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淑军

作品数:34 被引量:28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水稻
  • 13篇土壤
  • 9篇施肥
  • 8篇水稻产量
  • 6篇养分
  • 6篇红壤
  • 5篇钾肥
  • 5篇钾素
  • 4篇氮肥
  • 4篇稻草
  • 4篇土壤钾
  • 4篇化肥
  • 4篇还田
  • 4篇旱地
  • 4篇不同施肥
  • 4篇长期施肥
  • 3篇稻田
  • 3篇性状
  • 3篇养分吸收
  • 3篇玉米

机构

  • 2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5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江西省红壤研...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省方正县农业...
  • 1篇岳阳市环境监...
  • 1篇岳阳市农业科...

作者

  • 33篇刘淑军
  • 28篇黄晶
  • 15篇秦道珠
  • 13篇张会民
  • 11篇李冬初
  • 10篇高菊生
  • 8篇黄平娜
  • 7篇韩天富
  • 7篇刘立生
  • 6篇张璐
  • 5篇张杨珠
  • 4篇柳开楼
  • 2篇龙怀玉
  • 2篇曹卫东
  • 1篇张建峰
  • 1篇徐明岗
  • 1篇文石林
  • 1篇张文菊
  • 1篇吴远帆
  • 1篇姜慧敏

传媒

  • 6篇湖南农业科学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植物营养与肥...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湖北农机化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中国作物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肥用量对旱地玉米产量及产值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在湘南红壤丘陵区第四纪红壤旱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与玉米产量、产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施用氮肥能提高玉米的单穗粒重和百粒重,对有效穗数、株高、茎粗、穗粗影响不明显。施用合适的氮肥能明显提高玉米的籽粒产量以及产值,以N22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产值最高,分别为4 570.6 kg/hm2、6 730.0元/hm2,比不施氮肥的处理分别增产37.3%、增收21.3%。施用氮肥可以提高籽粒和秸秆的总吸氮量,各施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3.8%~16.6%,以N225处理的氮肥利用率最高。
刘淑军黄晶梁海军秦道珠
关键词:红壤旱地玉米氮肥用量
绿肥-烟-稻轮作与烟叶产量品质及后茬晚稻产量效应被引量:14
2010年
连续3年采用绿肥-烟-稻轮作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绿肥还田对提高土壤肥力和烟叶产量、品质及后茬作物晚稻产量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绿肥还田其养分释放可明显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促进烤烟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显著提高烟叶产量。且改善烟叶品质,其烟叶外观表现为结构疏松,成熟度好,光泽强,颜色均匀,杂色少。3年结果统计,黑麦草区烟叶平均产量为2644kg/hm2,油菜区烟叶平均产量为2626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6%、14.1%。上、中等烟叶比例分别为92.1%、93.6%,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接近或达到优质烟叶标准。后茬作物晚稻分别比对照增产43.2%、29.6%。
黄平娜秦道珠龙怀玉刘淑军黄晶
关键词:土壤速效养分烟叶产量品质晚稻产量
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肥力变化特征及验证
2023年
研究东北典型县域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特征,阐明东北典型县域高肥力土壤的特征及中、低肥力土壤的关键障碍因素,为进一步提升该区域稻田肥力和水稻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在黑龙江省方正县7个乡镇采集了9个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样,测定了耕层和犁底层厚度、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硫离子(S^(2-))、锰离子(Mn^(2+))、阳离子交换量(CEC)、团聚体组分、微生物量碳/氮等指标,进行土壤综合肥力评价以及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探究肥力差异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稻田不同肥力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CEC、Mn^(2+)含量随剖面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且均表现为高肥力土壤>中肥力土壤>低肥力土壤。方正县高肥力土壤(产量大于10000 kg/hm^(2))耕作层厚,容重低,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丰富,全氮含量高,全磷含量中等,且犁底层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高。中肥力土壤(产量介于7500~10000 kg/hm^(2))耕作层有机质含量高,全氮含量中等,全磷含量低。低肥力土壤(产量介于5500~7500 kg/hm^(2))耕作层薄,土壤S^(2-)含量高,其他养分含量均低于高肥力土壤。高、中、低肥力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养分达到丰富水平。高肥力土壤与中肥力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微生物量碳、0.25~0.053 mm团聚体含量和Mn2+差异显著,中肥力土壤与低肥力土壤耕作层除全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外,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高、中、低肥力土壤耕作层和犁底层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分别为0.70和0.83、0.42和0.49、0.21和0.26。水稻产量与各土壤肥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最大,耕作层微生物量氮和pH以及犁底层有效磷和全钾对产量影响较小。耕作层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对产量的影响�
