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清阁

作品数:13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急性
  • 3篇血管
  • 3篇血管病
  • 3篇预后
  • 3篇细胞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血清
  • 2篇血性
  • 2篇溶栓
  • 2篇缺血
  • 2篇综合征
  • 2篇卒中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机构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13篇刘清阁
  • 10篇李飞
  • 9篇潘志信
  • 7篇利玉欢
  • 7篇叶虹
  • 6篇罗丽霞
  • 3篇何国雄
  • 3篇龚汉贤
  • 1篇陆正齐
  • 1篇伍爱民
  • 1篇边连防
  • 1篇陈晓红
  • 1篇叶虹
  • 1篇罗群英
  • 1篇梁志忠
  • 1篇李飞
  • 1篇罗丽霞

传媒

  • 2篇临床医学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病毒介导的hTERTC27在体内外对小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C-末端27kD多肽(hTERTC27)对小鼠胶质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实验用PT-PCR法检测hTERTC27的cDNA水平,Western杂交鉴定hTERTC27蛋白的表达,hoechst法检测细胞的凋亡,CCK8法检测hTERTC27对GL261细胞的抑制率,及加入Caspsase-3的抑制剂ZdevdFMK后hTERTC27对GL261细胞抑制率的变化。体内实验建立小鼠胶质瘤模型,原位分别注射AdC27-EGFP、AdC27-EGFP+Zdevd-FMK和Ad-EGFP,观察小鼠的存活时间。结果:体外实验表明,hTERTC27能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促进肿瘤的凋亡;而当加入Caspsase-3的抑制剂后,hTERTC27的抑制作用被明显阻断。体内实验显示,AdC27-EGFP小鼠组的生存时间为(40.38±11.30)d,高于AdC27-EGFP+Zdevd-FMK组的(27.25±6.41)d和Ad-EGFP组的(25.38±6.79)d(P<0.05)。结论:hTERTC27能在体内和体外明显地抑制小鼠胶质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s-3凋亡途径有关。
龚汉贤李飞利玉欢刘清阁潘志信叶虹罗丽霞
关键词:胶质瘤基因治疗细胞凋亡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IL-6、IL-8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病情、预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的改变与脑梗死的病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分别测定发病24h内、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IL-6及IL-8水平,然后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含量升高,其高峰分别为发病24h内和第3天,达峰时间与入院时中国中风量表(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无关,而峰值水平与入院时CSS评分、梗死体积、早期病情恶化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h内的血清IL-6水平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峰值与脑梗死的损伤程度、早期病情恶化有关,IL-6对预后有预示作用。
刘清阁边连防陈晓红伍爱民
关键词: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近期(24h)、远期(3月后)的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神经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以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及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mRS)作为评价指标,评估溶栓治疗后24h、3月后的疗效,以及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治疗后24h病情好转者有28例(52.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24h疗效的因素为性别(P=0.007)、发病至溶栓治疗的间隔时间(P=-0.017)及溶栓前纤维蛋白原水平(P=0.001)。溶栓治疗后3月后病情好转者有40例(7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影响3月后疗效的因素为溶栓前的NIHSS评分(P=0.002)及24h的溶栓效果(P=0.002)。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远、近期疗效的因素不同.在临床工作中应分别注意对待。
梁志忠利玉欢李飞刘清阁潘志信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尿激酶近期疗效远期疗效
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研究司来吉兰与左旋多巴二者联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人民医院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锥体外系疾病研讨会制订的帕金森诊断标准,且均排除家族性和老年性震颤等其他疾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对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左旋多巴片3片/d和盐酸普拉克索片1片/d;实验组在应用左旋多巴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司来吉兰片1次/d,早餐后1 h服用,前2周的剂量为0.5 mg/次,第3周后增至1 mg/次。两组患者整个疗程均为8周。期间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综合评分量表UPDRS得分。所得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8周后,实验组UPDRS评分下降程度均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9%和40.7%,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司来吉兰联合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运动障碍患者,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用药方案上进一步推荐使用。
叶虹罗丽霞李飞刘清阁
关键词:司来吉兰左旋多巴
急性脑梗死血清IL-6、IL-8动态改变及其与病变预后的相关研究
1.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及IL-8水平的动态变化研究,探讨脑梗死后血清IL-6及IL-8水平变化规律,试图为临床急性脑梗死对症治疗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及IL-8的动态改变与脑梗死...
刘清阁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白细胞介素
文献传递
脑小血管病影像学分型与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及相关危险因素被引量:29
2016年
目的通过对脑小血管疾病(CSVD)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制定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CSVCI)预测诊断与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及分析入院颅脑MRI诊断筛选出的CSVD患者163例,根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26分为认知功能障碍(CI),将163例CSV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CI组,n=82)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n CI组,n=81)。整理分析患者MRI表现和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VC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和有无吸烟史、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2型糖尿病与VCI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有无高胆固醇血症与VCI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21);CI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多于n 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CI组白质病变评分高于n 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结论高胆固醇血症与CSVCI关系密切;腔隙性脑梗死病灶计数可作为CSVCI的预测指标,通过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CSVCI的发生率。
叶虹李飞潘志信刘清阁罗丽霞罗群英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腔隙性脑梗死
脑梗死溶栓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尿激酶(rt-PA)溶栓治疗,溶栓后24 h复查头颅CT,观察溶栓后颅内出血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溶栓后各种出血12例(22.6%),脑出血10例(18.8%),症状性颅内出血4例(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表明影响出血的因素为心房纤颤、糖尿病、尿激酶剂量与继发感染。结论: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影响因素可能为心房纤颤、糖尿病、尿激酶剂量与继发感染。
李飞刘清阁潘志信叶虹罗丽霞何国雄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出血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起病3 d内检测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同期门诊3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TG、T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TC和高血压病为急性脑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常规检查,在预防和减少脑梗死的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罗丽霞李飞利玉欢叶虹刘清阁潘志信龚汉贤
关键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脂脑梗死
原发性与继发性脑室出血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与继发性脑室出血(SIVH)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后,比较其异同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PIVH患者和94例SIV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IVH组与SIVH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分别为50%和78.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临床表现相似,但SIVH组局灶性定位征多见(P<0.05);PIVH组再出血患者多于SIVH组(P<0.05);SIVH组的死亡率、致残率显著高于PIVH组,好转率低于PIVH组(P<0.05);两组中graeb分级的不同级别之间的好转率及死亡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再出血后死亡率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IVH与SIVH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SIVH的局灶性定位体征多见;两者预后均与出血量有关,与再出血可能有关;PIVH再出血发生率较高,但预后优于SIVH。
何国雄李飞刘清阁利玉欢潘志信叶虹罗丽霞
关键词:脑室出血高血压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特点以及代谢综合征(MS)对CA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514例AICD患者及300例对照组的颈动脉,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指数、CA发生率及MS患病率.按是否有CA将AICD患者分成CA组及非CA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 (1)AICD组MS患病率、IMT、斑块指数及CA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组MS、高血压、三酰甘油(TG)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及总胆同醇(TC)增高的发生率高于非C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其他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后,MS依然增加CA患病的危险,其OR值为2.43.95%CI为1.81~3.96.(4)伴糖尿病的MS患者CA的患病危险度(OR值为22.46)是不伴糖尿病的MS患者的5.6倍(OR值为3.98).结论 AICD患者MS及CA患病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和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及糖尿病相互作用促进CA的发生.
刘清阁李飞潘志信利玉欢陆正齐
关键词:脑缺血代谢综合征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