的表达水平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以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计数检测,并计算各指标诊断感染血流感染疾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探讨其诊断的价值。结果健康组PCT、CD64、CRP、WBC、NUTE水平均低于其他组(均P<0.05)。细菌感染组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病毒感染组、自身免疫组(均P<0.05)。病毒感染组WBC和NUTE水平高于自身免疫组(均P<0.05)。血PCT和CD64指数检测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均高于CRP、WBC及NUTE(均P<0.05)。结论血清PCT与中性粒细胞CD64检测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林志鹏苏密龙苏智军刘江福郑怡娟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CD6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1例被引量:3
2019年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感染的病例报道已常见,HIV感染者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例偶见报道,HIV感染者同时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罕见。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于2018年7月29日收治1例HIV感染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结核分枝杆菌、梅毒螺旋体感染,现报道如下。
麻海龙张少平刘江福林惠宇朱焱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结核分枝杆菌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感染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正>目的系统评价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相关感染的临床、微生物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柯邵鹏刘江福苏智军郭如意陈素梅林琪
文献传递
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2020年
目的:观察与分析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160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替比夫定+常规干预。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前及分娩前、分娩后4周、24周的HBV-DNA、ALT及CK-MB水平、不良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同时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率、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结果:分娩前和分娩后4、24周,试验组孕妇的HBV-DNA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LT、CK-MB水平、不良妊娠发生率、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头围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比夫定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因此应用价值较高。
曲思麦刘江福狄佳娄宪芝
关键词:母婴传播有效性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