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菲菲

作品数:13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神经生长
  • 6篇神经生长因子
  • 5篇源性
  • 5篇神经干
  • 5篇神经干细胞
  • 5篇分化
  • 5篇干细胞
  • 4篇脑源性
  • 4篇脑源性神经
  • 4篇脑源性神经生...
  • 3篇米粒
  • 3篇纳米粒
  • 3篇聚乳酸
  • 3篇基因
  • 2篇胆碱
  • 2篇胆碱能
  • 2篇胆碱能纤维
  • 2篇蛋白
  • 2篇阳离子

机构

  • 7篇广州医学院
  • 6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3篇刘菲菲
  • 11篇龙大宏
  • 6篇陈艳
  • 5篇张君度
  • 3篇龙静怡
  • 2篇许孟杰
  • 1篇罗春云
  • 1篇冷水龙
  • 1篇梅林
  • 1篇贺小松
  • 1篇包国庆
  • 1篇黄婉丹
  • 1篇潘翠环
  • 1篇杨丹迪
  • 1篇周志衡
  • 1篇包国庆
  • 1篇洪乐鹏
  • 1篇徐丽萍
  • 1篇王迪

传媒

  • 6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干细胞的单层培养及分化过程中HES1和MASH1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体外培养方案,使NSC的体外可以得到增殖和分化,并检测NSC分化过程中HES1和MASH1的表达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胚胎端脑,无血清悬浮培养,形成P2代神经球后,将神经球消化成单细胞,分为神经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并对两种不同培养方式下的NSC进行干性鉴定和分化能力鉴定。用不同浓度(20、40、80μg/L)的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诱导NSC分化,选出最合适的浓度。用BDNF最佳诱导浓度诱导NSC分化,Q-PCR检测分化过程中HES1和MASH1的表达变化。【结果】神经球悬浮培养和单层贴壁培养均可得到的NSC;分化3 d后,在不加入任何诱导因素的情况下,单层贴壁培养的NSC能更高比例[(19.55±1.09)%]地分化为β-tubulinⅢ阳性细胞;BDNF 40μg/L能诱导出更多的β-tubulinⅢ阳性细胞[(34.17±0.60)%];在分化1、3和7 d时,Q-OCR结果表明MASH1在BDNF诱导下组较NSC和对照组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结论】单层贴壁培养的神经干细胞更利于分化为神经元,BDNF为40μg/L时能诱导出更高比例的神经元,BDNF可以诱导MASH1在NSC分化过程中表达明显上升。
刘菲菲徐丽萍龙大宏陈艳张君度龙静怡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神经球分化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Aβ(1-40)及192-IgG-saporin联合作用对大鼠学习记忆以及海马区锥体细胞和胆碱能纤维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Aβ(1-40)及192-IgG-saporin联合应用对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区锥体细胞及胆碱能纤维的影响。方法采用Aβ(1-40)和192-IgG-saporin侧脑室内注射方法建造老年性痴呆(AD)动物模型。2周后,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观察海马区形态学变化。结果Y迷宫结果显示联合组,Aβ(1-40)组及192-IgG-saporin组学习记忆能力与正常组均有下降(P<0.05)。刚果红染色阳性结果证明Aβ(1-40)以及联合组海马区内有类老年斑样物质沉积.尼氏染色表明,与正常组和192-IgG-saporin组相比Aβ(1-40)以及联合组,海马区锥体细胞数量均出现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正常组以及Aβ(1-40)比较,192-IgG-saporin以及联合组胆碱能纤维数量均出现明显减少(P<0.01)。结论 Aβ(1-40)及192-IgG-saporin联合应用制造的AD模型能够更全面的模拟AD病理特征,是较理想的模型。
贺小松龙大宏许孟杰罗春云刘菲菲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学习记忆锥体细胞胆碱能纤维
阳离子载基因Me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优化处方的筛选和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DNF的构建
研究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认知和记忆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化,...
刘菲菲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重组表达载体
文献传递
NGF和BDNF联合诱导NSC分化及其在192-IgG-saporin致阿尔茨海默病模型鼠中的应用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记忆和认知功能衰退,主要的病理学变化包括胆碱能神经元丢失。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
刘菲菲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胆碱能纤维细胞病理学
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过程中Mash1及Hes1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体外模型,并进一步研究此分化过程中Mash1及Hes1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16d胎鼠端脑进行NSCs体外培养,将NSCs进行Nestin免疫荧光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GDNF+IL-1α联合组)诱导2周后进行β-tubulinⅢ和TH免疫荧光染色,计算各组阳性细胞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4代NSCs分化1周和2周时Mash1及Hes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NSCs的Nestin阳性细胞率为(93.04±3.55)%,诱导分化2周后对照组、实验组β-tubulinⅢ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2.65±1.58)%和(33.95±2.97)%,两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TH阳性细胞率分别为(1.46±0.41)%、(15.51±1.9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SCs诱导分化后,Mash1基因表达较未分化状态时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化2周高于1周(P<0.01);Hes1基因于分化后表达降低,对照组与对实验组之间以及分化1周与2周之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NF和IL-1α联合作用能够诱导NSCs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Mash1与Hes1基因可能参与NSCs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过程。