周玲红刘淑军刘立生刘立生黄晶刘彩文黄晶马星竹刘彩文申华平
关键词:土壤剖面
玉米“3414”肥料试验的产量及产值效益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2010年在湘南红壤丘陵区旱地采用"3414"设计方案进行玉米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2P1K1处理(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37.5、45 kg/hm2)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分别为5 759.5 kg/hm2,9 687.6元/hm2;若只考虑单因素的影响,对玉米的增产效果是氮肥最大,其次为磷肥,钾肥最小。根据肥料效应方程,得到最佳经济产量为5 659.3 kg/hm2,最佳氮、磷、钾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68.9、34.6、38.7 kg/hm2。
刘淑军黄晶梁海军秦道珠
关键词:玉米肥料效应方程
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钾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供钾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水稻生产对钾素的需求量大,研究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土壤钾素形态变化的影响,旨在保障我国南方水稻的高产和土壤钾素高效利用。[方法]不同轮作模式钾肥定位试验位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内(始于2016年)。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和冬闲(CK)、氮磷钾肥和冬闲(F)、氮磷钾肥和冬种紫云英(CM)、氮磷钾肥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RCM)、氮磷减钾50%配合稻草还田和冬种紫云英(50%KRCM)。在试验第3年(2019年)于水稻收获后调查分析水稻产量和钾素含量,以及耕层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计算水稻钾素吸收量、钾素生理效率和钾素表观平衡,并进一步探讨水稻产量和钾素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CK处理相比,紫云英轮作显著提高水稻年产量,增幅以RCM、50%KRCM较高,分别为59.4%和59.7%。两者协同还田和紫云英单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有效穗数,相比化肥冬闲处理(F),增幅为53.1%~63.3%,在稻草和紫云英协同还田下,减钾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和F处理相比,RCM、50%KRCM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幅分别为87.6%、41.1%和14.0%、12.1%,紫云英单独还田(CM)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缓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与RCM处理相比,50%KRCM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了24.8%,缓效钾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和CK处理相比,RCM处理显著提高了稻谷含钾量,增幅为6.7%,4个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稻草和稻谷吸钾量,钾素表观平衡均表现为盈余,RCM和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高于CM处理,但50%KRCM处理的钾素盈余量比RCM处理降低了119.7 kg/(hm^(2)·a)。钾素盈余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钾素盈余量每增加1 kg/(hm^(2)·a),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0.25 mg/kg。施肥降低了钾素生理效率,CM、RCM和F处理的钾素生理效率比CK降低了10.3%
刘淑军李冬初李冬初黄晶韩天富王晓辉黄晶
关键词:稻草紫云英施钾量
我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从全国尺度上解析近30年(1988—2017)水稻产量的肥料贡献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水稻可持续生产和肥料的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国稻作区耕地质量监测数据(338个点位),分析不同稻作模式、种植区域、气候条件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年际变化,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各因素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相对贡献。【结果】在施肥区和不施肥区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近30年全国水稻的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20年逐渐升高,近10年趋于平稳的特征,总体变化幅度为41.20%—51.89%,但不同稻作模式存在差异,单季稻、双季稻和水稻-其他作物轮作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分别为38.58%—55.49%、41.96%—51.05%和42.34%—53.43%。不同区域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在近30年的平均值表现出西南(55.82%)>长江中游(46.73%)>华北(46.27%)>东北(45.90%)>华南(45.83%)>长江下游(44.25%)。结合施肥年限和水稻肥料贡献率的拟合方程发现,东北、华北、西南、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和华南的水稻肥料贡献率达到稳定的施肥年限分别为15.2、18.5、19.0、15.3、15.3和14.5 a。不同气候条件也显著影响水稻的肥料贡献率,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49.23%)>温带季风气候(45.90%)>热带季风气候(34.57%)。不同土壤质地的水稻肥料贡献率则表现出黏土(43.25%—64.80%)>壤土(40.65%—48.46%)>砂土(26.20%—45.98%)。随机森林模型显示,氮肥和磷肥是调控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无霜期、年均降雨、年均温度、钾肥及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是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关键指标。【结论】在1988—2017年,全国稻作区的水稻肥料贡献率整体呈现前期逐渐增加后期趋于平稳的趋势,且稻作模式、区域、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均影响水稻肥料贡献率的年际变化。氮肥和磷肥对水稻肥料贡献率变化的影响较大。相比其�
李亚贞韩天富曲潇琳马常宝都江雪柳开楼黄晶刘淑军刘淑军申哲刘立生
关键词:稻田施肥土壤有机质
长期施肥红壤稻田肥力与产量的相关性及县域验证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土壤肥力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研究长期施肥下红壤稻田土壤肥力变化特征以及土壤肥力质量指数(SFI)和水稻产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科学指导红壤稻田土壤培肥和评估区域水稻产量。【方法】本研究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稻田有机无机肥配施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模糊评判法计算不同施肥处理的SFI,建立SFI和水稻产量之间的拟合方程,并结合典型县域数据对拟合方程进行验证。【结果】经过30年的培肥,M(有机肥)、NKM(氮钾肥+有机肥)、NPM(氮磷肥+有机肥)、PKM(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氮磷钾肥)处理的SFI随施肥年限延长均呈缓慢线性增长趋势,年均增长0.0035~0.0136,而不施肥对照的SFI逐年下降。PKM和NPKM处理的年均SFI最高,比CK处理分别增加了70.6%和68.4%。5个施有机肥处理的年均SFI均高于单施化肥的NPK处理。线性拟合结果发现,1984、1988、1994、1998、2004、2008、2012年等7个年份的年均SFI与年均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708、0.683。县域尺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基于SFI预测的水稻绝对产量、相对产量与实际的绝对产量和相对产量(RRMSE均小于25%)均高度相符。【结论】有机肥的投入是红壤稻田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在红壤丘陵双季稻区,SFI和水稻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SFI和水稻产量尚有一定的提升潜力。通过SFI和水稻产量的关系模型预测评估该稻区县域的水稻产量是可行的。
刘淑军李冬初李冬初黄晶高菊生李照全黄晶张会民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水稻产量
湘南冬闲田稻—稻—绿肥(饲草)种植模式及效益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2:008~2009年,在湘南双季稻区冬闲田采取稻—稻—绿肥(饲草)轮作方式,研究养分归还量和提高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关系。结果表明:冬作物平均干物质量依次为:紫云英>小黑麦>油菜,分别为7 091.8、2 887.7、843.1 kg/hm2;N、P、K养分归还量紫云英区为51.9、5.4、24.0 kg/hm2,小黑麦区为32.9、5.7、45.0 kg/hm2,油菜区为54.3、6.0、42.8 kg/hm2;2008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47.6%、45.2%;2009年绿肥区早、晚稻产量比对照区平均高20.9%、73.4%,差异显著。绿肥区之间稻谷产量紫云英区最高,小黑麦区其次,油菜区最低。年均经济效益稻-稻-紫云英为2 575.8元/667m2,比对照提高285.4%;稻—稻—黑麦为1 732.3元/667m2,比对照提高159.6%;稻-稻-油菜为1 424.7元/667m2,比对照提高111.7%。3种种植模式比较,经济效益以稻—稻—紫云英>稻—稻—小黑麦>稻—稻—油菜,差异显著。
梁海军秦道珠黄平娜刘淑军黄晶
长期施肥下红壤旱地土壤CO_2排放及碳平衡特征被引量:11
2012年
在国家肥力网红壤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地上,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CO2排放速率,同时利用根去除法区分根系对土壤呼吸的贡献,通过计算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判断长期不同施肥下红壤旱地农田碳汇强度。结果表明,小麦、玉米生长季各处理的土壤和土体呼吸速率随着作物生长、温度升高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玉米生长季土壤和土体累积呼吸量大于小麦生长季,小麦、玉米生长季均以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NPKM)土壤和土体呼吸累积呼吸量最大,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NP和NPK处理次之,CK和NK处理最小(P<0.05);小麦、玉米生长季各处理根际呼吸占土壤呼吸的比例分别为7.6%~17.4%、4.7%~16.6%,均以NPKM处理根际呼吸贡献率最大;小麦季NPKM处理、玉米季CK和NPKM处理的NEP值为负,是大气CO2的"汇",且NPKM处理的净初级生产力与土壤呼吸的比值(NPP/Rs)最大,其它处理NEP值均为正,是大气CO2的"源"。NPKM处理比其它处理具有较强的碳"汇"功能,是红壤旱地比较合理的施肥措施。
黄晶李冬初刘淑军刘宏斌王伯仁
关键词:长期施肥红壤土壤呼吸碳平衡
湘南丘陵区红壤旱地红薯钾肥最佳用量与产量关系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寻求红薯的最佳钾肥施用量,提高钾肥利用率,笔者在湘南红壤丘陵区,设置钾肥5水平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测产,测定红薯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速效养分。试验结果表明: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红薯的经济效益最高,每公顷的纯收入为9624.5元,增收率为47.7%,红薯的经济产量也较高,为19501.5kg/hm2,每公顷增产52.9%。同时,在该施肥水平下,整株红薯的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和钾肥利用率均最高,钾肥利用率达到15.6%。相反,在钾肥施用量为225kg/hm2时,0~20cm耕层土壤的速效养分含量和其他钾肥用量的处理相比较,均降低。综合考虑,在五个施钾水平中,笔者得出湘南丘陵区红薯钾肥的最佳施用量为225kg/hm2。
刘淑军黄平娜黄铁平谢卫国秦道珠
关键词:红壤丘陵红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