张君度龙大宏陈艳刘菲菲龙静怡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分化多巴胺能神经元HES1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移植入痴呆鼠基底前脑的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移植入老年性痴呆(AD)模型鼠基底前脑内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以无血清培养技术培养获得NSCs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同时参照包新民等的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制备AD大鼠模型并随机分成BDNF组和对照组,将BDNF和NSCs一起或单独NSCs移植入两组模型鼠基底前脑内,移植后2周取脑切片,行BrdU+神经丝蛋白(NF)、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并且计数比较。结果移植后2周,BDNF组和对照组移植的NSCs在体内分化后都能检测到NF+BrdU和GFAP+BrdU双阳性细胞。BDNF组计数得到NF+BrdU阳性细胞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BDNF能促进移植入AD模型鼠基底前脑的NSCs分化为神经元。
罗媚龙大宏刘菲菲杨丹迪周志衡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分化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BDNF的构建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构建到表达质粒(pEGFP-N1)上。方法本实验采用RT-PCR的方法,从大鼠海马总RNA中扩增目的基因,分别用一步法(直接构建到表达载体上)和两步法(先构建到克隆载体再构建到表达载体上)构建重组载体,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筛选鉴定正确的阳性克隆,并对两种方法做简单的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构建的重组载体都插入了正确的序列。两步法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一步法,但一步法也同样得到了正确的阳性克隆。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BDNF重组表达载体。
刘菲菲龙大宏龙静怡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克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阳离子载基因Me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优化处方的筛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建立纳米粒沉淀法制备阳离子甲氧基封端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嵌段聚合物(MePEG-PLGA)纳米粒的方法。方法本研究利用单因素设计和正交实验选定最优实验方案,并对纳米粒的物理性质如表面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DNA结合率,保护DNA能力进行考察。结果最优条件制备得到的纳米粒粒径大小为89.7 nm,表面电位为28.3 mV,透射电镜下的纳米粒颗粒分散,大小均匀,表面光滑,呈球形分布,DNA结合率为80%,并能很好地保护所载基因不受核酸酶降解。结论利用纳米粒沉淀法制备得到的阳离子纳米粒有望成为高效的基因载体。
刘菲菲龙大宏
关键词: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聚乙二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是否参与在此过程中。方法无菌条件下取孕14。16d胎鼠端脑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将第三代神经球分为对照组和GDNF组,分化1、3、7d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计算β-tubulinIII阳性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HLH基因Hes-1、Hes.5、Mash-1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分化1、3、7d时,β-tubulinlll阳性细胞比率分别为:对照组:(3.76±1.14)%、(7.40±1.25)%、(12.65±1.58)%;GDNF组:(7.29±1.57)%、(19.80±1.67)%、(27.55±2.03)%,GDNF组神经元分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es-1和Hes-5在分化1、3、7d均保持极低表达,各时间点间比较无明显差异;Mash-1表达则在分化1、3、7d内持续上升,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能通过Mash-1的激活来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为更多的神经元,并且此过程中bHLH转录因子表达有明显特异性,将为日后进行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张君度龙大宏陈艳刘菲菲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分化
载神经生长因子纳米药物体外诱导PC12细胞的药效被引量:2
2013年
背景:研究发现经表面修饰过的聚合物纳米粒能通过血脑屏障,可以改善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疗效。目的: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制备高包封率的载神经生长因子的纳米粒,并初步探讨其对PC12细胞的体外诱导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载牛血清白蛋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用单因素分析及正交设计对工艺进行优化筛选;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形态;纳米粒分析仪测定平均粒径和分散指数;BCA法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及载药量,并进一步研究纳米粒体外释放特性。得到最好的制备方案后,制备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合物纳米粒,并以此处理PC12细胞,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对PC12细胞的体外诱导状况,对其诱导效果、毒性及缓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与结论:最优处方制备的载牛血清蛋白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呈球形、大小均匀,平均粒径(258.9±5.73)nm,包封率为(80.56±2.23)%,内水相中投药量10mg时载药量约(4.24±0.12)%,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分初期突释释放和后期缓释释放2个阶段,0-56d的累积释放总量分别为76.61%(牛血清白蛋白)、62.34%(神经生长因子)。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可以诱导PC12细胞像神经元样分化效能,表现出良好的缓释性能及无毒性作用。提示制备的载神经生长因子的聚乙二醇-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纳米粒理化性质优良,在体外有良好的缓释效能及无毒性作用。
包国庆龙大宏陈艳刘菲菲张君度
关键词:生物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神经生长因子纳米药物纳米粒PC12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